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随乐潜入心,润物细无声
——对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中学生品行的研究

2016-10-22王青青

北方音乐 2016年16期
关键词:控制组品行幼师

王青青

(佛山市南海区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广东 佛山 528237)

随乐潜入心,润物细无声
——对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中学生品行的研究

王青青

(佛山市南海区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广东 佛山 528237)

笔者从声乐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品行的假设出发,根据实验组学生身心特点设计声乐教学活动,通过对两组学生实验前后前测和后测数据横向和纵向的对比,以及对教学成效社会效度的检验,得出结论:通过12周教学研究,实验组学生的个人品行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实验后实验组的声乐能力明显优于测验前,并优于控制组。

学前教育;声乐教学;学习策略

品德行为是指在品德认知、品德情感和品德意志的支配、调节下,个体履行品德规范的行为活动。品德行为是个人品德的外在体现,是衡量品德优劣的重要标志。品德认知、品德情感、品德意志、品德信念的培养和锤炼最终都要落实到品德行为上来。因此,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品德行为,对培育个人品德具有重要作用。[1]在个人品德教育实施方法上,很多教师认为自己的任务是传授专业知识,德育与自己无关,因此许多课堂仍然以政思想政治理论课、开会、班会课等形式为主,学科意识较强,且认为各个学科互不干扰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忽视其他教育途径,这种形式容易造成孤立的、单一的教学要求,不能与其他教育方式形成合力,同时无法从根本上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规范学生的品德行为。同时,近年来普通高中不断扩招,职业中专为了保证生源数量便降低入学要求,招收进来的新生素质参差不齐,出现整体素质偏低的现象,“90”后、“00”后学生一度成为职业学校教师担心和议论的话题。作为未来的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品行同样令人堪忧:衣着暴露、举止不雅、没有礼貌……。鉴于此,笔者在声乐教学中尝试对学生品行进行指导,从而考察声乐课对学生品行是否有着积极的影响。

一、研究目的

本次研究是假设在声乐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品行情况下进行的,通过两组:实验组和控制组品行前测和后测数据对比以及对教学成效社会效度的检验得出结论,从而验证假设正确与否。

二、研究对象

表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及前测结果

表2 实验组的声乐教学计划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从我校14年级幼师班选取的2个班的学生,其中141幼师班为控制组,人数为40人,142幼师班为实验组,人数为38人。两个班级学生均为女生,没有男生。品行测试过程为:通过每个学生登台演唱两首歌曲,观察姿势、礼仪、动作、表情、仪表、综合表现力六项,综合得出学生品行优中差的比例。测试数据具体如下:

通过表1可以看出,两个班级学生人数仅仅相差2人,且为同一级幼师班,声乐教师均为笔者。同时,通过前测结果可以看出,优中差生人数均处于相当的水平,因此可以将这两个班作为对照班级进行实验。

三、研究过程

本次研究分14周进行,第1周用于学生前测,2-13周用于对实验组(124班)的教学,14周用于后测和开展效度评量。研究中的两个班级每周均有1节声乐课,其中笔者在实验组(142班)的每周1节的声乐课中渗透入对学生品行的指导,而控制组(141班)则为普通声乐课。据此笔者制定了实验组的声乐教学计划,详见表2。

四、研究结果

2-13周的研究结束后,笔者再次对两个班级进行声乐能力测试(简称后测,后测方法同前测)具体结果如下:

表3 控制组实验组后测结果

为了方便对比,笔者将表1、表3综合为下图:

图1 两组实验前后数据对比

通过图1、表2和表3的对比可以发现:在整个研究结束后,实验组同实验前该组数据相比优生人数增长了23.7%,差生人数下降了7.9%,中等生的人数虽有所减少,原因在于部分中等生通过实验转为了优生。而实验后控制组同实验组相比优等生同样有着一定程度的上升,但上升趋势较小为10%,同时该组有少部分中等生转为了差生。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实验后实验组学生的个人品的行为明显优于该组测验前,并优于控制组。

五、结论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可知,通过12周教学研究,实验组的品行存在很大程度的改善。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实验后实验组的品行明显优于测验前,并优于控制组。故本文提出的声乐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品行的假设成立。

[1]刘懿玢.当代大学生个人品德教育研究[D].贵阳,2014.

猜你喜欢

控制组品行幼师
好品行是底色
优良品行
网红幼师 撕掉标签,拒绝被定义
男幼师荒
给商品起名字
马来西亚华文小学识字教学的字理识字研究
善念是一种高贵的品行
一名幼师的高山族舞蹈情怀
不耻下问
多模态听力教学模式对英语综合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