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2016-11-07任扬

文教资料 2016年20期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模式创新

任扬

摘    要: 当前,高校校园招聘是促成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校园招聘模式具有直接、便捷、节约等优势,但面对近几年经济下行、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总体压力增大的严峻形势,现有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制约了高校的就业工作。因此,对发动多年级共同参与、深入了解用人单位、引进人力资源代理机构、组织大学生自主招聘会等校园招聘模式的探讨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高校校园招聘    模式创新

高校校园招聘是应届毕业生寻找工作的重要方式,不仅关系到毕业生是否便捷、高效地找到心仪的工作,还影响到用人单位的招聘效率,所以,当前高校校园招聘仍是院校、用人单位和学生的首选。

高校校园招聘存在院校、用人单位和学生三方的诸多问题和不足:院校组织管理不到位、求职氛围不浓、学生积极性不高、用人单位质量参差不齐。可见,不断探究、完善高校校园招聘模式能更好地服务毕业生就业,提高就业成功率。

一、高校校园招聘模式的现状

S学院成立了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学院党政正职领导担任组长、党政副职领导担任副组长、各系专业主任及学工办全体工作人员担任组员,其中一名辅导员专职负责,同时学院就业创业协会、每个毕业班选聘一名就业助理通力配合,共同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S学院2015年、2016年近两年组织校园招聘的情况如下,2015年邀请并组织到127家用人单位,其中院级综合招聘会(秋学期1场)31家,占比24.41%;专场招聘会25家,占比19.69%;电邮54家,占比42.51%;兄弟学院联系17家,占比13.39%。2016年邀请并组织到134家用人单位,其中院级综合招聘会(秋、春学期共2场)41家,占比30.6%;专场招聘会33家,占比24.63%;电邮44家,占比32.83%;兄弟学院联系16家,占比11.94%。

S学院校园招聘模式主要由院级综合招聘会、专场招聘会、电邮和参与兄弟学院招聘会四种类型组成,其中院级综合招聘会和电邮的占比超过60%,是S学院校园招聘的重要方式。

二、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院校方面

1.创业就业指导不够

目前扬州大学与新锦成教育联合开发的“职业发展平台”;针对大二、大三年级开设《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课程:大二年级第一学期(职业规划教育模块)、二年级第二学期(创业教育模块)、三年级第一学期(就业指导模块,偏向就业心理调适、简历制作)、三年级第二学期(就业指导模块);同时每年面向所有年级学生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针对全校专职指导老师举办《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技能比赛。尽管学校想方设法不断优化完善创业就业形式和内容,但无论是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还是最终创业就业实际效果都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收效甚微。

2.精准对接能力不足

邀请用人单位参加校园招聘,对用人单位仅停留在三证资质的审核,而忽视与学生所学专业、市场需求度、用人单位发展规模的精准对接,往往出现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导致热门专业的用人单位众多,极个别专业未有用人单位参加的情况。同时专职负责就业工作的辅导员及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未能完全充分发挥创业就业的咨询、服务作用,引导学生精准对接择业就业的能力不足。

(二)用人单位方面

1.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招聘会竞争激烈,为了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的过程中往往会夸大企业的优点,如薪资待遇、晋升途径等,使学生抱着过高的期望与用人单位签约[1]。导致参加校园招聘的用人单位质量参差不齐、招聘信息不准确,甚至有夸大、不符实际的现象。对实力强、信誉好的用人单位要加强合作交流,而对于出现过言过其实的用人单位要严格把关。

2.普遍急切签约

一些用人单位用工急切,为招到稳定、优秀的人才,主动走进校园,并给出了相对优厚的待遇,而且只要学生有意,即可现场签约,表现出极大的诚意,但实际有意向到单位工作的人较少,直接签约的人更少,好多单位对参加招聘会的学生表现不满意,因而埋怨学校教育、组织不到位[2]。用人单位普遍希望学生在毕业前能够进岗工作,但与学校的课程学习安排、毕业设计等相冲突,学生要等到毕业后才能去用人单位报到,所以影响双方最终的成功签约。

(三)学生方面

1.求职精力分散

每年的校园招聘会一般从9月份持续到次年的5月份,正值毕业生课程学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的关键时期,同时还有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复习备考。特别是每年的秋季和春季求职黄金期,用人单位做好充足准备,希望能抢先与优秀学生签约,但学生精力分散、准备不充分,直接影响到求职的积极性、主动性,会场人数少、气氛不热烈、观望者居多在所难免,最终使不少学生错过了最佳的就业时间。

2.求职经验不足

尽管学生都接受了《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课程的培训,具备了一定的求职简历制作技能,接受了面试礼仪等指导,但是运用到实际求职中的知识和技巧仍远远不够,甚至出现面试迟到、不带简历的低级错误;有的学生存在缺乏必要礼仪常识、着装不正式的问题;面试交流时自信心分散、表达不到位,或夸夸其谈或拖沓冗长。另外,学生交流沟通能力的不足、组织协调能力的欠缺、时间控制和规划能力的缺乏,同样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签约的可能性。

三、创新高校校园招聘模式的新路径

(一)发动多年级共同参与

高校校园招聘主要是服务于应届毕业生,参加的对象都是毕业班的学生,具有针对性。院校可从整体及长远考虑,不单纯服务应届毕业生,而在全院校范围内发动宣传,鼓励非应届毕业生积极参与用人单位的宣讲会、面试等考核环节,让其他年级特别是大三年级学生对当前所学专业的行业动态和就业形势有所了解和认知,从而有针对性地、科学性地规划职业目标、提高就业技能、认清差距和不足、积累就业实战经验。

同时,发挥高校校园招聘会功能,不断引导全院校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其中,通过院校就业网站、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将招聘信息及时推送给每一位学生,包括低年级学生,力求让全院校学生都有所认识、有所感受、有所收获。在指导全院校学生参与校园招聘的过程中,通过行业介绍、案例分析、经验分享等环节真正提高创业就业能力和技巧。

(二)深入了解用人单位

参加高校校园招聘的用人单位大都采用宣讲、互动提问、笔试和面试等形式与学生沟通,而学生往往通过宣传手册、海报、PPT、视频等了解招聘情况,因此在很短时间内,学生无法对用人单位有深层次的了解,很难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和判断,一定程度上影响最终选择。

高校应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课程运作模式,增加大学生见习实习基地数量和质量,扩大基地的地域范围[3]。院校应当进一步加强与行业内的就业市场的开发与建设,同时推动院校与用人单位的交流合作,激发就业工作的内在活力和动力,促进各专业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特别是工科毕业生,应当走出校园,将招聘现场放在用人单位,鼓励、发动和组织学生实地考察、操作,这样才能对用人单位的生产设备硬件和企业文化软件有更为直观、直接的感受和体验,有利于提高学生择业的正确性和效率。

(三)引进人力资源代理机构

高校校园招聘一般是院校组织、邀请用人单位走进校园,并提供宣传、场地等服务,如果引进人力资源代理机构参与校园招聘,一方面有利于减少院校开展校园招聘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人力资源代理机构资源多、范围广等优势,最大限度为校园招聘会提供更多的用人单位和就业岗位。

目前人力资源代理机构一般提供包括人事代理、劳务租赁、劳务派遣、人才引进、职业培训、实习见习、档案管理、劳动法规咨询等服务;行业大都涉及银行、证券、通讯、物流、运输、信息、电子等制造业、建筑业、金融业和服务业。这些机构已与很多中资、外资和民营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具有简化管理程序、减少劳动争议、分担风险和责任、降低成本费用、自主灵活用工、规范用工行为等优点。所以,创新高校校园招聘模式不妨引进人力资源代理机构这一方式。

(四)组织大学生自主招聘会

以大学生自主招聘会为契机,学校组织学生走出校园,为学生与用人单位提供双向沟通的平台,同时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和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针对学生、用人单位双方需求举办校园招聘会,提升学校就业工作质量和就业服务质量[4]。大学生自主招聘会的模式是由院校公开招募学生并组队,同时安排就业老师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特色、就业方向、交际礼仪、技巧、心理调适、突发状况应急处理等方面指导和培训,学生对用人单位实地走访和调研,了解具体用人需求,最终邀请用人单位参会。

这一模式让学生成为主体,自主参与到策划、实施和落实的全过程中,学生有针对性地结合所学专业积极对接用人单位,主动推销自己,提高应聘的成功率和双方签约率。

参考文献:

[1]钟申娟.高校举办校园招聘会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4,(6):56.

[2]李培斌.关于高校校园专场招聘会组织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平顶山学院创新校园专场招聘会组织模式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7):193.

[3]邱佩钰.高校校园招聘会组织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1):189.

[4]林华苑.大学生自主招聘会——尝试高校招聘工作新模式[J].职业,2014,(27):148.

猜你喜欢

大学生就业模式创新
论高校辅导员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基于手机应用软件的幼儿园家园联系模式创新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