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公证业务中夫妻共有财产界定

2017-02-14周国强

法制博览 2017年1期
关键词:风险规避

周国强

摘要:〖HJ0.88mm〗我国的结婚率正随着我国的人口不断增长而增加,夫妻之间关注的共同问题之一就是夫妻的共同财产。关于夫妻财产界定在大部分的公证业务中都有所涉及,但是大多数的公证当事人都不太了解如何界定夫妻共同财产,甚至部分公证人员都不是很了解如何界定夫妻间的财产,人们对这块经常关注的问题有夫妻共有财产有哪些,而属于夫妻中个人的财产又有哪些?本文将在公证业务的角度上,讨论如何对夫妻共有财产进行界定。

关键词:公证业务;夫妻共有财产界定;风险规避

中图分类号:D9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7)02-0193-01

一、夫妻共有财产概述

我国的《婚姻法》中对夫妻共有财产的说法是,在夫妻关系存续阶段夫妻之间共同获取或者一起拥有的所有财产是夫妻共同财产。在我国的新《婚姻法》中还有规定指出,夫妻二人共同拥有的财产只能是在夫妻关系存续阶段的财产。

我国《婚姻法》对夫妻共有财产规定,在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时期夫妻双方或者夫妻中任意一方获得的收益为夫妻共有财产,关于夫妻共有财产的规定范围是。第一,夫妻二人劳动所得的工资奖金,自己利用工资奖金所购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不管夫妻二人收入差距多大,但是他们对财产共同拥有的权利是一样的。第二,夫妻在从事经营时所获得的收入。不管是夫妻中一方或者夫妻双方从事承包、租赁以及个体等相关的经营活动,夫妻对这些经营所获得的收益也共同拥有。第三,关于知识产权带来的收入,夫妻中的一方或者双方在著作、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上所得收入,不管是夫妻双方或者一方是权利人,所得收入都是夫妻的共有财产。第四,他人赠与或者继承的财产。不管是夫妻中一方或者双方是继承人或受赠人,所得财产都为夫妻共同财产。但是如果在赠与或者继承中,有合同或遗嘱特别指出财产为夫妻中一人所有,那么这就不属于夫妻共有财产,而属于受赠人或继承人独自所有。第五,夫妻中从投资上所得收入。第六,夫妻双方的住房补贴以及住房公积金等,包括应当得到或者已经得到的。第七,夫妻双方的养老保险以及破产安置补偿费,包括应当得到或者已经得到的。第八,关于军人的复员费和自主择业费等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二、夫妻共有财产划分的具体问题

(一)个人财产和夫妻共同财产的不同之处

我国《婚姻法》指出,除了夫妻双方事先约定或者法律有别的规定以外的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时期一方或者双方所得财产都在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内。在夫妻离婚的时需要分割夫妻共同财产,除了夫妻事前有约定,或《婚姻法》中规定的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个人特有财产以及婚前财产,这些是属于不能被分割的个人财产。

(二)家庭的财产与夫妻共同财产的不同之处

夫妻结束关系时,如果家庭生活中除了夫妻二人之外还有其他的成员,就需要区分家庭财产和夫妻共同财产。在一起生活期间,家里的所有财产都属于家庭财产来使用。然而在家庭财产中,有一部分是个人的财产,有一部分财产是家庭中的成员共同拥有的,也有一些财产是部分家庭成员所拥有。在夫妻离婚时需要从家庭财产中分离出夫妻的共有财产,这样的财产才可以被夫妻双方所分割。家庭成员共有的财产包括家庭成员一起劳动获得的收益,或者家庭继承的资产以及以家庭经营来购买的财产。家庭中成年及未成年子女通过劳动或继承,受他人赠与,所受的人身伤害赔偿等等获得的财产,属于子女个人财产,不属于夫妻双方分割财产的范围,夫妻双方分割财产时也不能把家庭中的成员所共有的财产来进行分割,这并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三)夫妻进行财产分割时出现的问题

第一,夫妻同居时还没有办理结婚证,这时就关系到如何对双方同居期间所得收益进行认定。出现这种现象的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双方没有满足结婚的条件,二是双方可以结婚但是没有办理结婚证的情况。这些都对财产分割问题有着较大的争议。第二是对双方婚前个人财产的认定以及结婚以后财产的增值产生的问题,遇到这种情况要进行具体的分析处理。第三是双方分割知识产权的问题。第四是分割已经得到的房产出现的问题。

(四)从公证角度谈如何避免夫妻财产争议和规避风险

通过婚前财产协议公证可以有效界定夫妻双方的婚内外财产,夫妻财产(婚前财产)约定协议公证是指国家公证机构依法对夫妻(未婚夫、未婚妻)双方就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实行何种财产制度及所得财产的分配方法、原则所达成的协议的真实性、合法性给予的证明活动。

财产约定协议公证可以是未婚夫、未婚妻在婚前申办,称婚前财产约定公证;也可由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申办,称夫妻财产约定公证。这无疑是解决夫妻间财产争议的利器。

[参考文献]

[1]张红.夫妻约定财产制立法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

[2]李颖.夫妻共同财产界定中的若干问题分析[D].复旦大学,2008.

猜你喜欢

风险规避
大学科技园财务管理特点初析
网民介入公共政策传播的路径及其风险规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