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方方新写实小说的“死亡”意识

2016-12-06孙忠玉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山东师范大学方方死亡

孙忠玉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 济南 250000)

浅谈方方新写实小说的“死亡”意识

孙忠玉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 济南 250000)

方方的大多数作品中都与死亡相挂钩,方方仿佛在用死亡的形式诠释着她对于生命的理解,死亡是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话题,以多种形式赤裸裸的将死亡这一主题活生生的摆在读者面前,方方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描述着“死亡”,关注着底层人的命运。

方方;新写实小说;死亡意识

“新写实小说”产生于80年代中期,1989年,江苏《钟山》杂志第三期开始倡导并提出“新写实小说”这个名称,在“新写实小说大联展”这个栏目的“卷首语”中概括了其理论的创作特点“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方方更是在新写实小说中大放异彩,她以自己独有的方式挖掘现实生活的土壤,几乎是把现实生活撕开给人看,看到了人们内心世界的痛苦挣扎,在无奈的生活中辗转反侧,这里的生活不再如小河流水那样平静,而如大海那般不时惊涛骇浪,几乎每个人都是在生活的夹缝中摸爬滚打跌倒着前进,以一种近乎残忍的真实挑战着读者的心里承受底线,让读者一颗悬着的心始终难以放下,下面就结合着方方的几部小说谈一下方方的死亡意识。

1 死亡的阴沉笼罩

“死亡”往往承受着或悲壮或惨痛的生命意义,而方方似乎并未像司马迁一样在探寻“重如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死亡的价值,在她笔下死亡仿佛成了一种人生常态,虽无人生价值可言,但也显示了作家对于现世人生的关怀和探究生命意义的执着。

方方的小说《风景》可以说是过多或少都将人置于死亡的笼罩之下,最主要的原因是他采用一种把亡婴作为叙述者的陌生化的视角,方方以一个只活了半个月大的婴儿作为叙述者讲述他活着的亲人们沉重苦涩的人生,这种叙述方式不仅给人们一种陌生化的感觉,同时也带来一种讽刺的艺术效果。小八子可以穿越时空客观敏锐的看着父母以及哥哥姐姐的灰色人生。他可以冷静的看待二哥的死亡:“二哥愉快地在这轨道上一滴一滴地流尽鲜血而后死去。”对于二哥的死多少会让读者有些痛心,但是采用这样的叙述方式又给人些许云淡风轻的感觉。二哥是河南棚子一家十一口最光亮的生命形式,可是作者却将他的命运终结为“死亡”,一个追求着文明抛却了粗鄙的生存形式的“文明”青年,当他爱情幻灭的时候,他只能选择的生命形式只有死亡,二哥用死亡证明了他对于杨朗的爱,同时也证明了摆却粗鄙的艰难,下层人无法摆脱的生存困境。而七哥永远爱着的“十四岁”女孩够够也在独眼老翁的三言两语中结束了生命:“前天下午,一个女孩被火车碾了,不晓得是不是她。”所有人都能够去死,唯独不能死的够够然而却只能永远是十四岁。一个最美好的年龄最美好的心灵如游戏般躲藏了起来,人世间原本粗鄙,美好的东西往往是过眼云烟,转眼即逝。死亡似乎成为艰难悲苦人生的一种解脱。正如,小八子眼中的亲人们的生生死死,活着的人在生活中艰难爬行,而死去的人,却因生者的艰难困苦而感到死去的欣慰。《风景》中几乎所有的人都在死亡的阴影的笼罩下生存,当所有的“死亡”都沉浸在血、泪之中的时候,方方小说中的“死亡”是这样的冷静,它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死亡”,在这里“死亡”成了一种沉重困顿人生的解脱。

2 死亡的荒诞色彩

方方一方面沉重的写下“死亡”,而另一方面方方用机智中带有荒谬的笔墨描述着“死亡”,“死亡”在方方灰色的人生风景中呈现出一种荒诞的色彩。

在《白驹》这部小说中,“死亡”的形态被作者定格成了多种形式,这里的死亡具有多义性、模糊性、荒诞性的色彩。小说一开头就围绕“青年王小男”偶遇车祸死亡而展开情节,而仅仅是王小男的死亡就被作者阐释出了多种可能性。一是自杀,二是殉情,三是舍身救人,四是舍命追钱。方方在每一次找到了死亡原因的结果之后,往往会有新的发现将前一个结论推翻,所有种种几乎是一种游戏的心态看待这种死亡,作者仿佛在有意对这种死亡形式做出某种多义性的阐释,最后将死亡总结为生命形式的偶然性,同时也显示出了荒诞生命形式的悲哀。作者似乎在试图从多个角度去探索“死”对于生者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王小男对于整个小说来说是个可有可无的小人物,但他的突然死亡却影响着活着的人的价值判断、生活以及命运等等。王小男无论是自杀、殉情还是舍身救人,亦或者舍命追钱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生者。夏春冬秋对王小男死亡原因的探求同时也是人生意义的追求。这些或许正如小说题记所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用他的睿智在几千年前就给了我们一个人生态度,但是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人类似乎越来越迷惘,丧失了最基本的价值追求。

3 向死而生

“死亡作为此在的终结存在这一存在者向其终结的存在之中。”——向死而生,用死亡来叩问生命的意义,这正是方方探索死亡、表现死亡的本意。

方方小说中“死亡”所带给我们的震撼,很难让我们相信这就是生活的原生相,方方小说中的“死亡”虽然看起来平淡如水、冷静客观,但是她的小说中的一系列的死亡事件,无论是对生者还是死者都有一种浓厚的宿命的味道。偶然、无常等等这些不确定的因素总是神秘的将人置于无形的命运的掌控之下,难以自拔。方方小说中人物的突然死亡,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生活的变数。人作为大自然的永恒流变中的一个偶然产物,命运之无常多变也可以被解释地合情合理了。生命的脆弱、命运的无常、无法把握性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肉体的有限、生命的无限,生命长河无止境,但是每个人都可能突然遭受变故,经历没有明天的一天。方方在小说中刻意安排着各种死亡,在一定程度上她是在努力探求“死”到底意味着什么,无论是小说中的主人公还是小说中的匆匆过客,“死”往往很大程度上可以深刻影响着活着的人的价值判断和生活方式。凡活着的人都无法参透死后的神秘,方方却用神来之笔,模糊了生与死的界限,在生与死的夹缝中思考人生,鞭挞人性,赤裸裸地揭示死亡尽管看起来冷酷无情,同时也显示了作者方方对于生命的思考与关怀。

[1] 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2] 李俊国.方方短篇小说综论,在绝望中涅槃—方方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3] 刘建秋.解读方方小说的死亡叙事[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3,05.

[4] 李杭春.中国“小人物”风景——方方《风景》读法一种[J].小说评论,1989.

[5] 张元珂.方方小说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0.

孙忠玉(1991.3—),女,汉族,山东枣庄,在读研究生,山东师范大学,文艺学。

I206.7

A

1672-5832(2016)05-0007-01

猜你喜欢

山东师范大学方方死亡
80年代款的媳妇
圆圆和方方
山东师范大学学生垃圾分类基本素质探究
圆圆和方方
A Study on Three Teaching 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杜传成、晋景、郭珍珍、李晓雯作品
隐身
山东师范大学各学院女篮队伍体能的研究
美剧“死亡”,真相不止一个
我经历了一次“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