APP下载

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2017-05-26彭继红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彭继红

[摘 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要以小学生为主,提倡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分析、实践等方式完成学习目标。在课标的指导下,教师可以借助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互助教学的开展,从而逐渐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数学教学

教育界已经达成共识,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学习的发生需要主体的参与,而学習效果的好坏与主体参与的态度和程度关系密切。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小学数学教学,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主观上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在外力的监督和催促下,很多小学生缺乏内在学习的热情,很多人会认为是在给父母学习,作业是在给老师做。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要明确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保护他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采用正确的方法开展教学。

一、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明确学科教学本身所肩负的责任,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并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基本的运算法则、解题方法,而是要从培养学生成才的角度出发,从为社会培养能够独立的人的角度进行教学。学生是祖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接班人,他们要具备基本的自学能力,不断丰富自身的综合素质。所以,与其等到他们到了大学、社会中才开始自主学习,不如从现在就开始进行。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学生内在的学习好奇心由于外界因素的介入而受到干扰,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时,都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在好奇的驱使下,努力地模仿、学习、整合。可是当上了学之后,写作业需要在家长监督之下才能进行,未完成作业,教师会给学生各种惩罚,这些外界因素的感染都使得学生原本对未知的好奇和探索戛然而止,丧失了原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因此,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起始阶段的启蒙者,小学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探索欲、好奇心。

二、在适当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还不够,因此,数学对于他们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情境教学法重点在于创设与学习相关的情境,这些情境应该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从而降低知识的难度,促进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自信的建立,提高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高涨,其中一个决定因素是学生所处的教学环境。如果在一个真正平等、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中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大大提高;相反,在一个教师说了算的“一言堂”的环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本就提不起来。所以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影响是相当大的。给学生充分的民主和自由,营造一种师生之间互相尊重平等的氛围,这是最重要的情境,学生在这种情境氛围中内心是平静的,没有焦虑,没有压抑,有的只是对学习问题的研究和学习。带着这种平和的心境,教师也会发现,学生实际上并没有原来想象的那样弱,他们都是蕴藏着巨大潜能的独立个体,要有适宜的无条件接纳的宽松环境他们才能表现出惊人的学习潜能。所以,教师要从自身做起,真正把学生看成一个人,从内心去尊重,去敬畏,而不是动不动就给一些负面的标签,那是对学生极不负责任的表现。

另外,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教师还可以打造一些有趣的、学生比较熟悉的情境,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或其他教具等手段,将数学问题用数学情境的形式呈现出来。可以是很活泼生动的情境,让学生能够在其中有逼真的体验和感受。例如,将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甚至喜欢的卡通角色融合到数学情境中,让学生帮助他们回到自己的家,或者找到他的小伙伴。教师可以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在教室里将这些情境演绎出来,这样的方式情境性更强,学生们会非常喜欢。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显著。

三、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巧妙精心设计的问题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问题主动探索。有了思考,才能有所领悟,才能有较大的进步。提出来问题,还要与之配套给学生一些促进思考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在情境的启发下,领悟到其中所包含的规律和技巧。例如,在学习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时,开始,教师首先提出问题:“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在学生出现种种猜测后,借助多媒体电脑动画演示,使学生直观感知:长方形的宽不变,长越长,面积越大;长方形的长不变,宽越长,面积也越大。从而得出结论: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都有关系。所以,教师可以进一步设问:“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第二个问题提出后,马上放手,引导学生用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各种不同的长方形,并把所摆长方形的长、宽、面积记录到表格中。将大量具体数据展现在学生面前,可以给学生一段时间来讲述自己摆长方形的感受,之后,教师就可以继续提出第三个问题:“请大家注意观察表格,回想自己摆长方形的过程,你们发现了什么?”给学生讨论的时间,最好是在各自的学习小组中进行交流讨论。通过讨论,有的小组很快发现了其中的规律,迅速得出了“长方形面积=长×宽”的结论;有的学生结合自己摆长方形的过程,经过深入思考,慢慢悟出:摆长方形时,横着一排摆几个小正方形,长方形的长就是几厘米;竖着摆这样的几排,长方形的宽就是几;每排小正方形的个数×排数=小正方形的总个数,因此,长×宽=长方形的面积。虽然看起来用的时间多了一些,可是通过亲自参与而得到的知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锻炼。通过这种教学过程,教师一层层精心的设问之下,逐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学生开展了积极的智慧活动,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切实的培养。

四、多留一些时间给学生去探索、发现

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小学数学教师要转换教学观念,多一些耐心,给学生多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探索。学生没有经过数学训练,他们接受新知识总是需要一个过程,如果教师着急而想着尽快告诉学生,就回到了以前的老路子。虽然如今多媒体课件教学有很多的优势,不过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教师还是应该多让教具参与进来,让学生亲手操作,在操作中既锻炼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又能在其中领悟一些数学的真谛。而且,经过自己努力之后收获是最能让人有成就感和幸福感的,伴随着这些积极的感受,学生会更加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如今的教材也是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很多题目都是生活中常见的问题,通过实际的操作体验,学生就可以找到问题解答的思路。所以,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用适合他们理解力的方式去给他们传授数学知识,用他们自己主动的参与去掌握其中的精髓,学会举一反三,精益求精。

五、在合作学习中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人在社会中不是孤立生存的,每个人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因此,每个人都需要得到他人的帮助。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的乐群互助精神的良好途径,通过一起讨论学习,让学生去掌握人际沟通的方法,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忍让,学会坚持自己的主见。更重要的是,当合作小组中形成了一种和谐稳定的氛围之后,这种积极的氛围会让学生受到良好情绪的感染,产生对互助合作学习的正向情感,自然就提高了积极性。

总之,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将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重要目标,采用情境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新的创新学习方式,促进他们自主性的发挥。另外,教师也要注意营造无条件接纳的班级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让学生们在愉悦宽松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培养健康积极的心态。

参考文献

[1]陈启军.数学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2,(10).

责任编辑 王 慧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