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折复位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2016-12-17师月金龚泽胜潘明强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胫腓骨骨折临床疗效

师月金, 龚泽胜, 潘明强, 汪 磊

(旬阳县医院,安康旬阳 725700)



骨折复位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师月金, 龚泽胜, 潘明强, 汪磊

(旬阳县医院,安康旬阳 725700)

[摘要]目的:探讨骨折复位固定器对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80例,均采用骨折复位固定器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的骨愈合情况,平均下床时间,机体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本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80 d,一般下床时间为术后12 d;术后患者机体的恢复情况(优良率)为98.8 %,且均无软组织坏死、骨髓炎、骨不连等并发症出现。结论:采用骨折复位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愈合快,下床时间早,康复率好,且安全性高,无明显并发症。

[关键词]骨折复位固定器;胫腓骨骨折;临床疗效

胫腓骨骨折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胫腓骨骨折多因创伤导致,占骨折类型中的比例较高,特别是在四肢长骨骨折类型中的比例更高[1]。该类骨折如果治疗不当,很容易引起多种骨部位并发症,降低愈合速率,甚至造成严重感染等[2]。本文选取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骨折复位固定器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19~64岁,平均年龄38.2岁,入组患者均采用骨折复位固定器进行治疗。入组患者骨折原因:跌伤38例,车祸伤33例,重物压伤5例,暴力冲突伤4例。骨折断裂类型有:横断型29例,粉碎型18例,斜型18例,螺旋型8例,开放骨折7例。骨折部位为:小腿下半段骨折44例,中上段骨折30例,多段骨折6例。

1.2治疗方法及术后注意事项术前准备直径3.0 mm的骨圆针、六角搬手及骨折复位固定器等常用器械。一般先通过手法复位等对骨折部位进行大体纠正,如旋转与重叠移位的骨折情形等。采用骨圆针由外向内分别穿过胫骨下端和胫骨结节,穿针时保持两针相互平行,也可共同保留一定夹角,便于在牵引过程中稳定胫骨的生理弧度,防止胫腓骨骨折部位发生向内侧出现畸形。之后在骨折部位安装复位固定器,使复位固定器上端置于胫骨结节前,下端置于胫骨之后,将支撑杆调节至合适长度。采用六角搬手进行牵引并观察固定的两螺母是否一致前进,避免出现牵引时的旋动阻滞现象。对于对位合适的患者,可进一步再骨折的原始移位和骨折线的平面方向放置压板进行微调,通过透射检查复位情况。对于出现感染患者,可进行酒精擦拭和必要的抗生素治疗,并密切观察炎症恢复情况。

术后叮嘱患者可进行适度的股四头肌和足背伸屈的舒缩活动,4~5 d后可持双拐进行下床锻炼,但需注意循序渐进,以不感到疼痛为准。在锻炼后,要及时回床平卧(可继续进行股四头肌和足背伸屈收缩活动),不可在床下长期静止性停留。告知患者应经常清洁手术部位,保持卫生;对于渗液浸透的敷料要及时更换;对于针道处伤口炎症持续时间较长的患者,可在1个月时拆除固定器,用小夹板进行固定。

2结果

本组胫腓骨骨折患者经采用骨折复位固定器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满意,其中骨折复位中40例解剖复位,30例近解剖复位,10例为功能对位。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范围为48~142 d,平均为80 d;下床时间为术后8~14 d,平均12 d;术后患者机体的恢复情况(优良率)为98.8 %(79/80);所有患者术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均无软组织坏死、骨髓炎、骨不连等并发症出现。患者的固定器一般在1~4个月拆除,平均2.5个月拆除。

3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骨折复位固定器应运而生,作为一种中西医理论结合治疗骨折的发展产物,其具有固定和复位的作用,且具有固定后一般不容易再次发生移位的优点。骨折复位固定器可把骨折初期的剪力变为生理效应力,而生理效应力有利于使骨折断面加速愈合,提高愈合质量,增加固定的稳定性[3]。尤其是血液循环较差的胫腓骨中下段骨折,该处进行手术治疗易加重机体血管损伤,造成愈合速度慢或骨不连等现象。

对于胫骨骨折患者,骨折复位固定器还具有维持骨折复位,以及打破传统石膏固定导致的患者必须长期卧床的特点[4]。患者可在术后10 d左右便可下床持双拐活动,这不但有利于血液循环、关节功能恢复,也有利于骨愈合及减少骨折后的并发症等。同时,与内固定治疗方法相比,骨折复位固定器疗法能最大限度的减少组织损伤,降低对伤口的异物感染机会,而且利于调整,固定后稳定性好,并且骨折的复位和固定不影响对局部创面、伤口的清创或换药等[5]。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胫腓骨骨折患者经采用骨折复位固定器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满意,术后患者机体的恢复情况也较好;所有患者术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均无软组织坏死、骨髓炎、骨不连等并发症出现。这也提示我们,相比与石膏外固定、手法复位、骨牵引等保守治疗方法,骨折复位固定器治疗更有利于患者的骨愈合和功能恢复。

总之,采用骨折复位固定器治疗胫腓骨类型的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该方式治愈后患者骨折愈合快,下床时间早,康复率好,且安全性高,无明显并发症,是一种有效的针对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刚,任先军,蔡荣林,等.胫腓骨骨折治疗回顾与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96-98.

[2]周仕林.32例胫骨骨折的临床治疗及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3(6):53-54.

[3]杨院.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1,32(11):2234-2235.

[4]肖光铭,骨折复位固定器治疗57例胫腓骨骨折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2):3414-3416.

[5]黄光斌,胡平,高劲谋,等.严重多发伤救治中外固定架的应用[J].创伤外科杂志,2010,12(3):241-243.

Observation of curative effect of the fracture fixator in the treatment of tibiofibula fractures

SHI Yuejin, GONG Zesheng, PAN Mingqiang, WANG Lei

(XunyangCountyHospital,Xunyang7 257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fracture fixator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tibiofibula fractures. Methods:From December 2011 to December 2014, 80 cases of tibiofibula fracture given therapy were selected and treated with fracture fixator. Bone healing condition, the average off-bed time, the body function recovery and complications after treatment were observed.Results:The healing time of fracture for these patients was 80 d on average, and the postoperative off-bed time in general was 12 d.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postoperative recovery of the body function was 98.8 %, without soft tissue necrosis, osteomyelitis, bone nonunion and other complications.Conclusion:Tibiofibula fractures treated with fracture fixator manifest the advantages of fast healing, earlier off-bed time, good recovery rate, high safety, as well as no significant complications.

KEY WORDSFracture fixator; Tibiofibula fractur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收稿日期:2015-06-26)

猜你喜欢

胫腓骨骨折临床疗效
胫腓骨骨折患者体外固定装置术后家庭护理效果分析
观察温针结合敷药治疗胫腓骨骨折延迟愈合的疗效
探讨胫腓骨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踝套牵引加夹板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胫腓骨骨折效果观察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