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大学生构建健康心理的研究

2017-05-18李钢李娅婷

东方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体育教育心理健康优化

李钢+李娅婷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省衡阳市 421001)

摘要:我国教育发展的前提下,大学生越来越多,大学生心理并没有完全发育好,会出现很多心理健康问题。这会导致不可预计的后果,尤其是对其综合素质产生影响。研究表明,体育活动对于心理健康有着正能量,体育教学通过锻炼身体实现心理上的锻炼,从而帮助大学生调整情绪,减缓压力。在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上,应该将二者结合起来,利用技巧提高体育心理教学意义,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帮助途径。

关键词:体育教育;心理健康;优化;大学生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的心里问题是当前比较重要的问题。适当地运用健康心理学,注重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方式的改进,保证师生之间有良好的沟通和学习空间,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大学生构建健康的心理。

1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人的心理精神维持在良好的状态称为心理健康。当自我无法控制心理保持良好或对环境没有积极主动的认识时,就会出现心理疾病,这两个定义是相互联系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控制自己,这个标准反应了对于心理健康不同方面的要求。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学业的繁重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有些甚至已经产生心理疾病。根据数据统计大约有百分之三十的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不能正确认知自己,因为家庭和个人相貌自卑或优越;功利拜金主义,不能正确认识到社会本质;还有就是自我控制能力差,禁不住诱惑,如沉迷游戏陷入传销等。这些心理问题的日积月累总有一天会爆发,会给学生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教育迫在眉睫,需要高校师生共同努力。

2 高校体育教学的心理健康功能分析

体育活动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大学生运动员具有积极的人格,他们具有高乐观性、勇敢性,所以运动能促进心理健康。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而言,体育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功效,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体育教学是身体和心理的双重锻炼。体育课程及时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锻炼身体的课程,也是使学生心情愉悦和快乐的课程。体育知识是为了让其获得强健的体魄,通过锻炼不断提升自我身体素质;精神和情感方面的健康则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为前提,只有这样形成积极的心态才有依托。在体育教学中有一些娱乐活动,就可以使学生转移不良情绪,在上课的过程中释放,恢复良好的心态。体育教学能够增加人际关系的互动,有助于团队精神的形成,这使得大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在体育教学中,有各种团体类型的体育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体验团队精神、集体感,也能让他们彼此通过活动更加信任对方从而打开心扉,解决人际交往问题。生理的良好自我会促进心理的自我发展。体育锻炼和自我意志是共同前进的,身体的健壮会带来自我认知的提升。体育教学是最富有实践意义的学科,体育教学不仅能够保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还能进行心理治疗。事实上体育教学对心理健康发展意义非凡。所以教师们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宣泄消极情绪,在体育课堂中锻炼身体和解放心灵。

3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大学生构建健康心理的策略

体育教学的优化能够促进大学生构建健康的心理,高校都有着自己的措施及策略。

3.1更新对于心理健康的观念,提高认识。很多高校认为心理健康没那么重要,对其认识存在偏差,使得很多高校的心理咨询形同虚设,心理教师都是兼职担任并且并不专业。重视心理健康的学校也都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有心但是发展水平有限。基本上都处于理论重视,实践相差很大。这种状况如果得不到根本改善,那么心理教育无从发展。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学是否联系心理健康,有着学校、师资、学校各级领导、社会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但最终都落到思想和人才观上。因此学校应该树立学生健康最先的思想,把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列在第一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教育,落实好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3.2要通过调查学生的真实心理健康状况来确定教育目标。大学作为心理形成的重要时期,这段时间心理起伏较大,要应对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还要考虑环境、社会带来的问题。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应该通过细致的心理调查,参考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老师依据学生的行为心理改变教学进度和程度,通过对于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兴趣价值观,让学生学会技能。除了在课堂锻炼中健全心理健康,学生还需要有专业的指导,在理论课中通过学习心理健康,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在身体、心理上都能真正地健康。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认识体育的本质,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念和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同时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了解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只有增加了理论指导,学生才不会因为自己的理解错误而走偏,才能在环境中更好地适应。在与环境接触中保持良好心态,不因为环境变化而焦虑无措。要塑造学生的健康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提高自我体质,从而使心理更健康。体育教学中,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训练一般是身体练习,但是不是所有的练习都能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通过一定的身体练习,使学生有一定的心理压力,再通过心理变化去改善,才能真正使生理心理同时发展。身体练习不能单调乏味,需要有困难、趣味、竞争、合作等性质,这样才能更好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在体育教学中经常变换教学模式,选择难度合适的练习,可以设计带有竞争氛围的练习,能更好地将体育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出来。

3.3要在体育课中展示完全心理健康教育,但又不能忽略体育课程的特点。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一个很重要的侧面。所以体育教学时要加入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要把握好度,不要喧宾夺主。不要把一节体育课变成了心理健康的演讲课。体育课程由体育锻炼目标、技能目标和心理目标共同组成,所以在体育教学时要把握好尺度。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把握好難易程度和运动量。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内容,要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灵活、有启发性。运用适当的教学形式,避免老套固定的教学模式。

结语

优化高校体育的教学对大学生的心理构建作用巨大。通过优化体育教学能够更好的对大学生的心理进行释放,对心理健康的养成十分关键。所以注重高校体育教学的改进,主动开发和利用体育教学的优势来促进师生之间有良好的沟通和学习空间,改善大学生心理问题,这样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杨雨丰.浅谈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经济发展导刊,2008(16).

[3]庄静.高校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36).

[4]杨杰,周游.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8).

猜你喜欢

体育教育心理健康优化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探寻体育教育的精神内核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