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创造性教育 培养创造性人才

2016-11-30顾源泉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8期
关键词:实施培养

顾源泉

【摘要】创造教育关注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创造素质,培养创造性的人才。由此可见创造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进行教育观念、人才观转变的同时,着力构建创造教育课堂教学模式,营造创造性的教育环境,减少创造型教师队伍,培养创造性人才。

【关键词】实施 创造性教育 培养 创造性人才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114-02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造性教育史在创造型管理和学校环境中有创造型教师通过创造型教育方法培养出的创造型学生的过程。创造教育关注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创造素质,培养创造性的人才。由此可见创造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进行教育观念、人才观转变的同时,着力构建创造教育课堂教学模式,营造创造性的教育环境,减少创造型教师队伍,培养创造性人才。

一、营造创造性的教育环境

创造,即代表一种实际的本事和能力,也反映一种精神和思想状态,它不能光靠说理教育就能形成,而主要依靠环境的熏陶与潜移默化的干扰。环境和氛围是一种无形的,在一个群体中人们互相影响导致同化的力量,一个人置身于该群体,耳濡目染,日久天长,就会熏陶而形成共同的风尚与气质。因此,有意识培育、营造一个整体化的环境,杜宇形成创造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设创造型教师队伍

在实施创造教育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没有高素质的创造型教师,就培养不出具有创造力的学生。因而学校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常抓不懈,“抓骨干教师,带动全体;培养青年教师形成梯队”。

另外,研究适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模式是非常重要的举措,比如语文教学上的“自主交互式”语文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比较抽象的教学理论,转化成教师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实施方案,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益。教学模式搭起了一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为日常教学提供一个比较完整的框架。“自主交互式”模式是在课改期间,经过不断的实践、反思和研究,提炼出来的适合我校小语课堂教学实际的一种基本的教学思路。它不仅代表着我校小语课堂教学发展的一个方向,也正体现了我校课改的一个阶段性成果,更凝结了语文一线教师的智慧和汗水。

“自主交互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是指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知识、发展智能、完善人格。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人人都有参与和发展的机会。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自议、自得,强调学生独的阅读体验,实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致力于让学生在在参与中获得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参与动手、动口、动脑,完善他们的语文基础知识结构。通过读,能背诵课文,积累语言材料;通过思,能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品味文章的思想内涵;通过记,能消化吸收课文中的字、词、句、段、篇等知识要素。同时,在参与中发展智能、在参与中发展智能。

“自主交互式”语文阅读模式存在这样的特征即情境性、问题性、问题性、合作性、指导性、反馈性的特点。教学中教师抓住自读自悟,在学生认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相关知识,理清层次,感知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边读边想,画出不明白的地方,整理读书中产生的问题,及时写出读书的感受和体会。当学生有了读书的感受和体会,产生了疑难问题,教师要引导他们随时与周围同学进行交流、展开讨论。其间,教师还要适时进行字音订正,强化生字学习,采取多种形式了解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学生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获得了一些知识、体会,同时也会产生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样就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交流大胆谈收获,用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在小组中充分交流,交流自己的意见与学习体会、成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合作学习,集思广益,把学习内容引深、拓宽,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实现高效的学习。

接下来,要引导学生围绕课文重点,精读探究。这一环节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重视课堂生成,提倡精讲多读。让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能,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能够引起学生热烈的讨论,体现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敢于表达,乐于表达。

抓住拓展,结合整体深化提高,让学生的阅读化零为整,融会贯通。让孩子把课内学得的知识延伸到课外,学以致用。当然,各学校的实际不同,教学模式也要结合实际灵活运用。

三、构建创造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在全面启动创造教育的研究中,学校要努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构建“发展——探索——创造”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应该是:“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线”,充分体现了“核谐、主动、探究、开放”的教学思想。在研究中采取“单科突破——全面辐射——区域推广”的点线面策略。是全体教师掌握模式的主导思想和核心内容,正确运用这一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但在实施中也不要唯模式化。教师课堂教学能体现创造教育思想。放手让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创造力。因此教师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

另外,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品质尤为重要,让学生喜欢从书中质疑,会发现问题、会提问的品质,建立自主探索知识的模式。

总之,实施创造性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要从学校教育的点滴之处入手,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我们的创造性教育要有春雨般润物细无声的魔力,在无形的,有心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宝书,李蝶娜.小学创新教育实践探索[J].创新教育实践研究,2009(2).

[2]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组.阅读教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2012.

猜你喜欢

实施培养
品三口而知味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