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培养模式创新探索

2016-12-17胡晓娟

人间 2016年31期
关键词:实践育人模式创新人才培养

摘要:实践育人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方面,是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实践育人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需要精心组织,创新培养模式,科学设计路径,推进内涵建设,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实践育人;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0;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159-02

推进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实践育人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开展实践育人培养模式创新研究,已成为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是学生巩固专业技能、提升职业素养、培养理论联系实际作风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为此,笔者在2016年立项主持江苏省高校教学管理研究课题“高等职业院校实践育人培养模式创新”,力求在高等职业教育实践育人模式领域取得新的研究成果。

一、创新实践育人基本理念

近年来,国务院、教育部印发了系列有关加强实践育人文件,对实践育人的重要性、统筹工作、组织领导等提出要求,就高职教育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教书育人水平等方面提出意见。高职院校实践育人重在让大学生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坚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以不断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为此,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工作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观念;遵循认知规律、教育教学和人才的成长规律,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实践育人工作全过程,以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实践能力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线构建实践育人体系。要让实践育人成为学校教育有益的延伸、拓展和补充,努力做到实践课程与学科知识相结合,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与地方文化相结合。[1]要善于解放学生的手、脚、耳、脑,让他们去实践、体验、感悟、创造。要在转变实践育人观念,加强实践育人工作保障方面下功夫,确保管理有序,责任到位,稳步有序推动实践育人。

二、优化实践育人教学内容

各专业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设计与理论教学体系相对独立、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实践教学内容要素。专业实践育人可按照专业认识实践、基础实践、专长实践和应用实践等四个递进层次和实践教学、军事训练、社会实践活动等三种主要形式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同时,专业实践育人方案应与人才培养方案相衔接,与学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相协调。专业实践育人方案要注重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专业内与专业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所有课程都要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各实践教学环节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不少于总学时的50%,各专业所有课程(单独开设的实验课程除外)的课内实践教学不少于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规定的课程总学时。[2]实验教学以课程为主线转变为以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对实验课程的调整与整合,增开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使教学内容层次分明。完善课内实践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和课内实践指导书。多措并举,提高课程标准、实验实训、毕业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倡导通过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项目,逐步淘汰演示性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开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创新性实验,使实验、实训、实习等环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渠道。[3]

三、改进实践育人方式手段

根据专业课程特点、实践教学大纲的要求,积极进行实践育人方式手段改革。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重点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根据实践课程的不同教学要求,注重考核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与实践课或实践项目相适应的考核方式。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实践育人环节,促进实践育人理论与方法的不断提高与更新。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创新实践和科学研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能力。学生是实践育人的对象,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实践育人中的主体作用,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加大表彰力度,激发学生参加实践的主动性、积极性。积极推进“人人出彩”的素质教育育人体系,支持引导班级、社团等学生组织自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学生在实践育人中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充分利用网络、微博、微信等平台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来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情怀,坚定学生的意志和决心。[4]系统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生产劳动、勤工助学、创新创业、科技发明等系列实践活动。要善于抓住重要节庆日、重大活动、重大事件等,充分利用小长假、暑假、寒假等,紧密围绕一个主题,集中一段时间,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实践活动。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整合和优化学校现有的各类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和实践项目资源,支持开展以学生自主选题、自主设计、自主研发为主体的创新实践活动。

四、探索实践育人基地建设

实践育人基地是开展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通过实践育人基地可以引导广大大学生在实践中广接地气,与社会对接,与企业对接,与经济对接,与生活对接,与发展对接,在实践中开眼界、练本领、强能力、长才干。为此,要积极采取措施,多途径、多渠道筹措经费,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积极创建若干国家、省、校级实践育人基地,并严格按照建设标准与要求,加强建设与管理,突出示范与辐射作用。采用合作教育的方式,校企(地)共建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和技能培训基地。一方面,通过“外置式”方式,依托行业、企事业单位资源,推进校外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和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内嵌式”方式,利用学校场地、人才、智力优势,吸引行业、企事业单位把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建在校内,努力探索学校与行业、企事业单位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积极结合自身实际和地方发展需求,充分发挥“智库”作用,主导与地方政府、区域社会组织(行业、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等)合作,建立“多方共建”协同创新互动平台。[5]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大学科技园等,重点建设一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习基地,建立地方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中心和孵化基地。建立高职院校与相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共建平台,真正促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引入企业与第三方考核评价方式,实行学校、企业和第三方考核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考评模式。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和要求,采取笔试、口试、实操、作品展示和成果汇报等多种方式进行考评。

五、提升实践育人师资水平

教师和学生是实践育人工作体系中两类不同角色。从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角色划分角度来看,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共同作用于学生成长成才这一实践育人目标。[6]笔者认为,提升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水平,应实施“层级开发,目标激励”,造就“职业道德好、教学理念新、专业能力强、研究水平高、社会服务实”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实践育人教师队伍。通过挂职锻炼、社会服务、社会兼职、学习考察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实践育人的能力。鼓励和支持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定期到行业企业单位挂职或培训,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育人水平。主动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育教学热情的业界能人进入学校,充实实践育人教师队伍。配齐配强实验室人员,提升实验教学水平。大力开展创新创业师资培养培训,聘请企业家、专业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等担任实践育人兼职教师。统筹安排教师指导和参加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思想政治课教师、辅导员、团学干部参加社会实践、学习考察等活动。将实践育人和课堂教学同等看待,同等计入工作量,同等纳入年度考核,同等评优奖先,提高教师实践育人的积极性。在提高教师实践育人水平方面,通过完善培训制度、考核制度、监督制度,加大教师师德意识的培养、新知识的补充力度;在激励教师方面,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绩效考核;在管理人员聘用方面,本着多能化、高效化的用人政策,建设少而精的实践育人管理团队。

参考文献:

[1]袁力,姚志宏,纪建华,刘欣.高等职业院校实践育人方法与途径研究[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16.

[2]胡晓娟.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实践育人工作探析[J].北方文学,2015(10):115.

[3]李吟龙,廖发良.高职院校校企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5,(9):45.

[4]姚祖军,冷涛,张博.创新高职学院实践育人机制探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4,(5):101.

[5]揭平英.基于协同创新“多方共建”实践育人模式的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6):63.

[6]甘霖著,高校实践育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66.

作者简介:

胡晓娟(1983-),女,安徽巢湖人,硕士,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实践育人模式创新人才培养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模式创新研究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基于手机应用软件的幼儿园家园联系模式创新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