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音乐与浪漫音乐的交织

2016-12-23贺乐

青春岁月 2016年22期
关键词:演奏技巧

【摘要】拉赫玛尼诺夫的创作融俄罗斯民族音乐与西方浪漫主义音乐于一体,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本文以《g小调前奏曲》为主体,主要从旋律、节奏两方面对曲目进行本体研究。同时,结合作者对此曲的演奏,对各肢体如何协调的运用,在演奏方面加以分析。通过以上两者的分析、研究,加深演奏者对曲目的理解,从而更好的诠释作品的内涵。

【关键词】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前奏曲;演奏技巧

一、拉赫玛尼诺夫及《g小调前奏曲》简介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1873-1943年)出生于谢苗诺沃。他的作品大多是在1917年出国之前完成的,1917年从俄罗斯移居并定居美国,在美期间,只创作了六部作品,主要用于钢琴演奏和指挥,1943年因病逝于美国弗利希尔斯。他的创作涵盖钢琴曲、交响诗、艺术歌曲、歌剧等方面。作品既有俄罗斯本土音乐的特色,同时还吸收借鉴西方浪漫派作曲家的作曲技巧,二者相互融合,充分体现了个性化特征。“无疑,浪漫主义的激情,感情的奔放不仅组成了拉赫玛尼诺夫的语义的总体,而且是他的音乐形象的组成部分,最强烈的表现在抒情的高潮、壮丽的大结局。”

《g小调前奏曲》完成于1901年,整首曲目有着乐队般的风格,曲子既可以使人体会到拉赫玛尼诺夫华丽的思想,又让人体会到他些许痛苦、忧伤。作品完成于俄国十月革命之前,此时正是拉赫玛尼诺夫创作的成熟时期,也是拉赫玛尼诺夫最快乐的一段创作时期。该作品富有转折性,整首作品前后两段铿锵有力,富有气势,中段则委婉流畅,与首尾两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前奏曲的发展及《g小调前奏曲》音乐本体分析

1、前奏曲的发展

前奏曲是一种器乐曲的体裁,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初,前奏曲主要是在同一个调式的曲子前面,有着即兴风格,起到类似于引子的作用。在17世纪至18世纪中叶,前奏曲和赋格组合在一起,成为套曲,也用作组曲的第一首。到了浪漫主义时期,肖邦对这一体裁进行创新和发展,使前奏曲脱离了赋格和组曲,由此,前奏曲就成为了独立的钢琴特性曲,作品的风格变得优美,典雅。随后,19世纪的俄罗斯民族乐派,拉赫玛尼诺夫对巴赫和肖邦的前奏曲继承和发展,并加入了俄罗斯本民族的音乐特点,使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2、《g小调前奏曲》音乐本体分析

(1)旋律分析

《g小调前奏曲》的旋律在听觉感受上不像其他前奏曲那样深沉、忧郁,尤其是第一部分和再现部分非常具有活力,它给人一种非常坚定的听觉感受。从旋律上来讲,主旋律大多集中在右手,且以八度、柱式和弦以及分解和弦的形式居多,在第一部分和再现部分中,多运用跳音旋律,听起来如同进行曲一般,具有强烈的节奏感。第二部分音乐情绪渐趋平稳,抒情性非常强,左手采用快速流动的琶音,右手采用柱式大和弦,右手大和弦作为旋律,带动着左手不断流动,经过四小节的连接,非常自然的将中部过渡到再现部分,再现部分的旋律同第一部分相似,只是强弱逐渐发生变化,由弱到强,由慢到快。最终,旋律在右手的单音中轻快活泼的结束。

(2)节奏分析

曲子的节奏型从整体看是一种进行曲节奏,听起来如同军号声,或是行进中的军队,第一部分,节奏庄重大气,充满力量,这种节奏感也充分展现了俄罗斯民族舞蹈的节奏,尤其是节奏型的不断改变,让人感觉非常热烈、奔放。第一部分的后半段,具有切分节奏型的大和弦更加能够制造宏伟的气势。中部速度变慢,旋律随之也变得流畅,此部分节奏处理时可以稍自由。最后,音响效果逐渐饱满,使全曲再次变得庄重,音乐情绪也给人带来激动地感觉。

三、《g小调前奏曲》的演奏分析

演奏技巧分析:

1、指尖与指腹的灵活运用

不同的钢琴作品有不同的演奏技巧,包括和声,触键,以及踏板的应用中都有不同的方法。下面就触键而言,将对手指如何灵活运用展开分析。

指尖相对于整个手来说是较灵敏的部位,对于快速跑动的曲子来讲我们必须保证手指的始终站立状态。但是对于跨度较大的两个音演奏时来说如果指尖依旧直立,恐怕就难以完成了,这时就需要改变手指的触键面积也就是说指尖要从站立状态改变到指面较平坦的状态,运用指腹来和键盘接触,从而顺利的完成跨度较大的两个音的演奏。

作品第3小节第二拍左手出现了单音与八度音的连接,在演奏中如果前面的单音采用指尖站立的方式弹奏,那么后面的八度音将会非常难的进行连接,手掌会非常的紧且不容易打开。这里就需要用指腹来弹奏前面的两个单音,将指腹全部贴在键盘上,整个手掌几乎全部贴近琴键,手掌这样最大限度的打开之后就更加有利于大跨度音的演奏。

作品第35—49小节左手呈现的琶音音型,具有较强的流动性,音与音之间跨度大,所以在音乐上行时,手指的指腹一定要贴着琴键弹奏,在转指时,不可将手指站立起来,整个手掌要始终保持放平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弹奏琶音的时候每一个音的力度是一样的,节奏是均匀平稳的。不至于造成音量忽强忽弱,忽快忽慢。

2、手腕的运用

手腕在钢琴演奏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连接了手指与手臂,手臂要想给指尖输送力量就必须通过手腕。在演奏中,手腕既不能僵硬,也不能软弱无力。它就好比一个非常富有弹性的弹簧。

由于作品中很多音程和和弦是不断重复的。一贯的保证手腕平稳运动,就容易导致手腕僵硬、劳累。所以在演奏这种重复的音程和和弦时,手腕的向上抖动和左右调节是有必要的。例如类似于第一小节开始的音符,需要将手的重量全部放下,从而使手腕能够有放松的机会,但是在演奏第一拍后半拍时候手腕不宜向上抖动的过高,在演奏之前应迅速找好位置,动作要迅速。这里需要强调一点,演奏这首作品时,手腕上下抖动时只能略高于琴键,不能抬得太高。

四、结语

拉赫玛尼诺夫将民族音乐融于西方浪漫派音乐中,音乐中既有悲伤的情绪又有着宏伟的气势,作品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情操。本文介绍了作曲家以及作品《g小调前奏曲》,并对演奏中需要注意的技术问题进行了简要说明,希望能够对演奏者的演奏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 孙思冰. 描摹灵魂的声音——谈拉赫玛尼诺夫的《g小调前奏曲》[J]. 艺术教育, 2013,9:84-85.

[2] 刘树艳, 孟祥晨. 浅析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前奏曲》[J]. 教育教学论坛, 2014,30:97-98.

[3] 夏子薇. 浅析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前奏曲》的个性化特征[J]. 黄河之声, 2014,21:74-75.

[4] 林  育. 怎样弹好拉赫玛尼诺夫24首前奏曲[M]. 上海: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6.20-22.

[5] ﹝俄﹞M·阿兰诺夫斯基. 俄罗斯作曲家与20世纪[D]. 中央音乐学院, 2011,6:110.

[6] ﹝德﹞叔本华, 韦启星, 译. 叔本华美学随笔[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11:185.

【作者简介】

贺乐(1992—),男,汉族,山东文登人,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

猜你喜欢

演奏技巧
阐述西洋打击乐器的演奏技巧
《五种音乐语汇奏鸣曲》的演奏技巧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的音乐分析与演奏研究
关于古筝演奏技巧发展的若干思考
海顿弦乐四重奏《骑士》的作品风格和演奏分析
浅谈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浅谈二胡传统作品与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点及异同
浅谈钢琴演奏技巧和音乐的表现力
如何将竖笛教学融入低年级音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