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大发展理念下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

2017-01-19王素斋祝士苓

学理论·下 2016年12期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

王素斋+祝士苓

摘 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战略之一。本文在分析中国城镇化发展面临的困境的基础上,提出破解困境之道就是要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指导下,以人为本,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12-0020-02

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解决三农问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战略之一。分析中国城镇化发展面临的困境,寻求破解之道,对于走集约、智慧、低碳、绿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困境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率由1949年的10.64%提高到2015年的56.1%[1]。城镇化带动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条件,但也面临着困境,使其发展受阻。

(一)城镇化质量不高,“半城镇化”问题突出

我国城镇化是低质量、不彻底的城镇化。城镇人口的统计口径是城镇常住人口,其中包含2亿多长期生活工作在城市却不能享受到平等市民待遇的农民工。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保障农民工权益,但要让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享受无差别的市民待遇,提高人口城镇化质量依然任重而道远。此外,现有城市中还存在大量“城中村”需要提升改造,也成为困扰城镇化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

(二)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城市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不匹配,城镇化效率低

城镇在空间上急剧扩张,超过了人口城镇化的速度,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不是同步推进,形成了城市扩张“要地不装人”的格局,发展模式粗放,建设用地过度扩张而人口的集聚相对不足,未能充分发挥城镇吸纳人口的功能,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加剧了中国人地矛盾,也引发了大量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的问题[2]。

(三)区域发展不平衡

总体上看,地区经济发展上的差异决定了城镇发展建设规模、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城镇化发展呈现东高西低状态。东部发展水平最高,东北次之,而中西部较低,呈现出明显的“三级阶梯”的特征。地区之间城市发展的不平衡、人口和产业的集聚能力差异,引发了人口的大规模流动、资源能源远距离调运,进而增大了交通运输压力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本。

(四)人口与产业集聚不协调

有的地方在推进城镇发展中,盲目扩张城市建设用地,导致出现“鬼城”或“睡城”,有产业无居住配套设施,使人口无法就近居住;或有住宅却没有产业,使人口无法就近就业。人口与产业集聚不协调,产城不能有机融合,也加大了通勤成本和压力。

(五)城乡发展失衡

近年来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发展农业,提高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建设,但城市的快速发展与农村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并未彻底改变,城乡居民收入、生活工作环境和享受到的公共服务差距依然明显,2015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依然高达2.90∶1。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耕地撂荒、水土污染、垃圾围村等问题,正成为困扰农村居民的“农村病”。城乡居民收入和享受到的公共服务差距持续扩大,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

(六)城镇化面临着资源和环境的严峻挑战

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使资源与环境的刚性约束凸显,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环境恶化、生态修复能力下降、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二、城镇化困境的破解之道:坚持五大发展理念,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要破解城镇化困境,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走新型城镇化道路。这是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适合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新型城镇化具有以下特征。

(一)发展目标的人本性

以人为本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始终把“人”而不是“物”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目标的人本性,以促进人的发展和人民利益的实现为终极目的,城镇化只是为人民根本利益服务的手段。五大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人民共创共进共生共赢共享”的人本思想。创新即共创,体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协调即共进,体现为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产业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之间、人与人之间协同共进;绿色即共生,体现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开放即共赢,体现为中国与世界合作共赢、互利共赢;共享即共建共享,体现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发展理念的系统性

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深入理解五大发展理念的辩证关系,系统推进。其中,创新发展是动力,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破解城镇化发展难题,释放新型城镇化创造需求和供给的巨大潜力。协调发展是方法,坚持协调发展,让新型城镇化成为推动区域、城乡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抓手。绿色发展是方向,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开放发展是战略,是新型城镇化顺应全球化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时代要求。共享发展是归宿,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是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价值目标与追求。

(三)发展过程的协调性

新型城镇化通过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城乡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同区域发展,努力构建全国“一盘棋”、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

(四)发展方式的集约性

新型城镇化从我国人多地少和资源、环境刚性约束趋紧的基本国情出发,转变发展方式,以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集约型发展方式,取代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推动城镇化绿色发展。

三、以人为本,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路径

推进新型城镇化,就是要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下,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城镇化科学发展,不断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提高生活质量,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提升人口城镇化水平

要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使他们能够在城市稳定就业,享受市民待遇和均等化公共服务,切实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

(二)坚持生态优先,推进城镇化绿色发展

要坚持生态优先,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推进城镇化绿色发展。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加强对生态功能区的保护与管理;转变城镇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城市;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友好相处。

(三)强化产业支撑,促进产城融合,推动“四化”同步发展

新型城镇化发展中要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农业现代化,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增强城镇化发展的后续动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城镇化与产业发展的互促共进。要合理布局城市和城市群产业结构,协调产业链条,提高城市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促进产城融合,推动城镇化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将信息化有机融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之中,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提升发展的竞争力,推进“四化”协调、同步发展,促进城镇化发展转型升级,强化城镇化的产业支撑,增强城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3]。

(四)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构建科学的城镇体系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实现集约发展,严格控制土地增量,盘活存量,整理开发废弃厂房和闲置土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解决国土开发空间不足的问题。优化城镇规模结构,重点是统筹规划,提高不同层级城镇间的关联度和互补性,解决城市间产业趋同、低水平竞争的问题,使城市群内各层级、各单元城镇间实现科学定位、合理分工,逐步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中等城市为骨干、小城市和小城镇相结合的布局合理、功能互补、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网络体系。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化质量

要提升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完善城镇功能;加强综合交通运输路网建设,优化城镇和产业布局;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城镇信息化建设,创建智慧城市。

(六)统筹城乡,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要加大统筹力度,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方向,着力在城乡发展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统筹安排,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使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扩展、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延伸,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设备改造农村落后的生产方式,用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取代农村落后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融合,让城乡居民共享现代文明成果。

(七)尊重自然与传统,塑造城镇特色

新型城镇化发展中要把城镇发展建设与历史传统、文化背景、自然风光和区位特点有机融合,依托山水脉络,让城镇融入自然,充分挖掘现有资源优势,塑造自身特色,培育城镇文化和城镇精神,实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让人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还要结合城镇发展实际,将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引导居民树立科学、健康、文明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提升城镇内在品质。

城镇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立足国情,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城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2月29日)[EB/OL].(2016-02-29)[2016-06-29].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602/t20160

229_1323991.html.

[2]赵美玲,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经济现代化[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280.

[3]王素斋.新型城镇化科学发展的内涵、目标与路径[J].理论月刊,2013(4):165-168.

猜你喜欢

五大发展理念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法治保障
以“五大发展理念”统领推动陕南移民搬迁工作创新发展
以新理念开启新征程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