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中间地带”不再被遗忘

2017-01-10王春梅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评价方式思维训练教学策略

王春梅

[摘 要] 中等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能上能下,能强能弱,是班级的“潜力股”. 要想提高班级的整体成绩,就要重心下移,更多地关注中等生. 通过“打破”对中等生的心理定式,“打通”中等生的思维障碍,更多地关注中等生,从而大大提高中等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其学习潜力,提高班级的整体成绩.

[关键词] 赏识激励;思维训练;教学策略;评价方式

一个班级中,所占比例最重的中等生往往被忽视,被遗忘,成了“灰色群体”. 他们真实而长久且大面积地默默存在着,就像冰山一角下那处于激流中却稳如磐石的庞大座基. 他们成绩平平,既不像“优等生”那样令人赏心悦目,也不像“后进生”那样惹是生非,令人焦虑不安. 中等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能上能下,能强能弱,是班级的“潜力股”. 若想提高班级的整体成绩,就要重心下移,更多地关注中等生. 笔者结合自身十七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认为中等生的转化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信潜力无穷大——打破心理

定式

1. 正确看待学生的差异,消除中等生的“配角”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关注中等生的发展,前提是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学习基础以及成为中等生的原因等了如指掌,正确看待班级上学生之间的差异,因为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必然存在差异. 教师首先要正视学生的这种差异,切不可“一个标准”“一刀切”,这样会大大削弱中等生的自信;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正视自己与优等生及后进生群体的差异,特别是要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以此来悦纳自己,不需要老是活在优等生的光环的阴影之下,从心理上真正消除“配角”的意识.

2. 赏识和激励,扬起自信的风帆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 ”赏识和激励是学生成长中的雨露和阳光. 教师恰当的赏识和激励能唤起学生的自尊,充分展示自我特长,积极进取. 而往往被遗忘在角落里的中等生更加需要教师的赏识和激励. 在笔者所带的806班有一个26号的学生,她性格较内向,平时沉默寡言,有极强的自卑心理,跟母亲交流时总是说自己不如别人,同学瞧不起她,成绩只能算中上游,但通过平时的作业笔者发现她其实是一个天资聪颖的女孩,常常有独特的解法,她的问题在于她的自卑心理在作怪. 于是当她有了独特的解题方法时,笔者总是抓住契机当着全班学生对她大加赞赏,大加表扬. 比如学了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后,笔者出示了这样一道题:如图1,AB=AC,AD=AE,求证:BD=EC.

这道题的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应用新知的能力,很多同学还是用前面学习的全等三角形来证明,很少有同学用“三线合一”的性质来证明,恰恰这个26号的学生就能学以致用. 笔者把她的解题过程投影在白板上,同学们对此种解法赞叹不已,笔者也有意地甚至夸张地向她伸出了大拇指. 无需言语,就这样一个小小的形态语言,传达了教师对她的赏识和激励. 此后,笔者发现她学习更积极主动了,她的自信心也随之大大增强了,现在150分的试卷基本能考125分左右,这也许就是赏识和激励带来的良好效应吧.

3. 合理设置预定目标,增强进取意识

人们常常会对自己本身或自己的能力产生“自我设限”的心理,中等生自然也会产生与优等生无法抗衡的心理定式,他们缺少“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学习目标的牵引,这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预设目标.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也要顾及让中等生“跳一跳,能摘到”. 既有学生的既定目标的引领,又有教师对学生的目标牵引,在两者的合力作用之下,学生的进取意识就会随之加强.

学而不思则罔——打通思维

障碍

1. 加强数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提高思维的免疫力

概念不仅是思维的基础,而且是思维的结果. 中等生常常对概念理解不透,模糊不清,一听就懂,一做就错. 所以在概念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知道概念产生的背景,了解定义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让学生揭示概念的形成过程,领悟概念的本质属性;针对基本概念,让学生进行适量的巩固练习;课堂上,还要针对学生易出现思维障碍的地方,呈现各种正与误的辨析,让学生在甄别中活跃思维,提高免疫力. 比如学习了分式的概念后,笔者继续列举了如下三个例子,让学生加深对分式概念的理解:,,.

2. 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

(1)加强画图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培养思维能力,首先要注意培养形象思维. 画图是解决应用问题的重要途径,可以把比较抽象的复杂的思维形象化、直观化. 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通过画图来形象地、直观地揭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解决行程问题时,我们常常要求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以便直接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

(2)加强概括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整体性. 概括也是思维活动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如果一个人对所学的知识不加以概括和总结,那么这些知识在学生的脑海里是散架的,没有整体性. 这就会出现学生在学某些章节或某个知识点时学得还不错,但综合复习时没有整体框架,遇到综合题便无所适从. 所以,我们在每堂课的教学中,应重视课堂小结,在每章的学习后,也要重视小结与复习,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整体性.

(3)加强逆向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灵活性. 逆向思维是从事物的结局出发,一步一步地从后向前进行判断与推理. 进行几何证明从条件找不到证题思路时,经常会用到逆向思维,通过两头凑往往会很快找到解题思路.

(4)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主要是概念、性质、公式、公理、定理以及其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在《新课标》总目标中特别提出学生要“获得适应未来社会和继续学习所必需的基本知识、技能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掌握好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全面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必要条件,也是突破思维障碍的重要途径. 数学思想方法隐含在数学知识里,是“无形”的,并且不成体系,散见于教材各章节中,作为教师,要把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同时纳入教学目的,把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求融入各课环节,在教学中注意有机结合,自然渗透,要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启发学生领悟蕴含于数学之中的种种数学思想,切记生搬硬套,脱离实际.

把爱“偏向”中等生,“打翻”公

平教育

1. 给中等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大胆表现,体验成功的喜悦

中等生和优等生一样,也爱“出风头”,展现自我,所以我们要创造条件,给他们搭建“表现”的舞台,让他们在“出风头”的过程中找到自信,从中获取各种成功的体验. 我们应尽可能多地为中等生创造机会,加快中等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此外,教师也要加强对中等生进行成功教育,让中等生对“成功”不再感到神秘,让中等生明白,其实成功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圆满地达到既定目的就是成功. 作为教师,无须特别“钟爱”优等生和学困生,不妨把爱“偏向”中等生,这样也就关注了班级的大部分学生,让中等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就可以不断增强他们的信心,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班上的整体成绩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2. 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偏向”中等生,改变教学策略

实践证明,教师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的选择,如果偏向优等生,则中等生难以适应,后进生更感茫然;如果偏向后进生,则中等生感到“吃不饱”,优等生觉得乏味. 因此,教师需要改变教学策略,在选择教育内容和方法时,应符合中等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水平实际,对于每一个教育环节的设计,都有利于中等生的接受,从而缓解他们接受知识的坡度,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既定目的. 这样不仅实现了面向班级的大部分学生,而且降低了两头学生的适应性,对于后进生,教师可以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辅导,弥补他们的不足. 这样的教学策略,真正实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使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

3. 针对中等生,改变评价方式,告别“一元化”评价

关注中等生不仅要通过优化课堂教学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成绩,更要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笔者的做法是改变以往以学业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评价模式,从诚实、团结、纪律、学习、体育、文艺、劳动、文明、进步等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在全体学生中开展“学习之星”“进步之星”“守纪之星”“文明就餐之星”“文明就寝之星”“文艺之星”等评比活动,为更多的中等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所期待的是通过我们对中等生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探究,更多的实践,最终挖掘出他们巨大的潜能,使班级的“中间地带”不再沉默,同时形成“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良好学习势头. 正如潮水一样,中等生推动优等生的前进,也带动了后进生的发展,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学生不得不顺着这股潮流前进,从而大大提高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

猜你喜欢

评价方式思维训练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教学的写作思维训练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之优化
逻辑学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应用的价值功能与评价方式
生活化的数学有效融入思维训练的尝试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