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歌剧创作的往日辉煌与现实危机

2017-03-18沈丹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民族歌剧危机

沈丹

摘 要:民族歌剧是我国歌剧创作的一个重要类型,民族歌剧在其六十余年的发展历史上,既展现了中国歌剧家的天才创造,为人类歌剧艺术做出了杰出贡献,也在当下多元歌剧生态中遭遇到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为此,对民族歌剧的辉煌历史、主要经验和当下状态做一番总结和反思,为其本体形态特征中可能存在的若干征候做一番号脉问诊,以利于它的未来前途和健康发展,便是本节所承担的学术使命。

关键词:民族歌剧;辉煌;危机

中图分类号:J6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6-0077-01

中国歌剧创作的基本经验大致概括为“广纳博收的艺术胸怀”、“以我为主的创造意识”、“贴近时代的题材选择”、“剧、诗并茂的剧本文学”、“鲜明浓郁的民族风格”、“声乐为主的歌剧范式”、“如歌旋律至上的音乐思维”、“雅俗共赏的审美取向”和“形神兼备、歌演俱佳的表演艺术”。

一、独有音乐戏剧性思维对人类歌剧艺术的贡献

我国民族歌剧在音乐创作上的主要特征,是运用戏曲板腔体结构创作主要人物核心咏叹调,以揭示歌剧主人公的丰富情感、复杂心理层次及其内在冲突。这种为中国人、中国戏剧、中国戏曲和中国歌剧所独有的音乐戏剧性思维,与西方歌剧、中国的正歌剧以及其他歌剧类型之以主题贯穿发展为主要手段的音乐戏剧性思维相比,既在音乐戏剧性展开的方式上大异其趣,又在歌剧审美的实际效果上异曲同工。当然,除了将板腔体结构创造性地运用于歌剧音乐之外,民族歌剧同时也在宏观音乐结构和音乐戏剧性展开方式上借鉴了西方歌剧音乐的主题贯穿发展手法;与此同时,又在歌唱和表演艺术方面,也将中国的民族唱法与西方的美声唱法(特别是新时期以来)、中国戏曲的写意表演美学与西方歌剧和话剧的写实表演美学有机融汇起来,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歌剧艺术的表现体系。

有鉴于此,我们认为,我国民族歌剧所独有的上述特点,非但为它在中国歌剧史上赢得了最为光芒夺目的荣耀,更是中国作曲家、歌剧表导演艺术家对于人类歌剧艺术发展的最大贡献所在。征诸世界歌剧史,尽管法国人、英国人、德国人、东欧北欧人以及美国人等,在摆脱意大利歌剧模式、创造具有本国特色的歌剧艺术方面做了长期努力和艰苦探索,并且各自有所创造、有所建树,也曾诞生过众多有世界影响的大师和杰作;与之相比,我国民族歌剧至今依然难以望其项背。然而,就丰富和拓展歌剧音乐的戏剧性展开方式和思维而言,就彰显歌剧表导演艺术的民族文化特征而言,它们的贡献,则未必能与我国民族歌剧相比。因此,我国民族歌剧的这个特点、这些优势、这份荣耀,足能让我们引以为豪,既不应轻易忘却,更不该弃如敝屣。

二、“一脉单传”背后的深层局限和潜在危机

就创演的实践说,从80年代直到新世纪最初十年,偌大一个中国,全国有数十家歌剧院团,在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真正创演民族歌剧的院团只有总政歌剧团一家,奉献出有全国影响的优秀剧目,也仅《党的女儿》和《野火春风斗古城》两部,我们反复呼吁的民族歌剧“一脉单传”的窘迫之状,所指即此。

其一,在题材选择上,民族歌剧绝大多数剧目表现的均是革命历史题材,革命英雄主义的主题、歌剧形象刻画上较为普遍的“高大全”现象、文学剧本中的豪言壮语,以及过分直露的宣传教育目的,似乎已经形成一种套路、一个模式,用来顺手而突破很难。尤其是经历了“文革”磨难之后,广大观众与艺术家一起,对“革命样板戏”所谓“三突出”之类创作教条早巳望而生畏、望而生厌,于是产生审美疲劳,避之唯恐不及,并非全无道理。

其二,在音乐创作上,作曲家对板腔体结构的运用,对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尤其是地方戏曲音调的运用,也因融合熔铸功夫不到家显得新意不多,常常给人以语言陈旧、风格陈旧的印象,戏曲化痕迹较重,音乐的原创性不足。

其三,在主要人物音樂形象的刻画上,注重第一女主人公的性格刻画和形象塑造,其艺术成就也相对较高;与此相比,男性形象的音乐刻画则十分赢弱,缺乏阳刚气质,导致民族歌剧在音乐形象塑造上十分普遍而严重的女性化倾向。

其四,在音乐思维上,受我国戏曲音乐中“一曲多用”思维的影响较深——某种主导性音乐语汇一经确立,便不但广泛用于第一女主人公,往往同时也在其他人物身上混用。这种不同人物之间音乐语汇的交错、混用和雷同,往往模糊了不同人物音乐符号的专有性及其个性特征差别,因此,无论是剧中演员,其他歌唱家还是一般观众,在演唱、学唱剧中某些咏叹调或著名唱段时,也常常容易发生这一首与那一首彼此混淆,由这一首串唱到那一首之类现象。这也说明,此类发生在不同人物之间音乐符号的混用和雷同,与专业歌剧音乐创作强调“这一个”的“专曲专用”思维尚有不小差距。

综上所述,中国歌剧创作不仅在40-60年代,甚至在新时期的民族歌剧创作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即便某些堪称民族歌剧经典的剧目,亦多难幸免。因此,经过改革开放洗礼、其审美观念和眼界均大为开阔的中国作曲家和多数观众,对此感到不满足,甚至不满意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可以说,在我国民族歌剧本体形态中所存在的五种深层局限和潜在危机,正是造成其在新时期窘状的内在原因。

基金项目:本文为黑龙江省文化厅艺术科学规划一般项目课题,课题名称:《中国当代歌剧创作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项目编号:2015B032。

参考文献:

[1]舒强.新歌剧表演的初步探索[M」.上海: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2.

[2]中国歌剧研究会.中国歌剧艺术文集[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民族歌剧危机
危机来临
中年你危机了吗?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危机”中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