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岁月里的民族情怀

2017-02-14杨皓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6年24期
关键词:启示

杨皓

【摘要】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于1934年7月出发,转战赣闽浙皖等数省,终因寡不敌众,大多数悲壮牺牲。在这期间,他们宣传党的抗日主张,顽强地与敌斗争,弘扬民族精神,而他们在革命中体现的精神追求在当下历史阶段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和价值。

【关键词】 北上抗日先遣队 精神追求 启示

【中图分类号】 K264.3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6.24.020

回望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是神州大地上每一位华夏儿女都不能忘却的民族记忆。1934年7月,有一支队伍,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北上抗日,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历史壮歌,这就是我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

初心使然: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历史重任及短暂经历

由于错误的“左”倾方针在党中央占据统治地位,第五次反“围剿”不断失利,中央苏区的形势不断恶化,以博古、李德为首的中共中央开始考虑战略转移问题。早在1934年4月,由于国内民族矛盾不断激化,党中央就向全国民众发出了北上抗日的号召,并提出:“全国民众武装起来进行民族革命战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占领华北。”①这就是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诞生的时代背景。

1934年7月初,党中央宣布由红七军团组成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要求先遣队执行北上抗日的政策,宣传党的政治主张。中央安排红七军团承担了部分抗日以及与亲日势力作斗争的反日任务。红七军团出发后在开始阶段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尤其是尤溪一战,缴获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炸药以及大量军事物资,获得了较大的影响。在到达闽浙赣苏区后,部队与方志敏领导的队伍胜利会师,极大程度地鼓舞了作战士气,会师后的队伍继续高举北上抗日的旗帜。

浩然正气: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精神追求

民族大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的局部抗战就此拉开。中国共产党及时发出抗日救亡的号召,并在东北地区领导和组织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中共中央的政治训令,明确提出:“高举着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遣队的旗帜而行动的七军团,应在自己的行动中最明显的表现出自己是有组织的,英勇的,守纪律的先进的民族革命战争的先锋队。”②先遣队整个行动中,始终坚持全体中华民族的立场,坚持广泛发动群众,包括发动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人士加入到反日的斗争中来,这一可贵之处事实上是为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进行了宝贵的探索,也为日后编入新四军投入抗战洪流提供了准备。

大局意识。中国革命因其任务艰巨复杂,而格外需要大局观念,格外需要对大局的服从意识。首先是全国抗日斗争的大局。1934年的中国,继东三省沦陷于敌寇之手,日本帝国主义又觊觎华北,新的危机一触即发。面对民族危亡的局面,中国的政治力量必须予以回应。与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国民党当局相比,中共中央提出了北上抗日的号召,体现了一定的大局把握能力。这一号召既顺应了全国人民的期待,也是自身历史使命的自觉。其次是主力红军战略转移的大局。先遣队出发之时,正是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濒于失败,主力红军准备战略转移之际。反“围剿”所遭遇的失败迫切要求“左”倾领导者也不得不考虑实行主力红军的突围与转移。保存革命火种,是此时最为重要的大局。先遣队的出征,可起到调动敌人回援,减轻敌人对中央苏区包围压力。这也是中共中央的战略意图。

勇于奉献。在敌人的疯狂“围剿”之下,加上“左”倾错误的领导,中央苏区面临着极其巨大的困难。在这样的时候,先遣队的出征本身就反映出强烈的牺牲精神。在转战各地的途中,先遣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诠释了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首先是环境的恶劣。先遣队转战的地方大多是山地,夏日炎热,冬季严寒,都对部队带来严峻考验。其次是给养困难。先遣队转战敌后,实现给养的有效补充困难极大。第三是战斗惨烈。从1934年7月到1935年1月,先遣队经历大小战斗60多次,取得过一些重要胜利,但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我军走不动的伤病员,有些就被烧死了”。③战斗的极端残酷性令人唏嘘。

继续远征: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当代价值

不忘革命初衷,铭记革命历史,实现民族复兴。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辉煌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④回顾历史,就是要充分发掘历史资源,更加全面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夺取革命胜利所付出的艰苦努力和巨大牺牲,汲取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为抗日出发,为保卫中国革命的火种,协助主力红军顺利实现战略转移而出发。她的历史是中国革命历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继承革命精神,弘扬革命文化,锻造核心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核心是坚定价值观自信。文化自信使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有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文化自信不是从天而降,而是源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自信,源自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95年历史的自信。充分发掘历史资源,用革命历史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我们铭记革命历史文化,不忘革命出发的愿景。

坚持唯物史观,尊重历史事实,反对虚无主义。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现,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趋尖锐。部分人不能够正视和尊重历史事实,而是歪曲历史事实,否定中国近代史,否定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尤其否定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抗日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此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地予以批判。包括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内的众多历史事实都能说明,在民族危亡之际,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同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进行坚决的斗争,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尊重历史,既往开来,只有正视历史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才是有前途的民族,敬畏历史,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当代社会的重要价值追求。

注释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北新进攻告民众书》,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0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200页。

《中央中央书记处关于开辟浙皖闽赣边新苏区给七军团的政治训令》,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0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339页。

③粟裕:《回顾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第254页。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8页。

责 编/杨昀赟

猜你喜欢

启示
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发展的启示
浅谈庄子眼中的“至德之世”
马克思的管理思想对加强中国社会管理的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