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核心问题 提升课堂效益

2017-05-17刘红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核心问题教学现状小学数学

刘红

摘 要:核心知识、核心问题、核心素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统一整体,有机嵌合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之中。而教学过程中核心問题的设计工作是重中之重,是核心素养和核心知识两者的主要载体。核心问题是一节课的中心问题,在教学中起提纲挈领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讨论交流,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本文就核心问题的现状进行审视,对核心问题的确立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问题;教学现状;策略;

核心知识、核心问题、核心素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统一整体。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核心知识是指在数学教学中注入基本概念、定律公式、基本性质等内容;核心素养是指会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的观点、思维、方法来看待、分析、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什么是核心问题呢?所谓“核心问题”,其实是相对而言的,其对比的是教学过程中那些多而浅,杂而乱的问题。用一句话来说,核心问题在课堂中起着引领的作用,一石激起千层浪,不断触发学生发生讨论交流、理解探究。核心问题对数学核心素养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一般是在课时核心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更好地引领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而核心问题教学工作的开展,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理性思维,而且还能提高他们的表达和逻辑推理能力,加深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在日常教学中,运用提问来组织教学是教师经常使用的方式。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他的课堂上常常会有核心问题引发孩子们的不断思考,在思维的碰撞中将教学推向一个个的高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问题无效或低效,这样的提问,也使学生思维常处于一种低下状态,严重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因此,要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效益,首先应锤炼课堂的提问,设计“核心问题”,以新的思想来改造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

■一、小学数学核心问题的教学现状

核心问题是一节课所有问题的统帅,这要求教师在每节课开始之前,仔细研读教材,设定好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核心问题”,然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都会围绕该问题来开展,有机地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但是,目前更多的小学数学教师对数学核心问题教学仍处于一个零散阶段,缺乏一个系统的模式,从而影响了其教学效果和质量。

1. 问题设计的科学性欠缺

J.W.盖泽尔是美国心理学教授,其把“问题”划分为发现型、呈现型和创造型三大类。通过对小学数学核心问题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呈现型的无价值问题和牵引式问题过多,不利于核心问题教学活动的开展。其中,呈现型问题要求学生完全根据教师的思路来开展学习活动,这样不仅阻碍了学生智力的开发,思维的发展,而且还扼杀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在形式上,无价值问题课堂教学气氛比较活跃,但是对学生的启发性不足,缺乏一定的思维价值,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无法得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

2. 思考问题的主动权欠缺

在小学数学核心问题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教师为了能够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而随意地提出一些所谓核心问题,并且只给学生留下很短的思考时间就匆匆公布答案,这样导致一些学生缺乏思考机会,主动权没有回归给学生。还有一些教师为了确保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不断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暗示,影响核心问题教学的效果。虽然新课改一直在倡导学生本位课堂教学,但是这种看似“问题热闹”的教学氛围,也只是教师一人在自导自演而已。

3. 拓展意识的习惯性欠缺

在我们课堂结束时,仍有很多教师习惯性地总结本学课解决了多少问题,却没有关注学生在原有问题解决的基础上是不是又产生了新的问题。新的问题有没有探究意义?有没有新的思考?这样的思考是否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二、小学数学“核心问题”确立策略

既然核心问题对于小学数学课堂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设计核心问题呢?什么样的核心问题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活动?

1. 分析教材结构,确定在关联处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后确立核心问题,其不仅可以有效地衔接课堂教学内容,激活学生的思维,而且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进行“圆柱的体积”一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定“圆柱体积怎么算,为什么如此算”的问题。同时在进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节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定下述三个方面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借助什么样的方式可以变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2)根据什么理论来移动小数点?(3)以什么标准来移动小数点,为什么?通过上述核心问题的引出,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而且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讨论和研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讨能力。

2. 突出数学思想,确立在迁移处

在进行小学数学核心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突出数学教学的基本思想,以达到以不变应多变的思想,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而且还可以确保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例如,在进行“圆的面积”一节内容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进行分析和推导”,并根据他们推导的结果来提出如下问题:(1)把圆形按照一定的方式转化为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其面积公式?(2)分析两个图形所存在的关系?问题设定之后,要给学生留出一段时间让他们进行思考,随后教师可以拿出附页上的圆片与学具,来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并通过剪、割、拼、补等方法,来了解和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这种在迁移处确立核心问题,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撬动课堂“支点”,确立在重难处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节课的“支点”往往就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撬动了它,就激活了我们的课堂。在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后,可以设定与之对应的“核心问题”。例如,在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节内容教学过程中,统一计数单位是整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此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这样的问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否可以直接进行相加减,为什么?在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对策略的理解和感悟上,而策略的应用最难,也最重要。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与数学思维能力。

4. 有效分析梳理,确立在整合处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每一个方面的内容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相对应的问题。以此,教师在进行备课的过程中,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对一些琐碎小问题进行有效的整理和分析,从而提出核心问题。例如,在进行 “烙饼问题”一节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定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每次只能烙2张饼,并且每面需要3分钟,则烙完1张饼大概需要多长时间?(2)烙2张饼又需要多少时间?(3)烙3张、4张、5张饼呢……通过对上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什么样的规律。这样的问题不仅会增加学生的认知负荷,而且40分钟的课堂都无法使该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此时就要求教师对上述问题进行有效的整合,从中总结出一个核心问题,然后让学生对其进行讨论和分析,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节约课堂教学时间,而且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系统解读发现,确立在本质处

小学数学核心问题一般是针对概念的本质内涵提出来的相关问题。例如,在进行“认识方程”一节内容教学过程中,对于方程的含义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从概念的本质对其进行系统的解读后可以发现:(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对方程的外部特征进行描述,而非本质特征。(2)方程的本质特征属于等量关系,其一般是由未知数和已知数共同组成,表达的相等关系是事件中最主要的数量关系。(3)方程是在实践生活中逐渐提炼出来的一个用数学符号表示的特定关系;(4)方程思想的核心在于化归、建模,能够使小学生更好地接触到现实问题,学会如何把日常生活过程中所需要的自然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进而解决有关问题。(5)用等号将相互等价的事情连接在一起,并且等号的左右两边是等价关系。在进行“认识方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抓住三个核心词:分别是等式、等号、等价。总之,在进行小学数学核心问题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概念教学核心问题的教学,可以有效地明确概念的内涵,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核心问题”确立过程中,应该遵循上述几点设计原则,并尝试借助核心问题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还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

猜你喜欢

核心问题教学现状小学数学
浅谈高中数学核心问题的思考
以“核心问题”为引领的课堂教学应做到“五让”
挖掘文本教学价值,搞好语言实践活动设计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焦作市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