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睾丸固定术治疗小儿腹腔型隐睾的疗效分析

2016-11-30马立东李春雷张娟周福金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7期
关键词:疗效分析

马立东+李春雷+张娟+周福金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睾丸固定术治疗小儿腹腔型隐睾的疗效分析。方法 100例小儿腹腔型隐睾患儿,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0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 观察组采用腹腔镜睾丸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术中术后各项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优良率为96.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睾丸回缩、阴囊水肿、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睾丸固定术治疗小儿腹腔型隐睾效果更佳, 能够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小儿腹腔型隐睾;腹腔镜睾丸固定术;疗效分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7.111

小儿隐睾是儿童常见疾病, 特别好发于早产儿, 属于小儿先天性泌尿生殖系畸形, 对患儿的生殖系统危害极大。临床多数隐睾查体时可触及, 但仍有约20%的患儿可能为腹腔型隐睾、睾丸发育不良或缺如等[1]。为了避免隐睾的进行性病变危害其生育功能, 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 但术式的选择存在争议。泌尿生殖系统的解剖特点决定了腹腔镜治疗泌尿生殖系畸形具有明显优势, 其视野开阔, 能够准确探查普通检查中难以发现的隐睾, 暴露常规开腹手术无法显露的部位[2]。本研究采用腹腔镜睾丸固定术治疗小儿腹腔型隐睾, 现具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本院外科治疗的100例小儿腹腔型隐睾患儿,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0例。观察组年龄1~11岁, 平均年龄(3.9±2.4)岁;对照组年龄1~12岁, 平均年龄(4.1±2.7)岁;所有患儿均符合腹腔型隐睾诊断标准, 睾酮(T)和卵泡生长激素(FSH)等激素检查低于正常值, 体表查体无法触及隐睾, B超提示为腹腔内睾丸;其中左侧隐睾45例、右侧隐睾34例、双侧隐睾21例;排除有染色体疾病者。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 观察组采用腹腔镜睾丸固定术治疗。腹腔镜睾丸固定术: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 取头低足高位, 以三孔法为主要操作方法。在脐下缘位置作0.5 cm切口, 置入5 mm Trocar, 建立人工气腹, 气腹压力控制在 8~10 mm Hg(1 mm Hg=0.133 kPa), 于患侧麦氏点和腋前线交叉的位置作为主操作孔, 另一侧麦氏点与腋前线交叉位置作为辅助操作孔, 两孔各置入3 mm Trocar。确定隐睾位置、明确输精管和精索血管的走行, 对睾丸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用电凝钩离断睾丸引带, 距离输精管和精索血管约1 cm处行电凝钩游离, 游离精索血管、输精管, 使精索充分松解, 直至睾丸到达对侧内环口无明显张力, 于患侧阴囊中份皮肤作横切口约1 cm, 将皮肤与肉膜游离约1.5 cm腔隙形成囊袋, 将睾丸、精索、输精管牵引至阴囊肉膜囊袋内, 行固定缝合, 在腹腔镜下关闭内环口。若睾丸不能牵引至对侧内环口者, 可游离精索后切断精索血管, 保留输精管及其伴行血管[3, 4]。所有患儿术后随访6~12个月, 观察有无睾丸萎缩、位置变化、血运情况等。

1. 3 疗效判定标准[5] 发育良好:睾丸位于阴囊底部, 弹性佳, 较健侧睾丸略小10%~20%, 超声提示睾丸内血供正常, 无萎缩;发育一般:睾丸位于阴囊中部以上, 体积约为健侧20%左右, 超声提示睾丸内血供正常;发育差:睾丸体积明显缩小, 无弹性, 超声检查显示仅有部分血运。优良率=发育良好率+发育一般率。

1. 4 观察指标 观察术中及术后各项指标, 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 以及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包括睾丸回缩、阴囊水肿、切口感染。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手术优良率为96.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儿术中及术后各项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睾丸回缩、阴囊水肿、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腹腔型隐睾在小儿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研究显示, 隐睾患儿在出生15个月左右生精细胞直线减少, 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无精症, 严重威胁患儿的生育功能。因此, 临床一旦确诊应立即手术治疗。由于腹腔型隐睾的体积小, 位置隐蔽, 且B超检查容易受到肠胀气的影响, 使得检出率较低, 因而术前常无法明确隐睾位置, 影响了开腹手术的切口位置选择, 增加了手术的盲目性, 降低了术后疗效的发挥。腹腔镜克服了传统开腹手术的缺点, 通过内置镜头全面探查腹腔内情况, 明确隐睾的位置、形态、周围组织等, 手术操作更为精准, 不仅缩短了手术时间, 减少了术中出血, 且利于患儿术后的早期恢复, 从而获得了满意的疗效[6]。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手术优良率为96.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0%(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睾丸回缩、阴囊水肿、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 腹腔镜睾丸固定术治疗小儿腹腔型隐睾的疗效显著, 成功率高, 并发症发生率低, 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路平.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腔型隐睾的临床疗效分析.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 28(15):2025-2026.

[2] 罗树友, 李新宁, 石群峰.保留睾丸引带在腹腔镜小儿腹腔型隐睾手术中的应用.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1, 16(8):632-633.

[3] 王宏利.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腔型隐睾的效果研究.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23):7-9.

[4] 杨屹, 侯英, 陈辉, 等.腹腔镜治疗不可触及型隐睾222例.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2, 27(11):843-845.

[5] 廖凯男, 彭强, 卞则栋, 等.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腔型隐睾疗效及安全性评价.四川医学, 2016, 37(3):324-326.

[6] 汪志华, 韦勇杰.腹腔镜下隐睾下降固定术与开放隐睾手术治疗高位隐睾的对比分析.临床医学, 2015, 35(10):73-74.

[收稿日期:2016-08-11]

猜你喜欢

疗效分析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胸椎骨折治疗中的价值探究
经皮肾穿刺治疗梗阻性肾积水的临床疗效分析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初步分析与报道
不同出血量采用小骨窗开颅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对比研究
支架结合微弹簧圈技术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观察
胶原酶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2769例临床分析
甲状腺癌手术72例临床疗效分析
依替米星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老年支气管扩张患者感染的疗效分析
血浆置换在重型肝炎治疗中疗效分析
以米托蒽醌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脏器毒性和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