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鄂伦春族民歌“赞达仁”的分类

2016-10-22马静波

北方音乐 2016年16期
关键词:鄂伦春人鄂伦春鄂伦春族

马静波

(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浅析鄂伦春族民歌“赞达仁”的分类

马静波

(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鄂伦春族是我国东北地区人口较少而民族文化较丰富的少数民族之一, 民歌是其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鄂伦春族民歌“赞达仁”的题材进行了分类阐述。

鄂伦春族;民歌;文化

鄂伦春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内蒙古地区的鄂伦春族自治旗阿里河镇和黑龙江省的黑河市、逊克县、塔河县、呼玛县、嘉荫县。浩瀚的原始森林是鄂伦春人世代繁衍生息的摇篮。鄂伦春民歌是鄂伦春人在漫长的岁月里,在与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创造出的具有浓郁原始山野风格的民族传统文化,蕴含了丰富的人文气息、民族气质、地域特质。鄂伦春民歌曲调豪放,即景生情。“赞达仁”是鄂伦春民歌的一种主要歌唱艺术形式,在鄂伦春人游猎生活中,它是人际之间语言沟通和情感交流的媒介,人们由此来释放压抑的心情,表达猎业丰收的祝福和人畜平安的祈祷。鄂伦春民歌“赞达仁”歌中有情、词中有意,按照题材可以分为六大类:狩猎歌、山歌、酒歌、民俗歌、情歌、新民歌。

一、狩猎歌

鄂伦春人在下山定居之前,是以狩猎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民族,每到狩猎旺季,猎民们或单人独行、或结伴同往,纷纷离家去狩猎。狩猎歌是猎民在出猎、打猎途中和打猎归来等场合演唱的民歌,表现了猎人们勇武性格和狩猎生活。如:流行于塔河县十八站民族乡的《打红围》是一首猎民在出猎之前和亲人以对唱形式演唱的狩猎歌。歌中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祝福,丈夫对妻子真挚情感。民歌中唱到:“我们要打鹿去,不要担心,那呀那呀,放心地在家等着我,准备好酒等着我。(女)虽然风大点儿,在白桦林里敬你一杯白酒,那耶那呀,祝愿满载而归,孩子他爹一路保重,那耶那耶,(男)孩子他妈你敬我一杯白酒,我很高兴,一定满载而归,那耶那耶,那耶那耶。歌词粗犷豪放,雄壮威武。又如《打猎归来》,歌曲表达了猎民打到猎物后的喜悦心情。

二、情歌

情歌在鄂伦春民歌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既有鄂伦春人对爱情热烈的追求,绵长的柔情,也有对包办婚姻率直的控诉和反抗。如民歌《我不嫁召巴尔图》,歌中唱道:“召巴尔图召巴尔图,我不嫁给他,我要嫁给成巴尔图,成巴尔图呐依耶。召巴尔图是笨蛋没劲,实在是打不着猎物了。召巴尔图长的不好看,真不是我的心上人。成巴尔图长的真好看,非常的实在又好看。成巴尔图比那莫日根还能干,也比那召巴尔图还勇敢。我是一个漂亮的女人,天下第一能干的的女人,我怎么能嫁给他嫁给他。”鄂伦春姑娘在选择爱人时十分注重对方的道德品质,这是她们选择配偶的标准。又如民歌《探心》,歌中反映出姑娘们在择偶时并不看重物质财富,而是更看重人品。

三、山歌

山歌是鄂伦春人在山野劳动生活中怀着对富饶美丽兴安岭风光的热爱自由抒发内心思想感情的民歌。山歌节奏自由,音调高亢悠长,歌词有一定的即兴性,歌唱方式多为独唱或对唱,体现了鄂伦春人粗犷豪迈的民族性格。如民歌《我歌唱》。歌中唱道:“我站在白嘎拉山上放声歌唱,山高歌声美,清脆又嘹亮。”描绘了鄂伦春人站在高山之巅,放声高歌的情景。

四、酒歌

酒歌是鄂伦春人在各种礼仪活动宴饮时演唱的民歌。鄂伦春人居住的地区属于雪林高寒气候区,在严酷的生活环境中,酒是他们生活中作为取暖驱寒的必备物品,因而他们养成了爱喝酒的习俗。鄂伦春族民歌中酒歌的数量较多,真实反映了鄂伦春人真诚直率的性格。在劝酒歌中主人并不怂恿人们大饮特饮,而是推心置腹地劝人们喝酒要有节制。如《别喝醉了》歌中唱道:“盘古河哥哥呀,可别喝醉了,呼玛河来的客人,会笑话你呀!”鄂伦春人常常以酒作为友谊和表达内心情感的媒介,如民歌《敬酒要诚心》,表达了人们要互相真诚对待彼此。

五、新民歌

1953年,鄂伦春族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下山定居,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原始狩猎的生活,在此期间,涌现了大量新民歌。其内容主要表达了鄂伦春人对党、对政府的感激之情,旋律优美、感情真挚、朴实亲切、生动形象。如民歌《歌唱新生活》。反映了鄂伦春人过上新生活的喜悦心情。

六、民俗歌

民俗歌指鄂伦春族在婚、丧、嫁、娶等风俗性活动中演唱的民歌,内容丰富,反映了鄂伦春人广阔的社会生活,是其民歌中的百花园。鄂伦春人将生活中的各种感受编唱在民俗歌中,作为传统生活中感情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既传承了习俗,又畅抒了鄂伦春人内心的苦与乐。民俗歌曲调优美,词意深远。如民歌《过彩礼》就是反映鄂伦春族婚俗的一首典型的风俗性民歌。

鄂伦春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勤劳勇敢,多才多艺、善于创作,及物抒怀,能歌善舞的民族。鄂伦春人在创造独具特色的山野物质文化的同时,也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渔猎文化。鄂伦春民歌是鄂伦春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的口头创作,以口耳相传为主要传播途径,并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地经过人们的加工,创造出富有深刻思想内涵的文艺作品。其中,鄂伦春族民歌“赞达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从以上六类民歌中,可以深入研究鄂伦春民歌发生、发展的规律,探究鄂伦春人的民风、民俗。希望通过人们不懈的努力,鄂伦春族传统民歌能永保其文化的精髓,绽放出更强的生命力,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其独具魅力的文化。

[1]王丽坤.鄂伦春传统民歌[M].哈尔滨: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1988.

[2]白亚光,暴侠.鄂伦春族民歌选[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马静波(1973—),女,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2014级音乐与舞蹈学专业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研究。

猜你喜欢

鄂伦春人鄂伦春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的“雪屋”
亲亲的鄂伦春
鄂伦春族民间舞蹈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活态传承
从《最后的山神》看鄂伦春族民族文化变迁
鄂伦春:用一杆枪,作春天的诗
论鄂伦春族生态意识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黑河市新生鄂伦春族乡乡长张慧: 擦亮鄂伦春文化生态橱窗
鄂伦春族文化景观变迁及对其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影响
密林深处的年味
凝望鄂伦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