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求职需要考虑的几层关系

2016-10-21沈来红

亚太教育 2016年5期

沈来红

摘 要:大学生求职是从学校踏入社会必需跨过的一道坎。该文从内因和外因、当下与长远、收获与付出、理想与现实四个层面讨论了大学生求职时需要考虑的几层关系,为大学生求职提供参考。

关键词:求职;内因和外因;当下与长远;收获与付出;理想与现实

毕业生找工作,是人生的一大转折,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焦虑迷茫,结合接触到一些同学的情况,本文探讨一下大学生求职时需要考虑的几层关系。

一、内因和外因

在找工作时,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其实也是自我与环境的关系。虽然有人说这是个“拼爹的时代”,但在我们周边,不难发现很多人主要拼的还是自己。在变化与创新的大潮中,“草根”获得成功已经屡见不鲜,英雄不问出处也成为多数人的共识。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外因有时会很重要,但外因的作用再大,也是第二位的原因,决定着事物性质和发展方向的还是内因。可见,我们“有爹可拼”要努力,“无爹可拼”更要努力,“爹”不论有多亲,终究是外部条件,不能替代内因。

之所以强调内因,不仅是哲学上的要求,更是出于现实的考虑。毕竟,我们有什么样的“爹”或者遇到什么样的条件,这都不是我们能决定的,纠结于此痛苦于此,既对己不利也于事无补。内因是相对稳定的、可求的,外因是不稳定的、可遇不可求的,我们能决定的只能是内因,而内因恰恰是主要原因。有同学表示很想回乡就业,但又担心种种不公平,在我们的一些地方,“关系”仍然在发挥着它不该有的作用。但只要努力争取,凭实力也一样是有机会的,而且招聘考试这个程序,本身就是一道屏障,把那些虽有关系但无学无术的人排除在外,给没有关系但乐学上进的人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不论如何,加强修养、练足内功、自尊自信、把握机遇才是明智的选择。

二、当下与长远

《古诗十九首》有“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之说,确实道出了我们的苦衷。我们都想考虑得长远一点,最好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实现升华与超越。古训说“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又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也都是告诫我们要谋划长远。所以,想得多想得远可以说是我们一个优良的传统。

只是,一切事物都有个度,儒家的中庸之道讲求“执其两端,而用其中”,列宁指出:“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都道出了把握“度”的重要性。尤其是现在提倡创新与变化的环境下,想通过找一个工作,就把自己长远的未来确保下来,已经有些不切实际了。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长远以后会怎么样,现在往往很难说。就像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过去是国家供养的“铁饭碗”,现在也要和企业一样自己交养老保险、能进能出。童话作家郑渊洁曾说:“铁饭碗的真实含义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一辈子到哪儿都有饭吃。”到哪儿都有饭吃,靠的是别人剥夺不去、时光捎带不走的本事,从长远来看,练就这个本事才是最重要的。

据统计,世界五百强公司的平均寿命也就三四十年,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不过三四年。当然,政府机关和部分事业单位会长寿一些,但我国机关和事业单位员工也就4000万,和总人口比毕竟是一小部分,而很多人要从25岁干到65岁或更久,可见想在一个单位呆到老,是多么不容易,把自己的未来和幸福完全寄托在一个单位身上,又是多么不稳当。想通了这些,我们可以少一些纠结。有的同学在差不多的两家单位间游移不定,总觉得等等会有更好地;有的则是理想的单位进不去,而不太理想的单位又不愿进,好像一旦进去就再难翻身了;有的倒是很看好某单位,就是担心地理位置不够好,交通住宿不太方便,以后孩子读书如何如何……就业最近几年总体来说比较难,竞争很激烈,我们如果顾虑太多,可能会错失良机。即便做长远考虑,也要先把当下的问题处理好,没有当下,何来长远呢?所以我们提倡:着眼长远,立足当下,迎接未来,拥抱变化。

三、收获与付出

社会上有很多成功人士,他们光鲜的一面确实令人向往,也引无数人追逐。当我们在向他们学习的时候,是不能只看他们光鲜的一面的,而是应综合考虑他们为何会成功,他们为此又付出了多少。

如果两个人能力相当,环境相近,那他们获得多大的成功,往往也取决于他们愿意或能够承受多大的付出。普京肯定是成功人士,被很多人认为是男人中的男人,他却对记者表示:作为总统几乎牺牲了一切,不可能過上正常的生活。再近熟悉的例子,马云和俞敏洪能有现在的辉煌,和他们当初放弃安稳的高校教师生活、走上充满艰辛和未知的创业之路是分不开的。选择了创业,最起码在前一阶段,意味着不能再想什么假期、周末、休息天了,连“基本工资”的保障都没有,但如果成功了,回报也相当丰厚。前些年青年毕业生很多毕业后就舍弃家乡“直奔北上广”,因为北上广有他们的梦想;后来听说有成批的年青人“逃离北上广”,因为北上广虽然有梦想,但生活成本太高,梦想遥不可及;后来又听说这批“逃离北上广”的人又“重返北上广”,因为他们回到家乡后,发觉家乡人际关系盘根错节,做事情很多时候不是靠能力,而是靠关系,而他们在大城市里接受了多年的熏陶,完全受不了这些,觉得北上广虽然梦想遥不可及,但也比没有梦想要好。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几乎也没有完美的选择。一线大城市有它的方便,亦有它的压力;好单位有它的荣耀,亦有它的艰辛;郊区有它的偏远,也有它的自在;家乡有它的不足,同样也有它的温暖……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你看某人过得好,他可能内心很苦,你看某人很苦,他也可能乐在其中。我们做何选择,要看我们追求的是什么,能够承受的又是什么。政治学里有句话:如果你耐不了热,最好不要呆在厨房。我们反其意来说: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厨师,那厨房则是你最好的归属。

四、理想与现实

一提理想与现实,首先跑进我们脑海的,就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流行语。心比天高的人,往往也觉得自己命比纸薄,心越高,命就越薄,这充分体现了理想和现实的距离,如何协调二者的关系,是我们绕不开的难题。

理想受制于现实。现实总是很残酷,逼着我们去适应,去顺从。毛泽东词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即便是很年轻的年轻人,也很难再有这样的豪情了,现实有太多的无奈,本来很丰富多彩的理想,渐渐被敲打被过滤,最终可能就剩下了丁点残余。人们往往“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没有现实的基础,再好的理想也只能是“想想”。

理想可能变成现实。“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诗句),再残酷的现实,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理想都吞噬,有人沉沦,自然也有人奋进。那丁点残余的星星之火,一旦环境允许酝酿成熟,就可以燃烧成燎原之势。中国共产党开一大时,全国只有五十多名党员,面临着随时被“消灭”掉的危险,但现在已经是带领十三亿人走向复兴的执政党了,所以,理想我们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理想如何变成现实。眼高手低是很多人的通病,一些人总认为自己是干大事的,实际中可能很多小事也未必做得好。理想是高于现实的,要实现它,只能付出更多的努力,准备更多的积累,把量变渐渐推向质变。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找工作也一样,有些同学招聘刚开始,就被好几家单位“争抢”,这是因为过去几年积累的充分;有的可能是积累得稍微少一点,那也不用急,准备好每一份简历,认真对待每一次机会,不停地修练内功,总有花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时候。有的同学胸怀大抱负,对普通的工作不屑一顾,以为空中能够直接建起楼阁;有的一次失利就灰心丧气,以为自己一无是处;有的抱怨自己条件有限,恨不得一觉醒来万难俱消,这些都大概是因为对理想和现实的关系认识有偏差。我们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要有量力而行的自知之明,也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之心,相信坚持就是胜利。用马云的话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一定要坚持,只有我们坚持了,不停地前进着,才有可能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见到“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诗句)。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