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冷漠包围下的坚守

2016-10-21孙静

课外语文·下 2016年8期
关键词:比较阅读阅读能力高中语文

孙静

【摘要】阅读学习是语文教与学的核心构成,提高高中生阅读能力,形成阅读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点。本文就苏教版高中语文两篇主题相近文章比较,探讨阅读教学的创新生成。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比较阅读;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现在你好到地下去了,带着你的书。”师陀《说书人》中的这句嘲弄可以代表小城居民对说书人的看法。我想这句嘲弄如果用在高尔斯华绥的小说《品质》上也是可行的。“从早到晚坐在那里做靴子,一直做到最后的时刻。”“所有的钱都用在房租和皮革上了”,这不正是格斯拉先生的重要性格特点吗?这在他人眼里,“真是个怪人”。《说书人》《品质》这两个著名短篇在描绘小人物的悲剧命运时,都展示了个体的不幸伤痛和群体的冷漠的社会性主题。它们在艺术处理上既有各自特色又有相近之处。

《说书人》是师陀于1942年创作的短篇小说。一张断腿板桌、几条板凳、一把破折扇、一块惊堂木、一个小笸箩——这些便是说书人全部的家当。说书人无疑是最底层的挣命生活的小人物。小说透过“我”的眼耳,描绘了说书人的不幸与孤独。“穿一件蓝布长衫,脸很黄很瘦。时常咳嗽。”“他的长衫变成了灰绿色;他咳嗽,并且唾血……”据其肖像,我们可以想见说书人的穷困。黄瘦源于长期的营养不良;咳嗽唾血,是因为病弱。说书依赖记忆、嗓子和体力,要绘声绘色讲故事,要学人物呐喊大吼,要学人物砍劈刺打,本不是一件容易做好的工作。这样一位病弱的说书人要靠呐喊、讲述、嘶吼来维持生计本就让读者揪心。

从小说开头的肖像描写中读者已经能够想象说书人的结局,小说的开头就已染上悲凉的色调。小城人虽日日看见说书人,日日听见说书人的声调,却视若不见。这是一个被遗弃的苦命人。没有人关心他的衣食住行,给他物质上的帮助;更没有人嘘寒问暖,给他精神上的慰藉。他和小城人的关系,就是说书人和听众之间的最简单的关系,就是用他的身心呐喊换取一两个钱的关系。说书人的生死在小城人眼里也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小说描写说书人的“死”:没有送行队伍,没有灵柩棺椁,没有哭声和眼泪,只有寂寥的脚步聲。所谓墓冢,就是乱葬岗中掘的一个坑;所谓灵柩,就是一卷绳子捆着的芦席。在说书人告别这一小城时,小城人没有用眼泪和悲伤相送,却报之以嘲弄:“现在你好到地下去了,带着你的书”。这可谓悲惨至极的结局了!

在这样的小城中说书生活无疑是寂寞苦闷的。我们不难想象说书人该是识文断字的,若想谋取其他的谋生技能,大概是可行的。说书人说隋唐说封神说七侠五义,用这些英雄和侠义精神营造一个世人无法企及的侠义勇敢的天地,给听书者和自己在苦闷的现实生活中带来一些精神慰藉。说书人被他自己讲述的英雄人物所感动,执着于说书,不再想其他的糊口求生的职业。说书成了他唯一的生活方式。说书人病弱的身体里充溢着对说书的狂热,对说书的执着,对说书职业的坚守。说书人日复一日地说书,没有姓名,没有家业,没有亲人,没有朋友……小城人对他拖着病体说书漠不关心,充满嘲弄。即便在他嘴下,有令人感动的大盗刘唐莽夫武松等英雄,却始终不曾赢得小城人对他的尊重和怜悯。说书人精心营造的英雄世界感动了“我”,“我觉得这种职业可爱,或者我应该说我被他迷住了。”我对说书人职业的肯定该是作品中唯一的暖笔吧。

高尔斯华绥的《品质》以工业垄断对小手工业作坊的冲击为背景,客观地描写了手工业者的生存危机,赞扬鞋匠格斯拉恪守职业道德,宁可饿死也不肯偷工减料的高尚品质,表现出对底层劳动者的尊重。关于这点人们已经谈的够多了,我只想从个体的痛苦和群体的冷漠的视角对它作一些新的解读。“脸庞黄皱皱的,头发和胡须是微红和鬈曲的,双颊和嘴角间斜挂着一些整齐的皱纹,话音很单调,喉音很重。”高尔斯华绥对格斯拉的肖像描写多少让人联想到师陀对说书人的描写,衰弱和穷苦是他们共同的特点;坚守和善良是他们共同的性格。这也是一对被时代和顾客抛弃的苦命人。

若要将两者进行比较,较之说书人,格斯拉兄弟的境遇更加令人同情。“僵硬和迟钝”的格斯拉兄弟无法跟上时代的节奏,他们从不登广告,坚持用最好的皮革,亲手缝制靴子。他们从早到晚做靴子,好像把靴子的精华缝到靴子里去了,靴子舒适合脚,非常耐穿。尽管如此,人们却没有耐心继续买他们的靴子。失掉了一间店铺是格斯拉兄弟悲剧的开始。哥哥对失掉店铺始终无法释怀,忧郁成疾而亡。弟弟努力维持剩下的半间店铺,想着做些新式的靴子,然而同行竞争,加之格斯拉做靴子的周期长,人们对他做的靴子失去了兴趣。格斯拉的生意越发清淡,经常断炊,最终饿死。

格斯拉兄弟对于品质的坚守无疑是寂寞的。没有人理解和认可他们的坚守。虽然同行认可他的手艺——“在伦敦,没有一个人可以比他做出更好的靴子!”,却对他们把所有的钱用来买皮革的行为感到莫名其妙,称他们是怪人。很显然,同行们把他们看成异类,声称这就是他们的下场。顾客明知道他们做出的靴子结实舒适耐穿,却没有耐心等他们制作靴子,格斯拉兄弟失去了所有的顾客。格斯拉兄弟的坚守赢得了什么呢?这种无路之悲该向谁倾诉呢?弟弟反复地询问:我哥哥死掉了,我告诉过你没有?在格斯拉含泪的控诉声中我们越发感受到格斯拉兄弟无边的悲凉。

说书人、格斯拉兄弟一个是中国的不幸的底层小人物,无亲朋好友相伴,无家人子女围绕,而且他的挣命说书还成了人们嘲弄的对象;一对把做靴子当成一门手艺看待的小手工业者,做出了最好的靴子却失去了所有的顾客,失去了店铺和生命。他们该“向谁去诉说我的悲伤”?通过比较阅读,我们不难读出小人物之殇。

另外,在艺术构思上,两篇小说采用同样的叙事角度,通过“我”的所见所闻,用冷静的描述,向读者讲述了被众人冷漠包围的苦命人的故事。两篇小说中塑造的“我”,不仅是故事的讲述者,也是情感的流露者,都对主人公不仅怀有同情,怜悯之情,更有赞美之意。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比较阅读阅读能力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浅谈优化阅读方法 提高阅读能力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原点之妙 终点之效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