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调查与研究

2016-10-21张海鹏曾宪林蔡曼

亚太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高等数学研究

张海鹏 曾宪林 蔡曼

摘 要: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与改革现状分析入手,思考当前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与改革应该重视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与改革;研究

一、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通过对贵州省10多所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归纳总结具有如下特征:

1.由于受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90%以上的学校管理者和教师都强调数学的工具性价值,忽视和淡化数学的文化性价值,甚至有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校以教学改革为由,把高等数学课程从教学计划中删除,从根本上摈弃了数学的文化价值和工具价值作用。大部分学生也因为教师不重视数学的文化价值,只要求学生做一些粗糙无味的计算,导致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缺乏甚至是厌学。

2.许多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师,常常以课时少,学生基础差为由,只重视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的讲解,对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蜻蜓点水而过,根本不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传授,更谈不上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一些教师只满足于有教材上课,一些学校在教材的选择上随意性强,对于教材是否能够适应专业教学的需求思考不多,更无积极性开发具有学校特色或地方特色的适应学校或地方院校专业建设需要的校本教材。

4.由于各学校专业多、学生人数多、数学专职教师相对较少,教师忙于完成教学任务,对教学方法的研究缺失,我们在调查中发现,50%左右的教师不管课程类别和课程内容,几乎每一课时都是使用媒体教学手段,而且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并非考虑其释放信息量、图文并茂、音频视频交替等特征,而是主要以文字形式的课件复制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学环境给人的感觉是生搬硬套、照本宣科、死气沉沉,根本达不到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想象力的目的。

5.80%以上的数学教师几乎没有走出学校与省内外其他学校的教师进行交流,对优质示范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学校管理知之甚少;90%以上的教师与校内专业课教师之间的交流联系不够,对数学课程在职业院校中的功能认识不深刻;90%以上的教师居住在远离新校区的城镇,受教学任务繁重和乘坐交通车疲惫的影响,关心学生辅导学生存在较大差距。

6.在80%左右的高职院校中,课程考试主要呈现“期末終结性考试成绩比重大,平时形成性考试成绩比较小;闭卷考试多,开卷考试少;笔试考试多,非笔试考试少;理论考试多,实践考试少”等“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高等数学课程考试更是以期末终结性考试、闭卷考试、笔试考试、理论考试等占主导地位。

二、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针对以上调查发现的普遍性问题,我们认为以下六个问题需要引起数学教师和教学管理者的重视。

(一)重视数学文化价值和工具价值的有机结合,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李文林研究员对数学的文化价值归纳为:1.数学为人类提供精密思维的模式;2.数学是其他科学的工具和语言;3.数学是推动生产发展、影响人类物质生活方式的杠杆;4.数学是人类思想革命的有力武器;5.数学是促进艺术发展的文化激素。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小,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以上数学家对数学文化,数学的文化价值、工具价值及应用价值的表达与论述,应该说对传播文化的高等学校,如何管理和组织高等数学课程,有着十分明确的毋庸置疑的指导作用。因此,我们认为,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和教师,在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度”的指导思想下,强调数学课程的工具性作用理所当然,但是一定要充分认识和重视数学课程的文化价值作用,认真组织和管理好高等数学课程,把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形成和发展过程适当地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文化价值和工具价值的有机结合,让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感受到社会和自然界里“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的境况,从内心深处真实体味到数学的“自然美、和谐美、结构美、造型美、统一美、简洁美、对称美、奇异美”,从而激发学生其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传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极限”的思想和方法、“微元法”的思想和方法、“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等都是高等数学中十分重要的思想方法。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极限”的思想和方法,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好函数的连续与间断、函数的导数与微分、函数的定积分与广义积分、级数的收敛与发散等概念;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微元法”的思想和方法,有助于学生掌握一个从“局部”到“整体”、以“不变”代“变”,由“已知”探索“未知”的创新过程,有助于学生从死记硬背一些应用公式中解放出来,真正体会微积分的实用价值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有助于学生训练独立思考能力、数学语言翻译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联想能力、创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实现创造能力的提升。可见在高等数学课程中,许多数学思想和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创新能力意义十分重大。我们认为,一方面学校管理者在数学课程的管理中要大力倡导数学思想和方法的传授,另一方面数学教师应该和必须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特别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成为当今教育主旋律的时候,寻求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路径应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三)重视数学教材的建设工作,让教材内容更贴近学校专业教学需要和文化教育需求

教材建设是一个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抓好高等数学教材的建设,重点要重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选择教材,二是自编教材。选择教材是目前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普遍开展的一项工作。在当前高等数学教材版本多、类型多的前提下,如何选择好一套适合自己学生、适合自己众多专业的教材,是学校管理者和教师面临的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认为制定和遵循一些基本原则是非常重要的。比如:1、适用原则:选用的教材要符合学校制定的教学大纲要求,要适应学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2、选优原则:原则上优先选用教育部规划教材或根据区域职教发展现状编写的地方教材,为鼓励和支持校内教师参编和主编教材,也可以优先选用教师参编和主编的教材;3、统一原则:为使教学管理规范,教研活动开展深入,不同专业同一课程要统一使用同一种教材;4、稳定原则:同一版本教材应稳定使用3至5届,便于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组织教师编写教材是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在课程建设中的薄弱环节。高等数学内容相对稳定,它不像其他学科一样不断有新技术、新工艺产生,但是对于不同学校不同专业来说,其系统性、理论性、应用性、难易性各有侧重,因此组织校内数学教师团队,编写适应性、针对性更强的校本教材,值得学校管理者大力倡导,也是改变薄弱环节,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学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重要手段之一。

(四)重视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慎重使用,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大力倡导和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的当下,如何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使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非常值得任课教师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特别是高等数学课程,更是如此。对于高等数学课程,我们认为关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能力的内容,一定要多考虑使用传统教学手段,比如:讲解函数与极限、导数与微分、积分、微分方程、级数等概念与解题技巧时,使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手段,更能体现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的思维过程,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应用计算能力效果会比媒体或课件的机械复制更佳;关于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空间想象能力的内容,比如:讲解极限概念、定积分概念、傅里叶级数等知识时,我们如果利用多媒体手段设计一些随着n(n或是圆内正多边形的边数、或是曲边梯形的底、或是三角级数前n项的项数)的变化而变化的图形,学生就可以借助几何直观深刻理解这些概念,在讲解微分、积分特别是重积分的几何意义时,通过多媒体展示,更能起到形象逼真的效果。因此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既要重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也要慎重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特别不能滥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最好的办法是将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手段配合使用,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水平才会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五)重视数学教师与校际之间、专业之间、学生之间的联系,开阔教师视野,提升教师能力

重视和加强数学教师的校际交流与联系、数学教师与专业教师的交流与联系、数学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联系,构建自由开放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对推进数学教学的内涵式发展意义重大。我们认为:在校际教师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方面,管理者应该站在学校发展的视角予以高度重视,安排专项经费支持教师定期参加校际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做到至少一年一次,以便教师相互交流数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经验和教学科研成果,提高教学水平,同时也可以使教师了解和学习别人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学校管理以及专业建设、课程建设、队伍建设、校风建设等经验,增强其责任意识、紧迫意识和危机意识,形成努力打造学校“软实力”的内在驱动力。在数学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之间的交流与联系方面,要采取组织措施,要求开展跨专业的教学研究活动,让数学教师切实了解和掌握专业课程的数学需求,丰富数学教学中的专业素材,做到有的放矢的组织教学,真正体现数学的工具性价值,提升教学能力。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联系方面,要给教师关心学生辅导学生创造条件,要求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学习的差异性和爱好性,以便在教学工作过程中既能因材施教,又能释解疑难问题,更能教育学生塑造真、善、美心灵和构建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人格品质。

(六)重视考试方式方法的探索,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课程考试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一方面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也反映学生的学习收获,在保证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我们认为,高职院校的课程考试,其指导思想应该是过程与结果并重更看重过程,能力和知识并重更看重能力。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教师就应该以考查学生的平时学习表现、平时阅读参考书目情况、平时作业完成情况、阶段性测验、课程大作业、实践性作业等为主,以期末终结性考试成绩为辅来确定学生的课程考试成绩。在考试方式上,注意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相结合,增大开卷考试比例,注意演讲、答辩、演示、操作、作业分析等非笔试考试项目与笔试考试相结合,减少笔试考试的比重。在考试内容上,结合课程内容,增加实践性应用性考核内容,比如建模、导数微分的应用、积分的应用等,减少理论性考试内容。探索考试方式的改革,有助于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根本转变。

参考文献:

[1]戴凤明.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缺失与对策[J].数学教育学报,2011,6.

[2]曾宪林.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12(20).

[3]齐素禎.高职教育课程考试体系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14(11).

(作者單位:贵州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高等数学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试论类比推理在高等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的应用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高等数学教书育人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