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剧与声乐教学的互动性研究

2016-10-27沈德鹏

艺术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民族歌剧民族声乐互动

沈德鹏

摘 要:我国民族歌剧与民族声乐相辅相成,二者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保持着良好互动的关系。在现代化的教育背景下,我们需要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有效地结合民族歌剧,分析我国民族歌剧与民族声乐教学互动中所存在的问题,对民族歌剧理论教学进行加强,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专业教学,全面促进学生民族歌剧演唱能力的提高。这样才能使民族歌剧与民族声乐的良好互动关系得以保持,从而建立起一个艺术形态与艺术构架更为成熟与完整的民族声乐学派体系。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民族歌剧与民族声乐教学互动中所存在的问题,对两者进行教学互动的具体措施进行了探讨,望与广大同行进行交流。

关键词:民族歌剧 民族声乐 教学 互动

从广义上讲,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包括了传统的民族声乐,它是从我国戏曲、曲艺和民歌发展而来的。还有就是近现代在传统民族声乐基础上融入西方音乐理念、现代化声乐艺术理念与方法而衍生出来的现代化民族声乐艺术;从狭义上讲,民族声乐即我国现代化的民族声乐艺术。在所有表演类艺术中综合性最强的就是歌剧,歌剧由于具有较高规格的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而受到了人们的喜爱与认可。无论是哪个时期的作曲家,抑或是不同类型与不同风格的歌剧,都力图采用歌剧的方式来使我国民族的气质与精神得到彰显,充分突出了民族性的主题。对我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不难发现,其与我国的民族声乐是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高等院校中,民族声乐教师作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引导者,应当从根本上认识到我国民族歌剧对民族声乐发展与进步的意义与重要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科学、有效地结合民族歌剧与民族声乐教学。

一、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现状分析

1956年,沈阳音乐学院在全国最早设立民族声乐专业,在老一辈教师的努力下,培养出了一批至今还活跃在舞台上的艺术人才,如沈阳音乐学院的刘辉院长,以及朱玉教授。为我国现代民族声乐教学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之后,各大专业艺术院校也先后开设了民族声乐教学与专业。我国的现代民族声乐教学也从此走向了系统化、科学化的发展道路,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为我国民族声乐事业培养出了如:才旦卓玛、德德玛、彭丽媛、李双江、阎维文等大量的家喻户晓的民族声乐歌唱家。民族声乐是我国音乐艺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该类系学生学习民族声乐必备的专业技巧。民族声乐教学重在通过授予学生基础乐理、各类演绎形式的发声技巧、各种题材作品的表现手法等知识,提升学生在包括民歌演唱、戏曲演绎、曲艺展现等方面的民族声乐应用能力与创新水平。然而,随着我国音乐艺术文化体系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声乐教学环节出现了一些不足与问题。教师在民族声乐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不同方面的偏颇与缺陷。

首先,部分教师在民族声乐教学安排中过于注重对学生进行声乐技巧的培训,包括演唱的气息调整、音高控制、节奏把控等细节;使学生长期专注于民族声乐的“唱技”,忽略了民族声乐作品原本的艺术目的以及文化价值,无法真正通过民族声乐的演唱实现民族声乐题材的社会效益。其次,教师在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模式等教学环节上存在单一、固定的缺陷,例如,在进行民族声乐的常规教学课堂中,教师一般遵循“理论—欣赏-评价-演唱”的模式开展教学,在考核环节中,使学生在既定范围内抽取民族声乐作品进行现场演唱等;长期固定的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形成练习效应,不仅无法拓展学生在民族声乐中的知识范畴,同时将对学生在民族声乐应用与创新方面的能力提升造成消极影响。

二、民族歌剧的艺术价值与教学意义

歌剧最早起源于16世纪的佛罗伦萨,是一种集演唱、表演等艺术形式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现途径。中国民族歌剧在一般性概念上与西洋歌剧相似,同样希望通过以一定文化背景为基础的演唱与表演等方式表达各种文化情感。从民族歌剧的艺术价值上看,“民族”的特性给予该表现形式以风格迥异的人文价值,既代表了不同区域的社会人文风俗风情,又是劳动人民在实践与创造过程中的艺术结晶。

从我国的音乐艺术教育实践上看,民族歌剧教学一直以来并未受到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青睐与重视。首先,民族声乐教学重在“民族”与“声乐”,广大教师希望更多地提升学生的声乐技巧水平;而民族歌剧在此作用上则具有边缘化甚至本末倒置的嫌疑。其次,民族歌剧的演绎并非仅仅把握了声乐技巧则能顺利完成的,而民族声乐领域的教师并没有将民族歌剧演绎所要求的认知水平与应用能力教学列入主要的教学计划中。然而,民族歌剧作为以民族作品演唱为主体的综合性艺术表现形式,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水平更高的民族声乐技巧实践平台,同时也具有发展学生综合艺术表现能力的优势。民族声乐教学实践中对民族歌剧元素的忽视对学生的发展以及我国民族声乐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当学生在本科系统的学习两年到三年的声乐基本功后,就要逐渐接触中国歌剧作品,众所周知,歌剧作品的演唱是一个要求有着高度综合性的演唱技巧才可以,它不仅仅只限于歌唱,他要求歌唱者们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学会主动的思考,学习歌剧片段的时候,要充分了解歌剧的时代背景,人物关系,人物性格的分析,还要了解所演唱的片段的剧情前后的连接还有人物对唱、重唱时的心理分析等等。这些都在充分锻炼一个学生不只是如何自身演唱,而且还要注重如何与其他演员的交流,而不是只把歌谱上的歌词音高完成下来,机械而又麻木的演唱,甚至出现演唱情绪与剧情及其不符的怪相中去。

三、促进我国民族歌剧与民族声乐教学的互动发展

从上文论述中可知,我国民族声乐教学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包括教学方法、教学重心、教学考核等方面的瓶颈,限制了学生综合艺术表现能力的提高,也阻碍了我国民族声乐的进一步发展;而通过对民族歌剧的了解可知,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平台有助于民族声乐教学突破发展瓶颈,通过将民族歌剧与民族声乐教学进行融合与互动,实现二者的双向创新与发展。笔者经过教学观察与专业反思,尝试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分析促进我国民族歌剧与民族声乐教学互动发展的有效之策。

1.以声乐专业为基础,提升学生对民族歌剧的认知水平

将民族歌剧融合进民族声乐教学中,并非是“重此轻彼”或者“重彼轻此”的过程。在民族声乐教学体系中,促进学生民族声乐水平的发展是教学的永恒主题;民族歌剧作为综合性的艺术表现舞台,是民族声乐更高程度发展水平的体现。因此,教师必须仍然首先关注学生的民族声乐技巧;以经典民族歌剧《刘胡兰》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仍应首先强调山西民歌在演唱方面一般性特色;以歌剧的具体分段进行详细的声乐解析,如《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的呼吸与共鸣的技巧以及对演唱过程中吐字强弱、衔接快慢等方面的应用分析;只有保证学生达到最基本的民族声乐演唱专业要求,才能为其进一步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另外,在完成民族声乐基础教学的条件下,教师应首先提升学生对民族歌剧的认知水平。其中,民族歌剧的认知教学应主要包括歌剧的由来与特色、我国民族歌剧的文化历史背景及其发展现状、民族歌剧的主要构成部分以及民族歌剧的演绎与创作方式等。在该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避免采用“演讲式”教学模式,可通过结合案例、现场演示、即兴小歌剧等活动提升学生的民族歌剧认知水平。中国歌剧中有着结构紧密的剧情走向,以及各个角色之间的矛盾冲突,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们去主动的了解歌剧剧情,人物关系的脉络走向,让学生与教师共同探讨人物的心理以及演唱时的二度创作。不仅仅要会演唱自己的唱段,要对其它的角色演唱都要有所熟悉,只有这样提升了学生对歌剧的认知水平,不知不觉中,学生们的综合实力也就潜移默化的增强了。

2.将民族歌剧融入民族声乐教学中,各择侧重协调发展

在完善民族声乐教学以及民族歌剧基础教学的情况下,教师应各择侧重地将民族歌剧适当融入民族声乐教学中。通过“各择侧重”促进民族声乐与民族歌剧的协调发展主要指教师在融入民族歌剧元素的过程中,要以民族演绎题材为基础把握每一次教学环节的发展重心。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沈阳音乐学院及全院师生力量复排歌剧《星星之火》,在北京的国家大剧院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全体演职人员都由我院师生完成,歌剧表演是一门综合的舞台表演艺术,不只要唱好,而且还要有形体艺术、台词艺术、只有这样才能从各个侧面反映出人物的特点。在整个歌剧排练的过程中,全体演员练习台词朗诵,形体表演,在导演的调配下,团体合作,各个学科跨专业合作,这些,是在平时的教学环节中前所未有的,通过了这一次综合的歌剧排演,让我院师生在整体的综合专业水平以及舞台实践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由此可见,若教师意欲检验以及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则应在演绎过程中结合歌剧的表现与渲染要求,对学生的具体词句的发声与表现技巧进行重点观察与评价;若教师重在发展学生在歌剧中对民族声乐的应用能力,则应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可见,协调发展的目的在于避免由于民族歌剧与民族声乐教学的不科学融合而导致的“双重目的失效”教学误区。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民族声乐教学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并为我国民族音乐艺术体系的构建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各类专业人才。然而,民族声乐教学在发展的现阶段存在许多包括“专业多度教学”、“教学模式单一”等在内的发展误区,对民族声乐的发展前程构成阻碍。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和人民的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专业音乐院校以往培养出来的光靠声音技巧和单一话独唱演出形式的学生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文化市场了,而要培养出有综合实力的歌唱演员,颇具表现性与综合性的民族歌剧则具有丰富以及活跃民族声乐教学的成效;因此,民族声乐教师应以实际教学为基础,融合民族歌剧元素发展民族声乐教学,让中国歌剧在我国民族声乐教学中去传承,在传承中发扬光大,进而取得二者的共同进步与繁荣。

参考文献:

[1]张蕊.关于中国民族歌剧对中国声乐教学影响的探析[J].音乐大观,2014(5).

[2]王颖.中国民族歌剧实践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J].2013(3).

[3]石尧尧.我国原创民族歌剧对高等民族声乐教育的价值与意义[J].艺术研究,2015(1).

[4]匡祎.论我国民族歌剧与民族声乐教学的互动[J].音乐生活,2015(06).

作者单位:沈阳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民族歌剧民族声乐互动
民族歌剧创作的往日辉煌与现实危机
新时期下民族歌剧发展思考和建议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
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与方法
探究我国音乐发展的“多元化”
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基本问题分析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浅论西洋歌剧对中国现代民族歌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