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目标

2017-03-29

关键词:共同富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王 琪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100872)

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目标

王 琪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10087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最重要的改革实践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缘起且发展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选择为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奠定了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造与完善为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发展机制;政治权力资源的启动为富裕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政治保障。

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目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模式,我国最显著的改革实践就是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优越性以及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迫切性,使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了对接的可能,我国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之路。“自由竞争,优胜劣汰”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原则。贫富分化是其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标相悖,迫使社会主义对其进行改造与完善。生产力不发达的现状,直接决定了我国经济发展对政治权力资源的倚重,启动政治权力资源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政治保障。

一、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

市场经济是面向社会所有个体的一个竞争机制。马克思曾说过“各个人的出发点总是他们自己”[1]571。为了实现自身利益,人们会竭尽全力发挥自己的优势与潜能,充分参与社会合作与社会竞争。每个人都会拥有竞争意识,都会与压力共存。压力的普遍性,让每个人充分发掘自己的劳动潜能、持续不断该发掘过程。所有人都会在自己劳动范围内,按照自身各方面的需求,以达到自身素质极限的标准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以求在竞争中获胜。选择市场经济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竞争之所在。总之,只有竞争充斥于市场经济的各个角落,才能实现劳动的高效率,经济发展才更具有生机与活力。

市场经济是面向社会所有个体的一个激励机制。人类生命活动具有自由的有意识的性质[1]162,按劳分配恰恰顺应了人类渴望多劳多得的本性。市场经济中物质利益激励作用的发挥,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市场经济的生命力在于对劳动与效率的赞赏。市场经济中通过利益差别的方式,激励劳动者各尽所能,充分发挥个人劳动潜能与优势,使自己可以获得更多的物质利益。简言之,它通过制造劳动者之间利益差别的方式,激励劳动者各尽所能,提高生产过程的劳动效率,提升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总之,市场经济的灵魂就在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市场经济的优越性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逻辑前提。市场经济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它通过竞争机制,迫使劳动者不间断地提升自身能力;其二,它通过激励机制,鞭策劳动者不间断地发掘自身潜能。迄今为止,市场经济是人类最有效的激励劳动的经济发展形式,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利益的最大化。市场经济的优越性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对接提供了可能。

生产力发展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原因。市场经济鼓励劳动,强调效率,能够不断地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经典马克思主义者追求平等以致失去效率,现在我国获得发展,需暂时放弃平等,通过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物质财富的增长,以此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如果说经典马克思主义者通过阶级分析来把握社会主义,那么市场经济则通过生产力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自由竞争,优胜劣汰”运行原则下,贫富分化是其发展的必然结果,而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二者矛盾的解决就是发展生产力。如果我们选择生产力的发展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标准,那么选择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必然。改革开放近40年来,市场经济体制是被实践证明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2]。

经济发展的重任是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直接现实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选择是压力下的产物。我国有意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人们正处于经济落后、食不果腹的特殊时期。迫于摆脱贫穷落后,实现国家发展的重担,邓小平把市场经济体制看成是一种方法,一种手段,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归根结底就是要依靠调动劳动者积极性,而不是单纯地依靠增加物力、财力等的投入,更不是依靠计划生产的方式实现对生产要素流动的填平与补齐。由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前景,不仅要实现对计划经济的超越,也要实现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超越。

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是一个物质财富逐步积累的发展过程。市场经济本质就是制造利益差别来促进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运用制造不平等、制造财富分化的客观方式促进物质财富的积累,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财富条件。利用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经济,可以使物质财富充分涌流。社会发展才拥有足够的物质条件,为人们的共同富裕提供可能性。社会主义经济借助市场经济发展,不仅解决社会经济发展,还对接了理想社会目标——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选择的逻辑起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邓小平提出,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中国的国情,有效规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对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拷问与责难,为我国独立探索适合我国发展的经济发展形式提供了现实基础。邓小平认定我国当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可以避开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拷问,独立探索与本国国情相一致的发展道路。实现一部分人先富,先富是策略层面,需要理论逻辑的支撑。我国选择先富,与“优胜劣汰”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端是党的指导思想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属于策略原则的修正。选择市场经济是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相统一的,也是符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

二、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发展机制——对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的合理扬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相嫁接的成果,既要发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优化配置和利益最大化”的优势,更要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从一而终”。这就需要我国自选择市场经济机制这一策略起,就批判性地运用改造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能简单照搬西方的经济发展模式。市场经济既加速了社会财富的积累,贫富分化的发展结果也对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发展目标产生了巨大冲击,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进行改造完善的必然性。改造市场经济在坚持市场经济机制的前提下,缓解市场经济对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的冲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两个重要特性:一是利用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条件,使市场竞争不致带来两极分化的后果;二是运用国家权力的干预作用,有效调节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别。这使社会主义对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造乃至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都是有可能的。

对公有制的维护以及对共同富裕目标的坚持,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表现,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具体体现。如果说生产资料公有制对应的是经济基础,那么共同富裕则涵盖于上层建筑之中,也就是说,只有坚持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这一根本前提,才能实现共同富裕这一发展目标,公有制是前提,共同富裕是结果,二者紧密联系。生产资料公有制就是国家控制着经济发展的命脉、控制着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这为我国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条件。公有制相对于共同富裕目标而言,其决定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国家宏观调控的桥梁纽带作用。公有制作用的发挥必须通过国家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得以体现;生产力落后的我国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借力于政治权力资源的启动——宏观调控作用的发挥,才能不断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平稳发展,又可控制并平抑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别。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宏观调控才具有更强的力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坚持,是实现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改造与超越的根本前提。政府的作用就是变优胜劣汰为促劣变优,促进劳动能力得到提升,尽可能多地给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人们就能够共享更多的发展成果,但前提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国家调控力度不同,也就是政治权力资源作用的发挥程度不同。市场经济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缘起、发展的,“自由竞争”创造了社会生产的高效率发展,而其孪生物“优胜劣汰”必存在并发挥作用,市场经济通过利益差别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与其相对应的就是社会财富两极分化现象的产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过程中,既实现国家财富总量持续不断地增长,又能实现共同富裕发展目标,这就必须有一个实事求是的强有力的顶层设计。市场经济自发发展不会带来共同富裕,要想实现共同富裕,国家权力必须介入,政府可以运用直接掌握的资源,实现先富带后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坚持市场经济的优化配置与国家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既要坚持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倚重政府更好地发挥作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充当的是“守夜人”、“消防员”的角色,当出现危机的时候,才给政府发挥作用的机会,其他时间不允许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干预市场经济的自由放任发展。而我国则坚持“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与政府更好地发挥作用”的有机结合的常态化发展机制,两者取得的成效自然也是不同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自觉显性的运行结果是优胜劣汰,客观隐性地出现了促劣变优的发展趋势,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是立足于促劣变优的发展目标之上,使其发展态势由隐性上升为显性。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是“自由竞争,优胜劣汰”。而我国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则为“自由竞争,优胜劣汰;全面协调,促劣变优”[3]。“自由竞争,优胜劣汰”是运用市场机制实现对资源的初次分配,而“全面协调,促劣变优”是政府权力资源的再次分配的效果,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过程中,的确出现许多具有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倾向的问题,但是通过市场与政府两大要素的联动,可以有效推动“优胜劣汰”向“促劣变优”的转变,从而使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更具有可能性与现实性。

三、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政治保障——政府与市场经济的有效调控

“政治权力是一个人取得未来具体利益的现有手段。”[4]政治权力的工具性决定了国家利用政治权力谋求社会发展。恩格斯也曾说过,“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5]。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坚持“自由竞争,优胜劣汰”的运行原则,运行结果的二重性为:创造高效生产力;加剧社会矛盾与社会分裂。对共同富裕目标的坚持,决定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既借鉴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优势——创造高效的生产力,又有效规避其劣势——贫富分化、社会矛盾增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都面临着贫富两极分化的发展结果。但是他们对待两极分化结果的态度不甚一样,尤其是政治权力在此发挥的作用不同,这是两者最显著的区别。资本主义国家中,政治权力只是扮演着“守夜人”、“消防员”的角色,仅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危机时,才会临时发挥调节灭火的作用。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自发趋势,既不会体现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也不会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方向发展,这决定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不能任由两极分化的后果无限制恶化,必须在坚持市场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充分启动政治权力资源,促使资源配置向弱势地区和群体倾斜,力求达到人人共享发展成果。

在社会主义实现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改造的过程中,政府作为国家权力的执行者必先干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否则其发展立场不会着眼于弱势群体,更不会实现共同富裕发展目标。况且,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相对落后,需要政治权力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打破坚冰、保驾护航。社会经济的落后,决定着我国的发展必先倚仗执政党执政权这个政治资源予以补偿,保证社会主义的顺利发展。有效地发挥政治权力资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我国现在最为迫切的任务。换句话说,就是坚持“自由竞争,优胜劣汰”的运行原则,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前提下,启动政治权力资源,行使其“全面协调,促劣变优”的作用。在不断的促劣变优过程中,竞争虽然仍在继续,但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普遍得到提升,劳动者的优劣差距不断得到变小,即优劣之间的利益差别也就会变小,社会主义社会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也就越来越趋近。

政治权力的净化即实现共同富裕发展目标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较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而言,其最大的区别就是政治权力作用的发挥不再是“守夜人”而是“引导者”,这就更加强化了政治权力的责任,更加强化了政治权力的净化问题。倘若政治权力不能实现权力净化,就会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从根本上就弱化了政府的政治权力。据此,我国不能有效解决政治权力净化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不能实现共同富裕发展目标。在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充分启动政治权力资源是必要的。我们既让权力进入市场,又决不能出现以权谋私的现象。执政党作为掌权者,掌握的资源越多,越易出现权力腐败现象。政治权力对经济干预的常态化实现,直接决定着权力净化必须形成自己的制度模式。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掌握着政治权力资源的核心力量,也就是政府作用发挥的主体力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同富裕发展目标的实现,政治权力作用的有效发挥,最为重要的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作用的发挥。十八届六中全会强调全面从严治党,建立政治权力的净化的长效机制,就必须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

[1]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余金成.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对市场经济的改造[J].学习论坛,2009(11):12.

[3] 余金成.马克思主义在当代面对的挑战及中国改革的回应[J].理论与现代化,2016(3):11.

[4] 孙继虎.政治学原理[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150.

[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57.

Common prosperity——the goal of socialistic market economy development

WANG Qi

(RenminUniversityofChina,Beijing100872,China)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policy,China’s most important reform practice is the choice of socialistic market economy.The socialistic market economy originated and developed in the capitalistic market economy,and the development goal is to achieve common prosperity.The choice of the socialistic market economy has laid a material foundation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oal of common prosperity.The reform and perfection of socialism to the capitalistic market economy has provided a developing mechanism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oal of common prosperity.The initiation of political power resources provides the political guarantee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prosperity goal.

common prosperity;socialistic market economy;development goal

10.3969/j.issn.1009-8976.2017.01.001

2016-12-21

王琪(1988—),女(汉),河北定州,博士 主要研究社会主义与当代经济。

D64

A

1009-8976(2017)01-0001-03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