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就业路径探索

2016-11-05王梓予涵

企业导报 2016年19期
关键词:失地农民新型城镇化

王梓予涵

摘 要: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大量失地农民从土地中转移出来。如何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成为其面临的影响其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造成农民失地问题的原因包括外部转移的过程中对农民利益的侵害,制度的不合理及企业的技术发展。这些原因导致了一系列失地农民问题的出现,失地农民的数量巨大,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无法解决,失地补偿款无法落实到位等等。针对失地农民的生活困境,各地区积极采取措施因地制宜的解决农民失地问题,如政府积极扩大就业面,积极出台就业政策,加强对失地农民的社会安置等。如何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成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失地农民;就业路径

引言:“新型城镇化”一词的提出已有十多年。真正被广大百姓所熟知是在十八大之后,尤其是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正式提出“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人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并将这条道路确立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增长动力,以及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使其受到了国内各行业学者的关注。新型城镇化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必然趋势下避免不了产生新的问题。失地农民就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产物。他们是指随着我国城市的扩建以及小城镇建设的深入过程中,由于城市建设用地的需要导致大量耕地被征用从而失去土地的农民。据调查显示,中国的失地农民在2030年将达到1.1亿人次,这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也是社会稳定的巨大隐患。因此,思考如何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该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总结了各个学者的观点,为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大量的理论支撑。新型城镇化是对传统城镇化概念的进一步扩展,传统城镇化包括人口集聚,非农产业扩大,城镇空间扩张和城镇意识转化,而新型城镇化是在此基础上对其内涵,目标,实施内容及实施方式有了进一步的细化。

一、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对失地农民的研究现状

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也带来了许多负面问题。失地农民的境况就是在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

刘平昌等人指出与征地相伴随的失地农民问题,这是在全国范围内存在的一个长期无法回避的现实,进一步引发社会矛盾的加剧[1]。杨征等人指出当前失地农民的两大现状,首先失地农民数量很大,2001-2030年这30年间,新增失地农民数量将达到7800万人。其次,失地农民是一个新的弱势群体,他们失去了土地则是失去了一家的财富,也失去了一种低成本的生活方式 [2]。而蒋礼文等人指出我国的东、中、西部失地农民的失地程度成阶梯状递减 [3]。而造成农民大量失地的原因也是诸多方面的。

韩纪江指出土地向外部转移过程中对农民利益的侵害是农民失地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4]。曲天娥指出,农民失地的原因在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大量侵占农用地同时土地流转行政管理的的缺失和不严格的执法也导致大量土地的流失和浪费[5]。失地农民已成为社会稳定的一颗定时炸弹,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必要合理的解决措施是必不可少的。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他们自己的看法来解决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

江明生指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的解决可从政治路径、法律路径、行政路径、市场路径和社会路径来探求[6]。惠晓峰指出,政府应该制定合理的货币补偿标准,完善征用土地的制度,并给予失地农民合理的经济补偿[7]。王建琼从法学的视角指出政府应适时立法,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失地问题[1]。

二、新型城镇化下失地农民的就业现状研究

合理的就业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治本之策,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失地农民的就业现状并不乐观。曾海鹰指出,从总体上看,失地农民的再次就业率较低,既失地又失业的农民有着更大的弱势程度,他们大多生活在被社会遗忘的角落,成为边缘群体[8]。李楠指出我国当前的失地农民就业困难,失地农民失去土地后的失业率与其他群体的失业率相比较是处于较高水平的。王晓刚指出,当前我国失地农民的就业现状总体来说数量巨大且分布不均;失地农民的就业渠道太窄、就业质量太差;失地农民的就业意愿不同,差异较大。

中国当前的新型城镇化背景无法改变,能改变的只有安置好失地农民,从而达到社会稳定。失地农民就业现状不够乐观,并分析影响失地农民的就业因素,结合国家现行的发展政策,为其找到合理的就业路径。

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失地农民的就业路径选择研究

就业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根本之策,如何安排失地农民的就业,找准就业路径,是解决该问题的基础。

康凯从三个角度提出失地农民的就业路径。从农民工自身角度出发,失地农民自己要有较强的就业意识,并要全方面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从政府的角度出发,要完善相关再就业的扶持政策,并有针对性,有层次性的开展就业培训。从社会角度来看,应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来弥补政府政策的不足与缺失 。刘融融指出,政府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要积极引导,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开展教育培训,制定正确的就业战略,拓展就业面,同时建立完善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来保障其基本生活 。黄寰认为,在失地农民的就业路径选择方面要从观念上加强失地农民的就业观;从就业渠道上进行下乡进城和移出的选择。阳盼盼认为,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应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市场,完善就业的信息服务网络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对为失地农民提供岗位的企业给予鼓励。

四、结论

对于新型城镇化虽然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但基本共识包括以下内容,基本特征为城乡统筹、城乡一体、集约节约、生态宜居和和谐发展;目标是实现大中型城市和中小型城镇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则为人的城镇化。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如何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和为其提供社会保障则是很重要的现实问题。但更现实的问题就是,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会离开土地,走向城市,而仅仅土地城镇化是完全和政策的初衷相悖的,如果不对现有的制度进行改善,则新型城镇化的进程将受到严重的阻碍。

参考文献:

[1] 刘平昌,王建琼.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研究———以连云港市花果山乡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

[2] 杨 征,王 欢,孙建华. 当前我国农民失地问题的原因探析[J].农业考古,2007(3).

[3] 蒋礼文,文晓波. 东、中、西部失地农民生存状况的对比分析研究——— 以 16 省、市、自治区农调队公布的调查报告为例[J].特区经济,2007(4).

[4] 韩纪江,孔祥智. 城镇化中农民失地的必然性及问题分析[J].经济问题,2005(8).

[5] 曲天娥. 农民失地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4(3).

[6]江明生. 现代化进程中农民失地问题的解决路径分析[J].农业考古,2007(2).

[7] 惠晓峰,马伸义.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以延安市宝塔区为个案[J].特区经济,2007(10).

猜你喜欢

失地农民新型城镇化
当前经济形势下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方向研究
西藏城郊失地农民市民化研究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大英县人社局多举措促进失地农民就业
失地农民在土地征收中的救济失范及司法回应——以司法权的适度介入为视角
东阳市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研究
失地农民生活水平评价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