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文献专题资料搜集的实践片段

2016-12-20吴长兰

青春岁月 2016年21期
关键词:回忆

【摘要】回忆搜集“文化将军”陈沂专题资料的一段过程和收获,书写陈沂对军队文化、家乡文化建设的支持与贡献,感悟陈沂对党的坚定信念,以及对党的事业无怨无悔奉献的崇高品性!

【关键词】陈沂专题资料;搜集;回忆

1991年的冬天,为了筹备在遵义市召开“陈沂同志从事文化新闻工作60周年座谈会”,我被馆领导调到“黔北文艺家作品陈列室”工作,接受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和李仲刚老师一起冒着严寒出差到上海,对陈沂专题资料进行搜集。从遵义出发,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到上海站的第一感觉:一下火车,上海冬天的风让人感觉那个穿心的冷不说,地上还严严实实结着一层冰,穿着高跟短靴的我,连路都走不了。好在李老师对上海比较熟悉,带我去火车站附近的鞋店买了一双运动鞋。据拜访过陈沂的人说,到了上海,陈沂都会派他的秘书潘树立安排车来接的。李老师怕麻烦陈老,一路上怀揣公函,没有和陈沂联系过,他说:“我们坐公交车去。”

李老师是个有心人,他给陈沂带的礼物是贵州省独山县生产的土特产:盐酸菜,用两个小土坛子包装好的。他说:“陈沂喜欢吃这个。”陈沂家住在上海市徐汇区康平路,下了公交车,还要走一段路才到陈沂的家,这一段路,我和李老师小心翼翼的走着,李老师还得护着那两个小土坛子,怕不小心把小土坛子摔坏,足也显现李老师的细心以及对陈沂的一片礼轻人意重的情怀,因为,李老师对我说:陈沂是“大右派”,他是“小右派”。是啊!或许正是因为那段特殊的岁月,那段特殊的经历,那段坎坷的人生,抑或同是故乡人,他们的心、他们的情才达到某种契合。

进了上海市委大院,很快就到了陈沂的家,陈沂、马楠夫妇热情地把我们迎进了家门,嘘寒问暖,说我们一路辛苦了。陈沂马上吩咐他的秘书在上海市委招待所给我们安排了住宿的房间,并叫做饭的婆婆多做几道菜。

中午,陈沂夫妇、做饭的婆婆、李老师和我在陈沂的家里进餐,其间,陈沂夫妇对我们说:“来到上海,这里就是你们的家,别客气,特别是这位小同志,第一次来,饭菜还可口吧?”“挺喜欢的,谢谢陈老,谢谢阿姨!”我由衷地回答。陈沂还询问遵义有什么变化,还说看我的穿着打扮,遵义的发展应该很不错了,家乡人民的生活水平应该有所提高了。陈沂一直心系家乡的发展,遵义市交通银行、遵义县新舟纸厂、遵义市图书馆等的建设无不凝聚着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军一片桑梓之情。吃完饭,陈沂安排我们去休息,说工作的事,明天再开始吧。

第二天,我们如约到了陈沂家,对陈老进行采访,陈老很精神、很风趣,我们一边翻阅他的著作、照片、手稿等资料一边听他讲解……交谈中,感觉陈沂没有一点官架子,他们夫妇的平易近人、风趣、随和,让我们工作起来非常愉快,对他们的敬重也油然而起。

经过半个月时间与陈沂夫妇的相处与交流,对陈沂的人生经历逐渐有所了解,正如黔北印象影视传媒制作的大型人文纪录片对陈沂所总结的那样:“从山乡书生到新中国军队首任文化部部长,从三次赴朝到率团出访东欧四国,从毛泽东三次肯定的‘左派到全国闻名的大‘右派,从21年的生命炼狱到沪上再铸人生辉煌(1979年6月起任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陈老的一生,在中国革命近代史和中国人民军队文化史上写下了绚烂的一笔。陈老总是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对党的信仰、对党的忠诚、对党的热爱始终没有改变过,党的胜利成果我们分享了,党的过失我们也有责任担待。”从这句发自肺腑的言语中,我们领悟到这位文化将军对党的坚定信念,以及对党的事业无怨无悔奉献何等崇高的品性!

这次专访,我们收获颇丰,搜集的资料有:陈沂著作《五十年一瞬间》、《辽沈战役三部曲》、《白山黑水》、《辽沈决战》(上、下)、《严峻的考验》、《归来集》、《十年历程》、《陈沂家书》等。陈沂手稿《停战后的朝鲜》、《王平艺术青春常在》、《试论大气候》、《辽沈战役》、《白山黑水》、《寒夜》、《诗钞》、《战地会见金日成同志》、《秋收起义》、《我从朝鲜回来》、《和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在一起的日子》等。陈沂私藏国家级著名书画家书画作品25幅,其中包括原文化部部长、著名作家、书法家周而复的书法作品;中国科学院院士、被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苏步青的书法作品;原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书记处书记陆定一的书法作品;著名画家齐白石关门弟子张君秋的书画作品。陈沂生平及工作照片、图片资料、录像带、录音带若干。陈沂专题资料生动的勾画出陈沂在文化战线上驰骋疆场、历经坎坷、铸就辉煌的人生历程。

这次专访除了获取了陈沂的相关资料以外,通过陈沂牵线搭桥,我们与上海市图书馆、杭州市图书馆、苏州市图书馆、贵州省社科院等单位取得了联系,搜集到黔北更多名人名家的作品,比如: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乡土作家蹇先艾(遵义老城人)的小说;全国著名诗人、遵义“沙滩文化”(郑珍、莫友芝、黎庶昌为代表)传人黎焕颐(贵州遵义禹门人)的诗作;遵义近现代史上20世纪前半叶贵州文坛有名的才女作家卢葆华(贵州遵义人)的作品;国家林业部部长雍文涛(贵州遵义县人)关于中国林业问题的研究和著述;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韩念龙(贵州遵义仁怀人)相关资料;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师级作曲家杜兴成(贵州遵义绥阳人)的音乐作品;贵州著名文史专家黄万机(贵州遵义人)的著作;贵州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研究生导师王燕玉(贵州遵义禹门人)的书籍、手稿等等,洋洋洒洒、千秋各据、不胜枚举。从某种角度说,陈沂为遵义市图书馆“黔北文艺家作品陈列室”的建设带来了勃勃生机。

1992年,贵州省、地、市文联与遵义市图书馆共同举办的“陈沂同志从事文化新闻工作60周年座谈会”如期举行,陈沂夫妇亲自到遵义参会,30年代就被鲁迅誉为“乡土作家”的蹇先艾也到遵义参会,上海、山东、贵州等地著名作家、评论家、文化工作者纷纷撰文参加。

这次纪念会,我和陈沂、马楠夫妇再度重逢,比在上海时多了几分亲近。会议期间,陈沂夫妇参观了遵义市图书馆举办的“陈沂同志从事文化新闻工作60周年图片展”,陈老夫妇感慨万千,对展览非常满意,并和展馆领导及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1997年由遵义市图书馆编辑,正式出版了座谈会论文专辑《历史的回答》,原遵义市图书馆馆长张贵淮主编,龙志毅、蹇先艾、梁明德为专辑题词,时任中共市委书记徐安仁为专辑写序。

转眼,20多年过去了,当回忆自己在图书馆地方文献室工作的经历,特别是偶尔去图书馆四楼的地方文献阅览室,看见“陈沂文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专题馆藏,总会慨叹:岁月虽已流走,记忆不会远去!

【作者简介】

吴长兰(1962—),贵州毕节人,遵义市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猜你喜欢

回忆
《小城忆旧》“回忆”的叙述学
教育:在返回古典中前行
三位一体,延伸知识的脉络
论赫塔·米勒《呼吸秋千》中的创伤书写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学法的指导
“我”一个人怀念“我们仨”
回忆的力量
论迟子建抒情小说的散文化特点
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微探
光影的情感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