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问题导向的初中数学学习活动设计

2017-01-10赵蓉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问题导向初中数学

赵蓉

[摘 要] 问题导向学习作为一种探究性的学习形态,能有效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 本文在阐释基于问题导向的初中数学学习活动设计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基于问题导向的初中数学学习活动设计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 问题导向;初中数学;学习活动设计

初中数学是数学学习由简入难的过渡阶段,初中数学教学应遵循教学规律,运用行之有效的新型教学手段,更好地实现新课程改革制度. 在初中数学教学改革进程中,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是每一位教学一线工作者共同的愿望. 因此,数学学习活动应坚持“问题导向”,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活动针对性与目的性,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初中数学学习活动实效性.

基于问题导向的初中数学学习

活动设计的内涵阐释

问题导向的教学活动设计,其基本教学手段是以问题为中心,通过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课堂,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以达到传授教学重点的目的. 教师把握好问题导向,控制学生问题思索范围,是问题导向教学活动设计的关键,在固定的知识范畴下进行思考是保证问题导向活动的必要要求. 因此,基于问题导向的初中数学学习活动,其基础是“问题”的选择. 教师在进行问题选择时,应使问题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全局性,在初中数学学习活动设计中,教师在结合教学重点的基础上应提出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问题,即承接旧知识,启迪新知识. 在实际教学活动设计中,教师应结合教学重点提出针对性的问题,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结合已掌握的数学技能,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层层解析,最终探索出所提问题的解决方法.

问题导向的初中数学学习活动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学生在围绕问题中心知识点展开分析与理解的思索过程中,积极展开合作、交流,运用旧知识的回顾激发新知识的理解,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中逐渐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与此同时,在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其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塑造学生的数学能力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基于问题导向的初中数学学习

活动设计的策略探究

基于问题导向的初中数学学习活动设计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应重视设计环节的全面性以及细节性,从全局方面把握问题导向,重视问题的质量,及时反思学习效果.

1. 制定计划,创设情境

在设计问题导向性的初中数学活动中,教师在课前应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根据班级学生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活动设计,并将知识点隐藏于问题中,对教学活动反馈进行预测. 以此使活动设计更加有针对性,最大限度地促成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与此同时,教师也应根据计划的实际反馈进行实时修正,以使学生在有序、有效的教学设计中开展数学学习. 课堂活动设计的目的是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以及在教师给予方向性的引导下,最终获得问题的解决方法. 因此,教师在创设初中数学学习活动情境时,应具有针对性和引导性,提出明确的问题导向.

如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是否能实现对这两个正方形进行剪切、合并,最终形成正方体?如果存在,它的边长是多少?如果再对这个正方体进行剪切,能否形成一个长方体?它的边的长呢?从而引入有理数这一知识教学. 学生对这一确定的问题展开操作,使学生有方向地进行自主思考,自动自发地联想过去的知识点,并在思考时获取自我知识整合的能力,促进思维活动.

2.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求知欲,将学生的身心真正地引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通过抛出问题串,使学生紧紧跟随教师的引导性教学,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中,逐渐接近教学重点,并强化学生记忆,加强问题理解,引导学生形成思考习惯.

如学习三角形时,教师通过系列问题串,如对全等三角形的认识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什么条件?它们的边有什么要求?角呢?如果对边和角限定条件,可以证明三角形全等吗?通过抛出难度递增的问题,使学生的认知程度逐步加深,进而发散思维,调动主观能动性解决问题. 另外,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中也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得出结论,反思过程

学生在整合自我认知以及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接近教学重点,最终实现以问题为导向的初中数学活动设计目标. 在学生得出相关结论时,教师要给予明确的反馈,并整合整体解决问题的思路,帮助学生形成系统性的认知,逐渐形成反思思考过程的习惯,同时能弥补学生自身认识的不足,最终形成数学思维.

如教师提出问题:同学A和同学B做了一笔交易,A在未来的20天内,每天给B一千块钱,而B在未来的20天内,每天给头一天2倍的钱,即第一天给1分钱,第二天给2分钱,第三天给4分钱. 请大家算算两个人的交易谁赚谁赔?同学们在头脑风暴中逐渐得出结论:每天给的钱为2n-1分,逐渐认识和了解2的幂. 同时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思路反思,培养学生总结、反思的习惯.

对基于问题导向的初中数学学

习活动设计的建议

1. 加强活动设计的生活特征

数学源于生活,服务生活,同时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比比皆是,学生在接触生活的同时,也在接触数学. 因此,一线教师如果使用超出生活的活动设计,将不利于学生理解问题,不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难以稳定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故而,初中数学教师应根据初中阶段学生观察生活以及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充满好奇的特点,利用一些教学辅助工具开展接近实际生活的数学活动设计.

如活动设计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三维立体图以及动画效果等为学生播放草地上一只拴在木桩上的羊吃草的视频,并向学生提出问题:这只羊能吃到草的范围是多少?如果这只羊要吃固定位置的一棵草,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学生通过视频及自我思考会得出圆的面积及直径的相关知识点. 又如,教学“认识概率”这一知识时,教师以问题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概率,如四张纸牌分别写着警察、小偷、审判官、律师,随机抽取一张纸条,通过提出问题“能否抽到路人”来认识不可能事件,通过提出问题“抽到律师牌”来认识随机事件. 将枯燥的知识形象化地展现给学生,与此同时,活动内容设计也要贴近生活话题,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数学的角度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活动设计的可操作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热爱挑战,越具有挑战,越能激发前进的热情. 为此,教学活动设计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使初中数学活动设计更加具有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征服欲. 在初中数学活动设计中,应重视活动设计的可操作性,避免过于简单,使学生没有探究欲望,更不用说激发其探究乐趣了,基于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竞技性质的活动,以及可操作性强的课堂活动,促进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如在课堂上准备剪纸、剪刀、直尺,教师向学生展示课前准备的具有轴对称特征的窗花. 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精致的窗花时,抛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窗花有什么特点?”并让学生画出对称轴,鼓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以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潜意识中减少对学习数学的抵触心理,进而促进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发挥.

3. 提高活动设计的可延续性

初中数学知识具有教学内容延续的特点,其教学重点多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传授,因此,在进行以问题为导向的初中数学学习活动设计时,应注重活动设计的延续性,将活动设计成一套完整的活动体系.

如学习苏教版八年级的三角形时,教师运用实物以及图片、模型等进行课堂活动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设置超出已掌握知识点的疑问,如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点与三条高线相交点有什么关系?为后续的教学重点埋下伏笔. 教师在后续讲授相关知识点时,延续以往的活动设计形式进行新的教学重点讲授时,自然而然引出轴对称以及后续的勾股定理等相关图形知识,以帮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做到巩固旧知识,形成知识链.

美国著名的数学家哈而莫斯曾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及时地解决数学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与进步.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问题导向的数学学习活动设计是教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活动设计实施过程中,应重视问题的延续性、可操作性,以及时代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活动对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问题导向初中数学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问题导向的小学数学自能学习初探
计量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研究
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理念、思路与路径
大学英语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实施研究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