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用信息技术 活跃品德教学

2017-03-21郑淑贤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信息技术

郑淑贤

【摘要】信息技术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活用,为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突显《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信息技术能充分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引入课外资源,让教材富有活力;信息技术的活用,为学生创设了直观生动的教学情景,使《品德与生活》课堂更生活化,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在活用信息技术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信息技术的活用,优化了教师教学手段,灵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老师的精心设计下入情入境,提高教学效率,使教育的效果更具魅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品德与生活 活用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072-02

《品德与生活》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中增设的面向小学低年级(1-2年级)学生的一门新的课程,本课程的设计和开发都充分体现了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精神,是新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尽可能使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有机会结合,丰富课程资源,尽量开发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在教学中,我发现《品德与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内容广泛、开放,所需求的素材量多,教学资源少成为了《品德与生活》课堂鲜活起来的“瓶颈”。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活跃《品德与生活》的教学。

1、活用信息技术,使直观的教学更具生动

小学低年级(1-2年级)儿童学习的内容主要源自于儿童的现实生活。这一时期儿童的心智发展并未进入到抽象或相对宏观的层面,儿童的活动大都围绕其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生活进行,为此,小学低年级课程与教学内容的设计也是围绕着儿童自身的生活。在课程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因此,活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在课堂上再现学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不知不觉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了教育的要求。如:教学《人类的好朋友》(粤教版一年级下册)中动物的种类比较多,如果不事先收集动物的种类、图片、照片、文字等资料,就只局限于课文介绍的几种动物,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受于区域的限制,很多学生只认识一些本地比较常见的动物而以,至于稀少的、珍贵的动物大多都不认识。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何,并进行课外拓展,在课前我就布置学生预习,在家长的帮助下收集动物各种资料,拓宽他们的视野。我还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资源,把学生到动物园旅游的照片和课外收集的资料制作成幻灯片,让学生通过幻灯片对动物有更为直观的了解,有力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实效性。由此可见,活用信息技术不但让《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变得直观生活,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获得知识的“效益”,课堂上活用信息技术,不但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更为重要的是给教学做了充分的准备,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的丰富,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

2、活用信息技术,使灵活的教学方式更实效

长期以来,我国的品德教育在内容上陷入教条化,在方式上强调说教式。这种教育不仅违背了儿童道德观念养成的基本规律,而且使儿童在此方面产生了厌烦甚至恐惧的心理。事实上,生活是儿童良好品德形成的源泉,生动活泼的现实生活不仅能为儿童的学习注入极大的乐趣,而且将使儿童良好的思想品德在潜移默化的真切体验中逐渐形成。而活用信息技术,既可以优化教学手段,也可以让学生在体验中完成学习。在教学《品德与生活》(粤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亲亲家乡水”时,我先让学生去查找身边水被保护或受污染的情况,然后带着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录像让学生去探究身边的水资源被污染的根源。当学生在观看中情不自禁发出的一声声惊叹时,立刻意识到减少垃圾、减少污染的迫切性,从而产生保护环境的意念;接着,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把我校门前的江门河的情况通过拍照、录像,把一个个情景、一个个事例,请同学进行讨论:“录像中的人们扔了什么,为什么要扔?扔了之后怎么样?”最后,我还运用多媒体把江门市饮用水的来源点——西江的相关资料播放出来,这样贴近生活,不但使学生有了环保的意识,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生活习惯与自己的生活资源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树立要保护环境,收到教育的效果。整个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亲身参与和探究过程,在实践中引发内心感悟。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查找资料过程中获得一种感悟、明白一种道理。这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要强得多,老师少講甚至不讲,学生在老师精心设计安排的情境中,全神贯注进入角色,这样的教育更具实效。

3、活用信息技术,使课程教材更富活力

《品德与生活》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因此,我们会看到《品德与生活》的教材编写,每课内容往往以图片加简要文字提示的形式呈现,给授课教师留下很大的创造生成教材的空间,当拿到仅有几幅图片和简单文字表述的教材时,脑海马上浮现一大串的问题:怎么上?如何开展活动?拓展活动怎么办?在课标的引导下,我就借助信息技术,把一些生活上的资源引入教材中,让简单的静止的呆板的画面和文字鲜活起来,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加以展示,达到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的目的。活用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来传递、处理对教育有用的资源,让学生通过视听感官刺激和感受,促进学生对道德知识的认识和道德情感的体验,最终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例如:在教学《欢乐的元宵节》时,我除了让学生通过书本了解到当地元宵节的风俗文化之外,还借用多媒体把全国各个地区的元宵节的情景播放给学生看,这样,学生除了借助书上的图片了解元宵节不同的活动之外,还体会到元宵节活动的主题是团圆美满、快乐祥和,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个主题不仅属于家庭,而且属于我们的祖国,属于中华民族。这样,通过信息技术整合课内和课外的资源,使课程教材的内涵更富活力。

信息技术的活用,充分地把各种教学资源融入到《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教学中,使我们的教材富于新意和活力,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生机,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和向学生传递信息的途径,我们的课堂因信息技术的应用变得直观、生动有趣,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趣意盎然。

猜你喜欢

品德与生活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多元评价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中的实践
对小学《品德与生活》学生自主学习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