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曾经历的人之生存
——从余华《活着》到路内《慈悲》

2016-12-06陈佳佳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福贵苯酚水生

陈佳佳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不曾经历的人之生存
——从余华《活着》到路内《慈悲》

陈佳佳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路内,作为70后作家,三十余岁才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少年巴比伦》,自此横空出世,相继发表“追随三部曲”之第二部和第三部,文中叙述松弛、野性、自由,围绕青春成长题材的炫技式写法,一度成为美国亚马逊亚洲文学最受欢迎作家之一;而《慈悲》的发表,作者的眼光不再局限于少年的青春成长史,而是更加广阔的历史视野,从三年自然灾害到上世界9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横跨50年的时空;从主人公十二岁到五十多岁下岗,三代人的工厂生存浓缩于12万字,继余华《活着》之后,又一部讲述生存之作,再次唤醒人们对于苦难、对于死亡、对于生存的历史记忆,也让80、90后们再一次体验不曾经历的人之生存。

《慈悲》叙述的是一个工厂和几代人的故事。水生因为家庭穷困而逃亡城里的叔叔家,后在一家苯酚厂当起了工人,跟着厂里师傅学习技艺、为人,帮助部门里的困难员工申请补助,其间水生叔叔酗酒过度离去、回老家送葬、收养兔唇女儿复生、妻子肝硬化离去等家庭变故,师傅骨癌去世,李铁牛与汪兴妹的暗合被揭发,漂亮的汪兴妹被淹死,根生的因踢了一脚阀门而坐十年牢出狱后继续忍受宿小东等兴风作浪、终不堪人出言不逊于汪兴妹而动手伤人自己却上吊自杀,宿小东的投机取巧一度风云,乡下堂哥土根的艰辛、发家和落败……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名字几乎都带一个生字,水生、玉生、根生、复生……看似说生,其实却是讲死的故事。每天出入苯酚厂,呼吸的是污染的空气,大都会得癌症,病死是这里工人的必经之路;死亡早已注定,仿佛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早已规划好了“生”轨迹,不容反抗;不由让人想起余华的《活着》,福贵的一生就是在不停的经历死亡,十余万字十多人的死亡,“死亡”就像一个魔咒,生活在这个特殊时代的福贵无法挣脱;路内和余华写的都是特定时代下的中国苦难,人们在受难中的隐忍与平静、慈悲与超脱。

路内的“追随三部曲”可能会被评为“砖头式”小说,而《慈悲》则一改松散、野性、自由的写法,以一种内敛、审慎的态度叙写父辈的苦难历史,是一部以精短篇幅构成的“菜刀式”作品。叙事笔调冷静克制,整部小说色调都是沉重阴暗的,读来让人唏嘘父辈生存之悲凉沧桑,感叹平静生活的来之不易。《活着》讲述了福贵充满灾难和死亡的一生,父、母、子、女、妻、婿、孙七人的非正常死亡以及家庭之外的龙二、春生等人非正常死亡,他所经受的苦难是超越了政治、民族、文化的局限,是一种恒在的苦难,无法逃避,与生俱来。所表现的不只是苦难的宿命,而是人在这种宿命苦难面前的态度,即人性的态度。《慈悲》里也描写了很多人的死亡,有的凄惨有的怪异有的无奈,死亡如同幽灵一般笼罩着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水生的父亲饿死在逃荒的路上,母亲淹死在寻找父亲的途中,叔叔酗酒闷死在回家的沟边,师傅因为骨癌而离去,无法生育的妻子死于肝硬化,师兄根生十年刑满后经商被骗而上吊自杀,员工汪兴妹淹死在逃跑的途中,段兴旺无钱治疗鼻咽癌而拔掉管子自杀……与余华那么类似,十余万字,写尽了死亡,没有悲天怆地的哀悼和极度沉痛的呻吟,只用一种冷静的语言进行直白的叙述,有时甚至是一言以蔽之,死亡在这里如同日出日落再平常不过。

故事中的人物时刻面临着死亡的困境,活着的意义变得虚无以至于荒诞,这也是路内黑色幽默的一种表现手法,苯酚厂的老工人,退休两三年就会因为得肝癌而死;只是为什么在苯酚厂上班时不会有癌症,要等到退休才会呢?路内解释:苯酚厂的苯有毒,天天和苯在一起,身体会产生抗体,适应就没有关系;但如果退休,没有苯了就会生出癌症。如此解释不禁令人心生无奈。那就不退休,可最终会累死在车间。不论如何选择,都无法逃脱死亡的命运。师傅去世之后,水生被分到车间滚原料桶,这是一种很低级很辛苦的工种,妻子很不喜欢他从事这个活计,但是在一次比赛中他赢得了滚桶赛冠军,得到两个暖水瓶做奖品,妻子又很期待每月都有滚桶比赛。这种情节读来让人心酸无比,在极度贫苦的生活状态下,人的行为和心理都有着一种悖论,在荒诞的现实中草草地活着。

路内的编辑走走认为《活着》与《慈悲》是有相似之处的,而最大的不同就是一代人与另一代人的区别。“在余华的作品中,好死不如赖活,活下去是人的最大信仰,而在路内的小说中,每个卑微的人,都有他的底线,人永远是端端正正坐在那里的。即使两部作品中同样面对了许多人的死亡,但其背后含义并不相同,这也许是一代人和另一代人对‘生’的不同看法。”福贵是余华塑造的一个受难者形象,以一种顺应与平静的态度去对待命运,他的“活着”是一种乐天知命的超然态度,也是一种质朴的态度,他只要活着,自然地平静地承受着这生命之轻。而《慈悲》不仅仅讲述了饥荒悲剧,书写了工人的生活困境,更刻画出了经过生活底蕴沉淀后的这一辈人的精神图景。叔叔对水生说要留点饥寒作为家底,妻子则说穷人虽没有读过书,但是必须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死了要有死了的样子,要有家教。师傅曾说:“是根枪就要立起来”。工专毕业的水生能言善辩、审时度势,一次次的为困难工友们申请补助,却从来不为自己申请;有工友提出调换工作等请求,也总是竭尽所能的帮助;他还积极为“文革”期间受迫害断腿、生活没有着落的根生申请了一年的补助,解决了他一时的生活困境;而其中他自己则经历了几位亲人离世及收养女儿、女儿做手术等重大家庭变故,看似波澜不惊的生活表层处处深藏暗礁和险滩,水生巧妙地运用“家教”、“慈悲”度过了一场场人生的劫难,用一己之力、一己之善守护着家人和工友们的生存和尊严。路内笔下的水生在亲人和师傅的教导下在“家底”和“家教”的指引下,过着的是一种有底线的生活,让自己身边的每一位工友获得应有的尊重和呵护,是一个当代普通人基于共同的艰辛生活、而实实在在的慈悲,而不是高高在上的、俯视的、悲悯式的拯救与施舍。《慈悲》构建的是一种平等互爱、不慕富贵也不畏穷苦、安然处世的中国式慈悲,小说以女儿复生在祖坟前跃动、弟弟云生看破生死眅依佛教、水生将妻子玉生和父亲魂灵带回老家安息来结尾,也是一种对传统的回归与对“家教”的传承,也是中国式“慈悲”的另一种诠释。

陈佳佳(1987-),女,汉族,湖北黄冈,硕士研究生,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

G634

A

1672-5832(2016)05-0074-01

猜你喜欢

福贵苯酚水生
余华《活着》的人生底蕴
基于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酚》教学案例
在痛苦中寻找希望
血和泪
基于科学实证的主题式实验教学研究
互助
互助
苯酚—吡啶—茚满三元混合物系制备化工中间体的工艺研究
采用探索教学法设计“苯酚”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