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维互动,让语文课堂焕发活力

2017-03-24李淑茵

关键词:自主互动合作

李淑茵

【摘要】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标的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根据确定的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通过情境互动,导入课堂;利用生生互动,推动课堂;让师生互动,活跃课堂。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灵感的迸发,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互动 自主 合作 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2-038-02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根据确定的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通过多维互动,将“以生为本”的思想寓于课堂教学之中,致力于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与老师,与同学以及与文本之间形成一个循环的多维互动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发展,形成多角度、多层次、多方式、多主体的和谐发展,以产生教学共鸣,从而让语文课堂焕发活力。

一、 情境互动,导入课堂

让学生走进文本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具体情境中与文本对话,才能获得情感体验,生共鸣。因此,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创设情景让学生去体验。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或体验现实的社会生活,或体验某个典型角色,或体验某种社会情感。学生通过身临其境来获得对于课文内容的真实感受,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从而使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

如在上《北京的春节》一课时,我先创设情境,让学生回忆刚过去的我们海山过春节的场面。过年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节日,他们马上就进入话题。有的谈春节的见闻,有的谈家乡的春节习俗,有的谈村里的游神会,有的谈自家如何过春节。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达到本单元让学生了解当地民风民俗的目的。接着,我再出示春节的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以童谣激趣,在美妙的童谣声中,使学生对北京的春节产生好感,为新课的教学引路和提供经验学习支持。

又如在上《白杨》一文时,我在黑板上生动地画了一株貌似人的白杨树。学生看后,激起了浓厚的兴趣,启发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畅所欲言。有的说,这树怎么像人!有的说,白杨树与人有关?……

这时,教室里形成了一种活跃谈论、探究、交流的互动课堂。学生在情趣浓郁、气氛融洽中走进课文,探究作者笔下白杨树的特征,理解了文章的写法,参与了文本的互动。

二、生生互动,推动课堂

“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只有在心与心的交流中,课堂才能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效应,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长处和短处。以生为本,调动他们已有的知识储备。让他们以各自独特的视角去思考和感悟。鼓励他们以自身新的创意去解读文本,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在共同探究中相互学习,在合作中互动,在互动中达到互补。学生也就很有可能超越文本,生成新的感悟,获得新的启示。

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时,我准备了乌鸦和狐狸的头饰,先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分工协作,走上讲台,进行表演,学生积极性大增,人人跃跃欲试。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们个个神采飞扬,由被动变主动,抓住狐狸和乌鸦的言行,配以神态和动作尽情表演。把乌鸦爱听奉承话,狐貍的狡猾相绘声绘色地表演了出来。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表演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又如在教学《给予树》一文时,我先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创设了多个口语交际的情景,让学生说一说“你觉得小女孩会在卡片上写些什么呢?”“当金吉娅看到小女孩的心愿卡时,她心里想——”“这个圣诞节,小女孩得到什么?金吉娅得到什么?我们得到什么?”通过多个口语交际的情境,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交流。让学生以不同的身份来表达,在具体的情境中,说出具体的人物应该说出的话,从而使学生明白什么人在什么样的情境中应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让学生开阔思路,相互研讨,把文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拉近了文本与生活的距离,又升华情感,让学生深刻领悟到课文的主旨——给予是对人的一种无私的奉献。

三、师生互动,活跃课堂

实践证明,教师有时跟学生转换角色,能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既调节了学习的气氛,又活跃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适度降低“体位”,从“俯视”者变为“平视”者或“仰视”者,虚心倾听学生的声音,经常与学生平等交流、平等对话。师生在教学实践中共同参与和分享,活跃了课堂,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期望上语文课。

在教学《泊船瓜洲》一诗时,古诗主要描写了作者来到离家乡很近的地方,看到对岸的家乡却不能回去心中无比思念。这首诗中的地名比较多,不搞清楚诗中所说的地理位置,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与同学们商量了一下,决定通过画图来理解作者的诗意。于是,我让班里学过美术的同学到讲台上跟我一起画,其他同学也跟着动起手来,一边分析,一边画图。几分钟的功夫,几个地点便一目了然。通过画图,学生理解了作者的思想:原来,作者离家乡只有一水和重山之隔,眼望家乡的春色依然,心中不免荡起深深的思乡之情,于是写了这首诗。对于这首诗的理解,我并没有系统的讲解什么,只是通过师生一起画画图,学生便能说出对诗意的理解,从中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就完成了学习任务。只有师生知识、感情产生共鸣,才能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轻松愉快地学习。

又如在教学《蟋蟀的住宅》一课,我作了这样的设计:“同学们,想不想演一演小蟋蟀?”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学生们纷纷举手。我笑了:“这可是昆虫联合国总部召开的昆虫国际建筑经验交流会,举行这次盛会,是为了展示咱们蟋蟀杰出的建筑才能。现在开始,各小组准备,看看哪个小组表现最优秀,我们就选那个小组去,好不好?”学生们欢呼雀跃,有的表演,有的画图,有的讲解……大家各施所长,并不时拉我去指导,把小蟋蟀的本领一一展示在大家面前。这一过程中,我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我成了学生的学习小伙伴,并巧妙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学习,真正地让语文课堂变成师生交流与互动的舞台,老师与学生形成了一个真正地”学习共同体”。

四、 激励互动,完善课堂

老师的评价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教师的鼓励是学生获得自信的重要源泉。特别是学困生更是如此。所以教师应注重每个学生的感受,以激励为主,敏锐地捕捉其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和同伴心诚意切、实事求是的评价,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并体会到激励的快乐,不断转化为主动学习的内驱力。

如一位老师在教学《月球之谜》一课时,发生了这样一件“怪”事:他指名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学生个个读得正确、流利,有滋有味,无不令听课教师佩服。当读完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时,学生中仍有一个女生的手高高地举着,老师便问:“你有什么问题吗?”“老师,我还想读第二自然段。”真是一语惊四座!那位教师显然也没料到会这样,不由得脸红了。但他很快就镇定下来了,微笑着说:“你一定想读得更好,那就读吧!”那学生可能真没料到老师能在这种场合满足她的要求,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和紧张,连嗓音也变了,结结巴巴地读完了这一自然段。原以为这位教师就这样草草收场,继续走自己的“路”了。可他并没有请那女生坐下,仍面带笑容地说:“这位女同学可真了不起,敢于在这么多同学和老师面前提要求,可能是因为紧张,读得不太好,但我想她一定能把这段话读好的,你们愿意和她再来读一遍吗?”“愿意!” ……这时全班同学的学习情绪都被调动了起来。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获得积极的体验。假若这位老师面对这位女生高举的双手视而不见或对该生提出的要求不予理睬,只顾走自己的“路”,那学生的学还会积极主动,兴味盎然吗?又如何能实现促进学生的发展呢?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新时代的课堂对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更高了。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地更新观念,摒弃过去老一套课堂教学的“传授”,引导学生大胆参与,大胆创新,密切联系生活,主动获取知识。教师要精心构筑平等对话的平台,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老师对话,与伙伴对话;用富有激情的语言,去拨动学生的心弦,滋润他们的心田,促进他们思维灵感的迸发,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让互动之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绽放!

[ 参 考 文 献 ]

[1]《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

[2]《小学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自主互动合作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奥巴马与劳尔本周“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