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派批评”

2016-12-08谭运长

粤海风 2016年4期
关键词:岭南文化学派批评家

近来有关文艺评论“学派”的说法,前有“闵派批评”聚会,后有“粤派批评”的倡导,目前含义都比较模糊,从学理上看还不一定能够成立。比如,所谓“闵派批评”,其实说的是分布在各地的闵籍批评家,那么“粤派批评”,其含义究竟是指粤籍批评家还是在粤批评家呢?没有人明确地说清楚。

“学派”之说流行,反映出人们对于文艺评论现状的一种焦虑心态。在《粤海风》2016年第1期上刊有陈实、罗宏、谭运长的对话《文艺评论的所为与所不为》,提到现在的文艺评论“没有家”。“没有家”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没有精神家园,没有根,没有方向,没有鲜明的理论主张与文化特色。另一个意思是“没有大家”,就是没有能够扛大旗的领军人物。“学派”的倡导,大概就是出于对此一现状的焦虑,大家在试图为文艺评论寻找一个家。找到一个根基与方向,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理论体系,同时呼唤能够扛起该“学派”大旗的评论家“家长”以及在此一大旗下聚集的众多评论家。如此看,“粤派批评”的提法,还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然而学界的努力,不能够停留在提出这么一个概念上,应当为建设“粤派批评”的“家”,做一些扎扎实实的工作,使这个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学派真正能够成立。

从学理上看,学派的核心就是特色,就是从思想、方法等方面建立起独一无二的标志性价值。历史上文艺评论的学派,影响最大的,大概是19世纪俄罗斯的“别车杜”,还有就是20世纪的英美“新批评”。19世纪的俄罗斯文学,可以说是世界文学的一个高峰,其中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等人的文艺评论,将文艺评论的各种功能发挥到了极致,又可以说是文艺评论迄今为止无出其右的高峰中的高峰。民粹主义思想、社会-历史方法、刚健有力的文风,就是该学派的鲜明特色。20世纪的英美“新批评”,提倡“文本中心”,反对“情感谬误”和“意图谬误”,由此确立起其思想与方法上独一无二的标识。我们今天倡导“粤派批评”,最为核心的工作,就是应该确立自身思想与方法的鲜明特色。

“粤派批评”之所以称为“粤派批评”,其标志性的思想与方法,大概可以建立在岭南文化的历史资源之上。大致上说,岭南文化最为根本的精神,就是其民间性。岭南文化历史上几个比较重要的繁荣期,从明中期陈献章、湛若水以“贵疑” “自得”为特色的“心学”,到晚清朱次琦、康有为、梁启超以“经世致用”为特色的“实学”;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东音乐、岭南画派的成熟,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音乐、打工文学的繁荣。这些无不与来自民间的创造性发明有关。“粤派批评”应该扎根民间,从民间的文化创造中吸取思想与方法的营养,同时也要反哺民间,以最大的热情关注民间的文化创造,以此确立自身的特色。

当然,一个学派的成立,少不了一群人,还有就是凝聚这批人的一个阵地。《粤海风》是广东唯一一家以文艺评论为标榜的学术期刊,而且刊名中明确有着“粤海”二字,当仁不让,应该为有志于建设“粤派批评”的批评家提供服务。

猜你喜欢

岭南文化学派批评家
第七代批评家
岭南文化融入广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途径的研究
具有创新价值的伯明翰学派文化阐释
重“流派”、弃“宗派”与讲“学派”
广东粤语发展及岭南文化的传承保护策略探究
新岭南文化引领广州新型城市化建设的SWOT分析
论朱智贤学派:儿童心理学理论与实验的创新
《粤海风》与我的岭南文化研究
贾方舟:中国艺术批评家网是一个很好的网络平台
“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家奖”授奖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