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本土,绽放童心

2017-03-21龚晖

关键词:绽放本土幸福

龚晖

【摘要】幼儿园课程生活化不仅是一种导向,更是一种策略。在操作层面上,不仅需要专业理念来解读,更需要专业技能来实现,在实践课程生活化的道路上我们建立了课程生活化的粗浅认识,经历了实践、分析的研究过程,逐渐认识到只有充分挖掘生活价值,再现本土生活风俗,重建儿童周边生活情景、关怀儿童的生活感受,我们的课程才更有生命力。

【关键词】生活 课程 本土 生命 绽放 幸福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058-02

引言

随着《指南》的深层学习,我不断审视我园课程改革,虽然已经建立了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生活为内容的课程设计理念,但如何让课程基于幼儿园的现实,与本园的历史、资源、师资等条件相一致,如何在课程中反映幼儿园的“本”,让教师们充分参与到课程的设计与研究中来,如何让课程更进一步走进童心世界,走进周边社会,我们似乎遇到了发展困境,急待深层次的研究与探索。

一、幼儿园课程生活化在我园的实施路径

我园课程以“生命为本、幼儿为本、快乐为本、生活为本”为方向,实现以生命为本,回归自我;以幼儿为本,回归本真;以快乐为本,回归自然;以生活为本,回归社会。根据幼儿学习特点,我们以最简单、最开放、最轻松的教育模式,探索课程生活化的多种路径。

(一)以生活为基点精选课程内容

1、开展生活主题教学,提供“生活实践”,激发孩子的“生活精神”、培养良好的“生活态度”。

根据季节特征和社会关注点来开展班级生活化的主题教育活动,融合“爱”、“生命”、“环境”。经过几年的探索,初步建构了园本主题课程,如小班《我喜欢的动物》、中班《我身边的大海》、大班《美丽的大鹏》。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时时渗透生命教育,围绕认识自己→欣赏自己→接纳自己→尊重他人→尊重自然→爱护环境→有良好的生存与应变能力这七个方面,使孩子逐渐尊重生命个体,培养善待自我、关心他人的情感。

2、挖掘节日教育意义,创新举办体验活动。

全年有中国传统节日,有西方节日,还有生态环保类节日很多,我们从本园生态特色园及孩子的学习兴趣出发,重点筛选6个生态节日,如海洋清洁日、动物日及3个传统节日,如端午节等开展节日教育活动,形式有全园性开展与班级自主开展两种形式,活动形式多样,有直接体验式的,有欣赏式的,有游戏式的,在各种活动体验中,孩子们初步认识了生活环境中的种种现象及与人们的关系,懂得关心环境、尊重他人、珍惜生命。

(二)尽可能地营造自然环境,让环境与课程互相渗透

因地制宜,营造自然环境,让孩子回归自然,创建孩子生命的成长乐园是保障我园课程生活化的一个重要做法。《规程》中明确地把“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原则。因此,我们为孩子提供充足的生态探索空间,幼儿园整合现有资源,设置了果林、鸟笼、植物迷宫等十一个自然区域,生态气息浓厚,孩子们在美丽的花草中嬉戏、在泥土的芬芳里玩耍、享受着幸福的童年。

(三)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融入各类课程中

儿童的生活,是游戏的生活,儿童的世界,是游戏的世界。游戏是基本的学习过程也是最有意义的学习方式。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我们牢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尊重幼儿通过自己特有的方式与周围环境充分互动,重视在每个区域创设幼儿间的交往与合作机会。孩子在自由的氛围中自发性游戏层出不穷,如在玩沙区挖沟建道、玩水区打水枪、玩泥区扮家家、赏花区品花茶、赏果区做水果沙拉、种植区找蚂蚁、草地区捉迷藏等。

二、呈现的问题与分析

(一)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大量的课程资源被忽视

幼儿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具有教育意义,都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契机,尤其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对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有很大的发展作用的资源没有被充分发挥和利用,如早晨点名环节、餐饮环节、过渡环节中的教育价值的挖掘,班级自然角、种植园的场所利用等宝贵资源都被闲置着,这种状况因教师观念、意识以及教学技能的差异而不同程度地存在。我们的课程应以生活为切入点,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细微生活经验。

(二)课程内容的组织有时过度灵散、随意、分割,整体性与渗透性不强

生活化的课程就是行动化的课程。生活化课程设计的核心任务就是让幼儿“做事”,教师的教学设计首先应该关注幼儿可以做什么。陈鹤琴先生的“五指活动”强调:五指是活的,可以伸缩,互相联系……课程是整个的,连贯的,依据儿童身心的发展,五指活动在儿童生活中结成一个教育的网,有组织有系统,合理地编织在儿童的生活上。”虽然幼儿的生活本身就是课程,课程展开的过程也是幼儿生活的过程,但教师要在课程的编制上进行合理筛选。

(三)课程缺少本土文化、地方气息

课程生活化,让幼儿回归自己的生活世界,不只是为了教育的成效和课程的成效,更是为了生命的成长。在孩子们熟悉的生活中有很多优秀的文化需要传承。儿童的教育,无论在方式上或在安排上,均须于历史上人类的教育相对应。幼儿园课程也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应与社会文化相融并汇,來源于生活又生长于生活。吸收本土文化的核心作用是发展儿童健全的精神、人格和体魄,完善儿童的整个人生。其中民间艺术是课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将民间艺术融合和渗透于其他课程内容之中。

(四)以班级为基点的课程生活化建设有待加强

生活化课程本应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实际的核心是幼儿发展水平的现状,是班级所拥有的各种有益资源,班级是课程实施的基地,班级是幼儿一日生活的真实所在,没有班级课程就无落脚点,课程的每一步实现需要教师与幼儿共同完成。因此,课程的生活化应体现班级特点。

三、基于问题中的再认识与再思考——融入本土,绽放童心

(一)理念上的再认识

1.幼儿是幼儿园课程的出发点,教师要以学定教

有质量的幼儿课程一定是关注幼儿经验,关注幼儿生活的,是能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关注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就是关注了幼儿园课程的核心价值。幼儿园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要切实做到观察幼儿、亲近幼儿、了解幼儿。因此我们的课程设计需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兴趣、需要出发,采用“预先拟定,临时变更”的方式灵活实施。

2.始终坚持“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核心标准

近几年,幼儿教育的发展步伐很大,幼儿园课程也如雨后春笋,蓬勃生长。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课程取向也不一,有的认同与家长口味相近的,有的认同简单易操作的,有的认同社会赞誉的,有的认同让孩子健康快乐的。做为幼儿教育专业机构,我们认为最有价值的课程是那种能真正有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课程,这也将是我园课程建设永不偏离的核心标準。

3.课程本土化开发是提升课程生命力的途径。幼儿园课程的价值趋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文化,这是因为包括幼儿园课程在内的“各级生态系统所包含的情景类型、各情景内部所存在的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各情景之间联系的性质和范围,以及靠价值观念维系和支持的人的行为和组织等等,都与大系统是同源的,是受其制约的”。因此,脱离社会文化去探讨幼儿园课程是没有意义的。

(二)下阶段实施策略上的再思考

1.融入更丰富的社区文化,让幼儿园的课程更贴近幼儿的周边生活

我园所在的地理位置依山傍海,生态自然,园区附近有一座具600多年历史的大鹏古城,当地人民的客家人民纯朴、善良,民俗气息很浓。每逢喜庆会舞狮,每年会举办滨海文化节,每年有很多的传统文化活动,这些都是培养孩子感受中国文化,培养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促进幼儿与社会互动的机会。这些活动都是孩子生活中的事,我园的课程中不能没有这些内容。让本土文化进课程需要提前做计划与准备资源,在每学期的教育计划中可先做安排,在实施中建议教师们将本土文化与主题课程或区域活动进行有机渗透与自然融合。

2.充分运用周边自然资源拓展课程内容

我园有十一个自然体验区,小水沟、小果园、小菜地都可以有课程,教师尽可能地从当地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寻找这类课程材料,丰富孩子的认知,满足孩子对世界的探知欲望。在课程组织中我们能让幼儿真实体验的就尽可能真实,能提供原材料的就尽量原生态,能到户外的就尽量带孩子走出去,给孩子真实的学习空间。

3.以班级为基点,开展班级课程建设

课程是以幼儿的发展需要为基础的,以班级为基点的课程研究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要路径。在通往这条路径上,需要管理者一方面加强教师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了解班级幼儿的兴趣与需求,制定幼儿乐意参与的课程内容;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参与到班级课程设计中来,将课程提供者转变为课程研究者,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为课程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四、结束语

打动人心的教育一定是有生活气息,具本土特色的,也一定会有文化内涵的.生活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过程,教育是促进人成长和发展的,如果脱离生活开展教育,教育如空中楼阁,如果脱离文化开展教育,教育就会索然无味,二者若紧密联系,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美好境界就触手可及。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卷一[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

[2]虞永平,《生活与幼儿教育》,合肥:安徽少处儿童出版社,2011.12.

[3]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陈鹤琴全集,第二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613.

[4]朱家雄等,《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猜你喜欢

绽放本土幸福
让学生思维在课堂上“绽放”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吞 与“吐”
中国建筑的本土文化突围
为了“幸福”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