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义理论对外语学习的启示

2016-09-20贾辰阳

考试周刊 2016年71期
关键词:结构主义听力词汇

贾辰阳

摘 要: 近现代西方哲学中的语言分析学派对意义理论的研究成果,比如索绪尔的结构主义理论、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奥登的语义三角理论等,都可以用来指导外语学习,从而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本文从词汇、朗读和听力三个角度入手,紧密联系意义理论,对外语学习提出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的方法。

关键词: 结构主义 语言游戏 语义三角 词汇 听力

一、如何学习词汇

无论是对于母语还是外语,词汇量都是影响表达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尤其是对于外语学习者而言,词汇量的贫乏,会导致阅读、写作、听力、口语等全方位语言能力的低下。因此,市面上出现种类繁多的学习和巩固词汇的书籍。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和使用这些书籍?如何使得有效词汇量稳步提升呢?结构主义的意义理论有助于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语言学的开山鼻祖索绪尔(Saussure)开创了结构主义,结构主义的一个中心论点就是“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文章不是由单词堆砌起来的,虽然单词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用火柴棒摆放出一个人脸的图案,这个图案就富有意义,这些组成人脸图形的火柴棒永远不能被还原成抓在手中的一撮火柴棒了。单词必须在语言的整体和相互关联中才能有意义,必须在生活情景的衬托下才能有意义。单个的词汇什么都不是,根本是毫无意义的东西。我们要学习的是词汇的用法,捕捉的是在生命的花丛中飞舞的蝴蝶,而不是被钉在墙上的那个风干了的标本。

近代西方的语言哲学大家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提出了“语言游戏说”,他从哲学意义上反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本质主义和基础主义,但他的理论也同样可以被我们借用到语言学习中。他认为孤立的概念和判断是没有意义的,也就是说,脱离了“语言游戏”的单词和句子是没有意义的。他曾举例子反对指称定义,当我们用手指着棋盘上的“帅”告诉别人这就是“帅”时,我们并没有告诉别人“帅”的用法。“帅”的意义在于“帅”的使用中,而不在于词典所给出的解释中,更不是指称定义所能确定下来的。如果“帅”丢了,我们可以捡起一块儿小石头代替它。同样,词汇也是如此,如果用“狗”称呼猪,世界并不会发生紊乱,这就是索绪尔所指出的语言的任意性(arbitrariness)。概念是一个边界模糊的域,维特根斯坦用“家族相似(family resemblance)”描述这种情形。比如英语中表达愤怒的词汇和短语:angry,furious,mad,bad-tempered,infuriated,enraged,indignant,wrathful,outraged等。这些词汇不是摆在盘子中的鸡蛋,都拥有属于自己的蛋壳和自己独有的领域。恰好相反,它们是被打碎了的鸡蛋,依稀尚可辨认,但也相互交融,就如同一个家族中堂兄弟、表兄妹之间的相似,无法截然区分、清晰描述。这种边界模糊的概念范围被称为“语义场”(semantic field)。学习词汇,应该把单词放到它所在的语义场之中。比如学到一个单词computer,对于词汇本身,我们要掌握它共时性(synchronic)和历时性(diachronic)的变化,分析它的词根、词缀,并展开相关联想。我们要了解count的拼法在十四世纪复古为compte(计算),由此而有computer。要看看computer除掉“计算器”之外是否还有别的意思,因为英语一词多义的情形很多。比如yen不仅表示是日元的单位,还可以表示“上瘾”,second不仅表示“第二”,还可以表示“支持,赞成”。另外,也要展开关于computer的联想,鼠标、屏幕、主机、内存、驱动等,用英语都该如何表达,这些都要学习,这就是computer一词的“语义场”。对于形容词和动词,我们都应该考虑到相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鉴于此,我们在选择词汇书的时候要注意几点:第一,要看书中的单词是否配有多条代表性的例句。第二,要看书中的词汇是否照顾到“语义场”,即与单词相关同义词、反义词和相关联事物的表达方法。第三,要看词汇书是否配备有相关的练习题,因为单词只用在运用中才能够真正被掌握。例句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指称定义的贫乏和枯燥;照顾到“语义场”,我们就能够对单词的涵义有更精细的理解。最后,习题能够起到巩固和加强的作用。

二、如何进行朗读

一篇文章,我们在扫荡了所有的语言障碍之后,就可以开始读书了。朗读是为了练习发音和口语并学习课文中的语言点。但朗读的时候,自己口中发出的声音同时传入自己的耳朵,会因此而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读书可以分为默读和朗读,而朗读可以分为慢读和快读。慢读的时候要做到发音准确,断句适当,快读的时候就是为了练习流利程度。但读书必须带着理解,才能真正起到朗读的作用。

佛教中有因指望月的说法,语言可以比作指头,佛法可以比作月亮。讲道理是为了让人明了佛法的精义,并证悟大道。如若滞言泥迹,那就是在指头尖上寻找月亮。西方语言学家奥登(Ogden)和理查德(Richards)提出的“语义三角”理论对于我们的语言学习具有启发意义。奥登所说的“语义三角”分别是作为意义的指称(reference)、作为外在客观事物的所指(referent),和作为文字形象的符号(symbol)。指称就是人头脑中所理解的意义,它与外在事物有直接的联系;同时,指称与语言文字符号有直接的联系。但是,文字符号与外在事物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联。也就是说,连接文字符号与外在客观事物的那个桥梁、中介,就是人头脑中所理解和把握的意义。

朗读就是使用语言文字符号,如果根本没有理解其中的意义,或者是没有带着理解与感受朗读,那么,朗读的过程就成了鹦鹉学舌,几乎毫无价值。我们一定见过这种情形,即为读书而读书,读了一阵,居然不知道自己读的是什么。就如同打字员一样,只注意拆分字形而根本不去考虑自己输入的内容的意思。但是读书不是打字,打字是工作,读书是学习,所以就必须要体会自己读的东西的含义。默读就是为了使自己完全专注于自己所读的东西的意义,要做到“得意忘形”,全身心地进入文章所表达的意义之中,进入到文章所创设的情境之中。比如《唐诗三百首》中一句“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雨、树、灯、人,就是些符号所代表的物件而已,如若不得其中意境,就没有诗歌欣赏这回事。

前文提及,语言具有任意性,汉语中的“狗”、英语中的dog和法语中的chien,都可以指示客观世界中的狗。但是,如果听到一个单词dog或chien,需要愣上好一阵儿才反应过来,恍然大悟,“哦,是狗的意思”。那么,正常的语言交流就完全无法进行。朗读所起到的作用,就是要让语言文字符号和外在客观事物之间的这种联系,变得迅捷而又自然,渐渐成为一种无意识的条件反射。开始的时候,人们需要有意识地在心中搜索一个外语单词的意义,但熟练成自然,当人们几乎无意识地将符号与外物联系起来的时候,起到桥梁和中介的“指称”(即“意义三角”中的reference)就可以功成身退。

三、如何提高听力

朗读与听力是直接联系在一起的,从理论上讲,我们理解自己读出声的文章,也应该可以理解别人读出声的文章,而理解别人有声的语言表达,就体现了自己的听力水平。鉴于此,前文提及的“语义三角”理论同样可以拿来指导听力训练。

按照行为主义者布龙菲尔德(Bloomfield)的观点,当Jill看到苹果并获得来自苹果的刺激,然后就发出声音要Jack去摘苹果;而Jack在获取语音信息的刺激之后,就摘下苹果。这只是一种描述性的(descriptive)解释,而不可能是规定性的(prescriptive)语言理解过程。我们的实际理解过程是闻言而得意,得意而忘象。别人叫我们的名字,我们马上意识到这是在唤我们,而不会像“语义三角”或者行为主义者的描述那样,经过一长串顺藤摸瓜的过程——在我听到他人发出的语音刺激后,我的名字的字符首先出现在头脑中,然后想到名字的意义,最后是意义所指向的现实中的自我——才明白是自己被人招呼,傻瓜的反应也没有这样迟钝。

在正常的语言交流中,听力发挥作用的形式始终是“得意忘象”、“得意忘言”。语言文字符号仅仅是交流的工具,人们一旦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就可以上树拔梯、过河拆桥。“得意忘言”是中国魏晋时期的哲学家王弼提出的,他曾经论及语言与意义之间的关系,认为“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出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在忘象。犹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也”。王弼论述的言、象、意三者间的关系跟“语义三角”理论有很大的相通之处。如果我们的功夫没有下到家,没有练习到足够的程度,我们就不可能到达“得意忘形”的境地。要知道,这之前需要有一个“死去活来”的努力学习过程。

因此,听力的练习,贵在精,而不在多。今天的外语学习的音像资料可以说是浩如烟海,但要学好外语,要下的工夫并不能丝毫打折扣。语言学习类似于体操训练,是一门技艺,而不纯粹是理解的问题。一个高智商的人,如果不进行必要的训练,同样无法把外语学好。因此,在听力训练中,与“多”相比,我们更应该重视“精”。将60分钟长的听力材料听一遍,与将一分钟长的听力材料听60遍,似乎不应该有什么区别。但事实恰好相反,后一种练习听力方法的效果要比第一种方法有效。因为一分钟的听力材料中大概会出现120到150个英文单词,听了60次,就对这一百多个单词形成了无意识的条件反射,就达到了练习听力的目的。而在第一种方法中,虽然是长达60分钟的听力材料,但其中的很多词汇和词汇的用法只听了一遍,效果微乎其微。

我们可能会抱怨,一分钟的内容听上60遍,分明是一种折磨。但是,从心理学角度说,记忆是建立在痛苦之上的,越是让你痛苦的事情,记忆就越发持久。《孟子·尽心》中讲:“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通‘窠)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意思是说,看看那流水吧,总是把地上的凹陷之处充溢了之后才蜿蜒前行;有志于道的谦谦君子,如果不循序有成,如何最终实现目标呢?我们学习,就要保证自己学到的东西都切切实实地掌握了。只有这样,才能够给外语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奥]维特根斯坦,著.李步楼,译.哲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4]冯友兰.中国哲学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结构主义听力词汇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结构主义文论回望与再探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从街角数起的第二棵树》的结构主义解读
语言的牢笼:论詹姆逊对形式主义与结构主义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