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影片《赎罪》的艺术批评

2016-12-21陈锐

青春岁月 2016年20期
关键词:赎罪电影音乐结构主义

【摘要】英国导演乔·赖特(Joe Wright)执导的影片《赎罪》(Atonement 2007)以独特的艺术视角突出地诠释了特定社会背景下的人性的神志昏迷,怠惰无力,坚定不移,还有浪漫多情,是一部极具艺术价值的浪漫主义悲剧;这篇论文将从结构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角度对该电影所表现的主观世界、传递的寓意思想,以及叙事所用的艺术手法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客观的批评,以求深化对剧情细部的了解,并提供一个有价值的美学欣赏导向。

【关键词】赎罪;艺术批评;结构主义;电影音乐;社会学

故事在一片令人欢欣愉悦的田园美景上展开,和平年代气氛既宁静又安详。我们见到了Cecilia,一个敢爱敢恨,美丽轻佻,但却心细如丝的贵族家庭的大女儿,还有Robbie,一个长相俊俏,心地善良,而且前途光明的园丁之子,两人之间彼此的真诚和执着,艰难地维系着他们跨越社会等级爱情。

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家中的小女儿Briony无意中透过窗户看到了Robbie与Cecilia二人在喷泉旁边的一段争执,并将Robbie误解为了一个粗俗下流的人。影片随后又使用平行蒙太奇的手法,将事件的完整经过以Cecilia和Robbie的近距离视角展现给了观众,让观众看到了真实的情况。其中透露着两人纯粹而直率的爱情,并非像Briony所想的那样,充斥着情色的成分。

在电影的后半部分里,场景不断地在不同的角色和时空之间切换。从狼狈不堪的法国前线上的英军士兵,到空袭中躲在地铁站内的颤栗的伦敦市民,有炎炎夏日里游泳池中的小秘密,还有战争时期,Robbie与Cecilia互通书信,向对方承诺彼此的幸福时的苍白和无力。

这些看似零散的镜头虽然在衔接处不做任何的修饰,然而由于符合逻辑的顺序,因此并没有打乱观众理解上的连贯,反而在保证了故事统一性的同时,表现出了超越剧本的细腻情感,使观众更多地了解到了角色的心路历程。

实际上,片中的每一个小细节都有自己独特的用意,一旦随时与情节联结起来,就会展现出一段鲜明的记忆。比如影片开头时的那只被损毁的花瓶,象征着一对情人早已被封印在了喷泉旁边的宿命。

直到在影片的最后,我们听完年迈的Briony的自白,才意识到前面所有那些可能使故事的结局出现转机的可能,不过都是美丽的谎言,是一个罪人无助而不惜代价的自我救赎;在现实中,Robbie在部队撤离法国前的最后一天死于败血症,双眼没有闭上,手边还放着一摞从英国寄来的明信片。Cecilia则在躲避一次对英国本土的空袭时,不幸死在了地铁站里。

很少有故事片能够让情节在过去、现在与未来之间自由地游走,把背叛和赎罪的意义表现得如此真实和动人。电影《赎罪》极具特色的叙事手法,不仅为一个令人撕心裂肺的爱情故事织造了丰满的血肉,而且完美地保护了剧情上的整体性和结构上的统一性。

除了演员对角色的精准把握之外,电影的画面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看点。影片使用了迪奥牌丝袜作为滤镜,为画面带来了柔和的暖色调,特别适合渲染和平年代的安逸和宁静氛围。在后半部分中,色彩主调则转为阴冷的暗绿色,配合动荡的战争年代布景,陪衬角色的心理活动。

不得不提到的是影片对演员服饰的考究。除了高度还原的上个世纪30年代的英国社会各个阶层的衣装之外,一个最吸引观众眼球的例子就是Cecilia惊艳的绿色连衣裙。

这套惊艳的服装由著名服装设计师贾桂琳·杜伦(Jacqueline Durran)亲手制作,意图彻底改变人们对20世纪英国中上流社会女性死板和令人审美疲劳的着装风格。浓艳的翠绿色在最大程度上突出了女主角活泼而无拘无束的人物性格,同时表现出了贵族般的大气和高雅,处处透露着成熟的性感和美丽,与周围淡雅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人叹为观止。

整部影片理论上的高潮,是一段对“敦刻尔克大撤退”这一著名历史事件的形象刻画。令人印象深刻的纪录片式画风,表现出了一幕幕令人绝望的败景: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到处挤满了疲惫不堪,垂头丧气,毫无斗志和歇斯底里的英法士兵,破损的武器装备散落满地,损毁的坦克和战车杂乱无章地被抛弃在路边,一个军官正在枪决无法带走的战马,不知所措的战士们脱光了上衣,在覆满尘土的废墟中狂笑和叫喊。

最值得回味的旋律出现在Robbie到达敦刻尔克海滩的那一幕。这是一段令人肝肠寸断的哀乐,也是之前相似乐句的和声织体延续,其中混杂着一段欢快而无力的军歌。在画面由迷茫过度到绝望的历程中,这段突兀而起旋律像是发自男主角心底的哭喊,贴切地表达出了Robbie和观众此时的共同心声。

在影片的最后,也就是在表现Cecilia死亡的情景时,敦刻尔克挽歌的变奏又一次响起,这是同一旋律在影片中的最后扩展,突出的大提琴和双簧管的乐音让凄凉的感情基调瞬间上升到了顶峰,作为终曲打碎了观众仅存的美好幻想。

电影《赎罪》的悲情结局让观众深刻地认识到,当我们的手中把握着他人选择命运的机会时,一定要紧握并珍重,哪怕它对于自己来说是那么得微不足道,因为也许不久之后,爱和拯救的权利也许会永远消失,造就一段无法抹去的永恒的人生阴影。

在电影的开头,正当Briony得知她新编的小话剧演出无望时,却发现窗外正发生着无比戏剧性的一幕。Robbie与Cecilia因为琐事而发生争吵,Robbie不小心弄坏了一个贵重的花瓶,Cecilia随后脱下了大部分的衣物,潜入喷泉池中,捞起了花瓶的碎片。当她从水中站起时,轻薄的内衣由于沾水而紧贴着身体,让这一切从远处看来,就像一场为取悦Robbie而进行的低俗性游戏。

刚刚经历了挫折的Briony正急需一个轻浮的幻想来发泄她心中的不快,窗外发生的事件让年轻而充满想象力的她产生了无尽的遐思。她联系起了不久之前自己故意落水并招来Robbie营救的幼稚的青春韵事,直到她最终由爱生恨,脑海中出现了一个虚伪可憎的Robbie的形象。

影片过后,人们也许会不禁陷入思考,究竟需要多少的努力和付出才能换回Robbie和Cecilia的生命,并让坠入深渊的爱情死灰复燃?也许世间没有那样的完美的救赎。

每个人固然都会犯错,然而重要的不是设法去蒙蔽和遗忘,而是要拥有改过的勇气。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为了掩饰过错而不惜代价,又有多少人早已忘却了他们曾经犯下的那些影响深远的罪过,这些人又有什么权利去裁判一个用心赎罪的灵魂呢?这一点,也许是影片最为智慧的洞见。

【参考文献】

[1] Roger, Ebert. Atonement 2007 Review[EB/OL]. 2007. http://www.rogerebert.com/reviews/atonement-2007.

[2] 新浪娱乐. 《赎罪》喜获最佳配乐奖 上映首周票房稳升[EB/OL]. 2008-02-28. http://ent.sina.com.cn/m/f/2008-02-28/14141929918.shtml.

【作者简介】

陈锐(1991—),女,汉族,河北省衡水市人,河北大学研究生院音乐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赎罪电影音乐结构主义
以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悲剧理论分析《赎罪》
结构主义语言学视野下的电影“赋比兴”问题综议
《从街角数起的第二棵树》的结构主义解读
《赎罪》电影语言浅析
青春外衣下的生命思考
结构主义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浅谈陈凯歌电影音乐中的民族特色
赏析电影中的音乐
意义理论对外语学习的启示
《洛丽塔》与《赎罪》的救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