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架桥梁,引“读”入胜

2016-12-07陈瑛

课外语文·下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阅读策略

陈瑛

【摘要】在备战高考的压力下,在快餐文化盛行的背景下,学生已经鲜有机会静下心来专心研读,探究文本的深刻意蕴。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教师要十分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把握时机,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积极倡导个性化阅读。在阅读教学中巧架桥梁,引“读”入胜。先要重视阅读的根本——“积累性阅读”, 然后传授创造性阅读的方法,提供个性化阅读的空间,进行“理解性阅读”;同时重视拓展研读,深入研讨,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提倡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引导学生收获创造性阅读的果实。

【关键词】创造性阅读;个性化阅读;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培根的经典话语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一个人在中学时代读了哪些书,又是怎样读的,注定会影响他的一生。的确,学语文的根只有扎在丰富的阅读中,扎在中外经典文学作品中,从中汲取精华,加以生发,才能有所收获。为此,新课标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份阅读参考附录,即《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把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作为课外阅读的重点。创造性阅读能力不是头脑里本来就有的,它需要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如果将文本创造性阅读和运用的能力比做果实,它需要根、茎(干)、叶的供养和花朵中共同孕育而成。本固方能枝荣叶茂、花繁果丰。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巧架桥梁,才能引“读”入胜

一、重视阅读的根本——“积累性阅读”

积累性阅读是创造性阅读的根基,它通常指“以积累感性语言材料和自然、社会知识为基本目标的语文阅读,是形成以语感为中心的较高语文能力的最重要的基础。人们最初阶段的阅读,首先应该是积累性阅读。现代中小学阶段的阅读也主要是积累性阅读”。积累性阅读其目的在于汲取读物中的知识营养,即“积学以储宝”的过程。

创造离不开积累,它是一个学习、准备、酝酿、积累的渐进过程。阅读是一种心智技能,其熟练程度与阅读量呈正比。阅读量不够,熟练的阅读技能何以形成?此外,读物内容的广度和难易程度也是来考虑的因素。《语文课程标准》在“理念”中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要求“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教学建议中特别提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的总目标,这是对积累性阅读提出实质性的要求。语文学习只是狭义上的积累性阅读,而广义的积累性阅读泛指一切知识和文化的积累性阅读,它包括课内和课外、有人指导和自主选择,纸本读物和非纸本读物等等。丰富的阅读感悟可以在广泛的阅读实践中积累。生活中,我们通过丰富自身的生活阅历和积累阅读感悟,从而促进创造性阅读的生成。

二、传授创造性阅读的方法,提供个性化阅读的空间——“理解性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正餐式的经典阅读逐步被快餐式的时尚阅读所代替。快餐式的阅读的视角有的新颖荒诞,有的具有大量的视觉冲击力的图片,如卡通、科学幻想、生活幽默等等,借此博得人们轻松一笑。因而,这种快餐式阅读让人们忽略了阅读品位和质量。

理解性阅读首先要把握文本的整体,感知文章写了什么,有怎样的思路,初步了解文本的内容和表达。然后着重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文本义,从而达到领会作者表达的观点和情感的目的。

理解性阅读主要运用求同思维。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作者与读者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对话。陆游诗云:“古人已死书独存,吾曹赖书见古人。后之视今犹视古,吾书未泯要有取”读者与作者虽然处于不同的时代,但面临的客观环境有相似点,会激起相近的情感。

三、重视拓展研读,深入研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比较阅读”

如果说理解性阅读主要是读者与作者在“对话”中求同,那么比较阅读不仅要求同,而且要辨异。它是创造性阅读必不可少的前提。所谓比较阅读,就是“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借助比较的思维过程而进行的一种积极主动的阅读”。苏教版的语文教材是按照同类比较来划分的,有的按题材分,写落日、故乡或沙漠的分为一个单元;有的按照内容分类,都是反映小人物的;有的体裁相同,都是诗歌;在阅读过程中,首先异中求同,在同一类型中寻找基本规律,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其次同中求异,辨析每篇文章的特色。比较阅读的范围可大可小。微观比较可以品味字词语句,如古人就“僧敲月下门”或“僧推月下门”做过探讨。宏观比较则可以从多方面、多层次综合比较,比如唐诗与宋词的比较、李清照南渡前后诗词内容风格的比较等。

四、提倡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探究性阅读”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创造性阅读还需要我们具有质疑、探究的精神。探究的角度可以是多层面的,比如小说文本,可以就情节、人物、环境、主题、艺术表现的各个层面进行探究。陶渊明诗云“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就是探究性阅读的典范。创造性阅读的前提是提出问题。

探究性阅读的思维有其多向性,赞美、批判,肯定、否定皆可。要珍爱学生的各种见解,支持他们对文本提出各种疑问,从而将质疑性阅读进行下去。

五、收获创造性阅读的果实——“个性化解读”

创造性阅读的最终实现,还要依靠批判性阅读。这既有对文本内容和形式的否定和反驳,也有对文本内容和形式进行肯定和补充,但着重在于评判。创造性阅读的思维特征是独创性和批判性。批判是科学前进的不竭动力。

在阅读教学中巧架桥梁,引“读”入胜。创造性阅读是阅读活动的最终目的。阅读需要深厚的积累,有了牢固的阅读基础,阅读审美认知的效果就越明显。

参考文献

[1]李德成.阅读辞典[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88.

[2]曾祥芹.阅读学新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个性化阅读阅读策略
如何实施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研究
开展郊区初中学校英语课外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巧用策略,“悦”读绘本
以阅读策略为导向的阅读教学
鱼·渔·喻:教学的三重境界
基于儿童成长,生成个性阅读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