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学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思考

2016-12-16董华丽

求知导刊 2016年31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思考现状

董华丽

摘 要:前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讲过:“生命不保,何谈教育!这是我们必须共同遵守的教育准则。”生命安全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青少年学生要减少和避免在意外事件中受到伤害,就要增强青少年学生的自护自救知识和技能。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可为实施生命安全教育提供有利条件。

关键词:体育教学;生命安全教育;现状;思考

一、国外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现状

生命安全教育在国外早已得到各方重视。19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教育必须教会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20世纪90年代,美国制定的学校体育标准和体育教学计划,推崇“生存教育”理念,将安全教育、生存技能作为必修课程,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火灾逃生和应急避险演习。俄罗斯将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提升到国家的高度。1991年俄罗斯对基础教育进行改革,在学校中开设生命安全基础课程,内容涉及环境对人生命与健康的危害,特殊情况下个人安全、生活方式与生命安全等。日本由于其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特点,多发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对生命安全教育认识较早。日本的生命安全教育在全国学校中开展非常普遍,已经成为学校的日常活动。

二、国内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现状

1.生命安全教育认识相对滞后

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提出“生命教育”的概念和理论。我国到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颁布,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才被列入全国中小学教学计划。为了推动生命教育的开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部分提出,“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将生命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全面发展的战略主题并纳入学校教育体系。

2.生命安全教育手段单一

目前,生命安全教育多以讲座、发放安全知识手册、广播、宣传栏等形式,向学生宣传安全知识,缺少实战演练环节。而当灾难发生时,我们更多的是需要安全技能来避免灾害的发生。四川汶川地震中,一中学无一师生受伤,这是多年来学校重视地震防灾演习的结果,这也说明了实践演练的重要性。光靠向学生宣传防灾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需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技能的传授,使学生在灾害来临时能够救自己与他人之生命。

三、体育教学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体育教学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现阶段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学生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会对社会、家庭造成很大的伤害。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方式,束缚了学生素质的发展,学生缺少动手能力、判断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对抗挫折和心理承受力。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重学习,轻素质培养,致使从家庭到学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缺少紧急避险的知识和技能。2014年元旦上海外滩的踩踏事故中,遇难者多为青年学生,此事件给我们一个警醒:安全教育迫在眉睫。据一项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民众特别是学生,自救意识与技能是非常欠缺的。我国有46%的民众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不了解,有26.6%的人根本不了解。如在发生火灾时,有80%的人选择逃生,而有48%的人不懂得如何逃生,甚至有52%的人还不认识消防安全标志。这表明,我国学生和公众的逃生自救知识和技能水平较低,需要采取多种方式来提高生命安全教育水平。

2.体育教学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可行性

生命安全教育是人们认识生命、保护生命、回避风险、抵御危机、提升生命质量和获得生命价值的一种理论体系及人身安全技能教育。体育是随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而逐渐形成的,来源于人类生存的安全需要。虽然我国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还处在初级阶段,但是在学校体育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具有可操作性。首先,体育课是一门主要在室外进行教学的课程,这为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生命安全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如在开展逃生自救教育时,能够保证有合适的场地、器材和教师作为支撑。其次,体育课的延续性为生命安全教育系统性学习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体育课上,教师逐步对学生进行有关生命安全教育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生存能力。最后,体育教师具备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基本能力。体育教师学习过生理学、运动营养学、运动损伤与预防、心肺复苏等课程,具备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理论知识。因此,在体育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在场地、时间、师资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

四、体育教学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途径

1.更新学校体育教育理念,拓展体育教育空间

“健康第一”是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健康是建立在生命安全的基础上。生命安全是身体健康和体能素质提高的基础。生命安全教育不仅是指安全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是指安全应对能力的训练和体能锻炼。在学校体育课程中应该首先贯彻生命安全教育理念。

2.完善体育课程目标,丰富体育课程内容

体育课程的目标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将生命安全教育与体育教学相结合,教学目标从关注学生的体质与运动技能拓展到关注学生未来生活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根据生命安全教育与体育教学的特点,制订不同层次的课程教学目标。在参与运动方面,向学生讲解生命安全、生存技能的需求与体育运动中身体素质、技能的相关性知识,启发学生学会关爱生命,增强健康意识,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在如何提高运动技能方面,可通过情景模拟教学的方式,使学生掌握遭遇突发事件、灾害性事故的逃生技能和自护自救技能。还可以增加自卫防身课程,使学生掌握自卫防身技能。在身体健康方面,通过课堂情景的设置,提高学生在非正常情况下的走、跑、跳跃、攀爬等能力。加强学生薄弱环节的锻炼,增强学生的锻炼意识,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积极性。在心理健康方面,在学习课程过程中,通过心理知识学习、案例分析、心理拓展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会生存的过程中增进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在社会适应方面,通过素质拓展练习,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沟通,学会合作,能够利用集体智慧解决问题和困难。

3.体育教师应加强培训,增强业务水平

体育教师是生命安全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要扮演好这一角色,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学习,熟练掌握生命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才能够做到游刃有余。另一方面,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能够适应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适时更新教学方法和策略,能够利用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开展生命安全教育。

参考文献:

[1]鲁国斌,蔡春苗.学校体育推行生命安全教育的价值与途径[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3,32(1):106-109.

[2]王 帆,杨雪芹,牟少华,等.学校体育中生命安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1,30(4):91-101.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思考现状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