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模式探讨

2016-10-20拓文娟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

【摘要】中国的城镇化建设目前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快速城镇化的进程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在此背景下,中央提出新型城镇化战略。本文分析了甘肃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适合甘肃省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模式。

【关键词】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点一轴”渐进式扩散模式

一、新型城镇化内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快速城镇化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标志,然而伴随着快速城镇化产生了一系列问题,这不仅阻碍了我国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也使社会问题面临井喷。在此背景下,中央提出新型城镇化战略。所谓新型城镇化,它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二、甘肃省新型城镇化面临的障碍因素

城镇化发展模式的选择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对我国西部地区城镇化而言, 可能不得不考虑更多的约束条件,不得不破解更多的难题。概言之,西部地区城镇化重点要突破如下几个方面障碍:

1、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由于受自然、历史、政策等因素的制约,甘肃省经济发展较缓慢,经济总量规模较小,加上缺乏有效的多元化融资渠道,城镇建设资金投入不足,造成城镇建设速度缓慢,这又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相比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兰州市以及周边区域,经济比较落后的陇东、陇南等地区,城镇数量相对较少、规模较小,城镇化水平低、速度较慢。

2、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

甘肃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地形制约了大部分城镇的发展;全年降水较少,水资源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发展;耕地数量少,制约了农业的现代化、产业化发展,进而影响城镇的发展。自然条件还决定了人口分布的地区性差异较大。自然条件较好的甘肃省东部地区人口多,人口密度大,城镇数量多。相反,甘肃省西部地区大多自然条件较差,土地辽阔,人口稀少,城镇密度较低。

3、政策体制障碍

资源因素和体制因素制约着一个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其中体制性因素占据着主导性地位,完善的体制可以弥补资源上的缺陷:相反体制因素的缺陷会抑制优势资源潜力的发挥。甘肃省城镇化进程中的体制性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城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陈旧落后,责权不明确,激励与约束机制不相称。②土地制度不完善,阻碍了土地和人口的同步聚集。③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少。④城镇体系规划结构存在较大缺陷,缺乏科学的城镇体系规划作为宏观指导。

三、甘肃省新型城镇化的机遇与挑战

2013年9月,新一届政府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呼吁“共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与我国的城镇化推进、西部大开发、发展外贸电商等战略高度吻合,为加速甘肃省的城镇化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难得的契机。甘肃省制定了《甘肃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加快推进形成以“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为轴线、以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城市组团发展为支撑的“一群两带多组团”城镇化布局。这无疑为甘肃省的城镇化建设提出了实施框架与战略指引。

四、甘肃省新型城镇化的模式选择

关于甘肃省的城镇化发展方向主要有这样两种观点:

一是“都市连绵区”论。该观点认为,城市已区域化,城市连绵区的形成和发展适应于任何国家,是当今世界城市化的重要趋势。所以,甘肃省也应该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加快培育和发展城市群,形成增长极和辐射源,构建较大规模的都市经济带。笔者认为这种观点虽有一定道理,但并不符合甘肃省的实际。首先,甘肃省只有兰州市一个特大城市,很难形成多核心模式。其次,甘肃省处于大陆内腹的劣势地理位置,在现代工业中不可能成为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心。最后,甘肃省地域辽阔,地形地貌复杂,而且相对土地面积而言,人口稀疏导致密集型的城市带难以形成。

二是“小城镇”论。即结合乡镇企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小城镇,实现农村工业化与乡村城镇化。笔者认为这种观点也不是甘肃省城镇化道路的最佳选择。对甘肃省来说,将有限的精力和财力投向小城镇建设将导致城镇化的战略性失误。就资源和环境而言,小城镇所在区域大都是以落后的传统产业为主,规模较小;城镇建设中的基础设施投资大,利用率低;产品市场范围狭小,且遍地开花式的小型加工企业极易对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从区域开发理论来看,目前主要有四种开发模式,即增长极模式、点轴开发模式、网络开发模式和综合开发模式。在发展中应加强兰州都市圈建设,突出兰州在省域城镇体系中的中心地位,带动一批周边条件较好的城镇的发展;在全省城镇密度较大、联系较强、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区域集中建设形成几个城镇群;建设和加快发展条件较好、规模较大的县城,增强其对周围地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带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促使其向小城市发展;加大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改善重点小城镇的投资环境,吸引乡镇企业向重点小城镇集中,着力建设一批重点小城镇;与甘肃省其周边区域进行整合,实現区域联合、互动发展。

参考文献:

[1]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孙施文.2007年3月第一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2]颜如春.多元城镇化道路:中国西部城镇化道路的客观选择[A].行政论坛,2014年5月,63期:66-68.

作者简介:

拓文娟,女,1989.06.16,硕士研究生,学生,兰州交通大学。

猜你喜欢

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
西部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资源配置的思考
以法治提高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实效
影响西部地区承接转移产业的原因分析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就业路径探索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社会工作视角下贵州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养老模式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