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功能提升的常州亿吨大港发展策略

2016-09-08王莹莹朱智敏

港口经济 2016年5期
关键词:集疏运港区常州

王莹莹 朱智敏

(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江苏 南京 210014)

基于功能提升的常州亿吨大港发展策略

王莹莹朱智敏

(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江苏 南京210014)

本文以常州市打造“亿吨大港”的总体目标为导向,分析常州港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对“十三五”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环境及要求进行解读,从基础能力、配套条件、功能扩展、机制创新和外部合作五个方面,提出交通发展的策略和实现策略的实施重点。

常州港;功能提升;发展策略

一、常州港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

常州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和江苏省地区性重要港口,是长江三角洲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物流节点,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枢纽港的喂给港,是常州地区重要的出海通道。常州拥有18公里的长江自然岸线资源,仅剩余可开发港口岸线3.79公里。2014年,常州港综合通过能力9329万吨(完成吞吐总量9273万吨),其中沿江港口综合通过能力3054万吨(完成吞吐量3314万吨),整体能力已经不足。

常州港的生产活动以传统的货物装卸、仓储、转运等基础性物流活动为主,流通加工、保税、配送、信息服务等功能尚处于起步阶段,功能亟需拓展。虽然港口后方产业密集,但港口服务功能与后方产业并没有建立起成熟的供应关系,联动不足。据估算,由常州港发运的外贸集装箱仅占全市总生成量1/3。

目前常州港的集疏运方式主要是公路,缺乏铁路和内河集疏运方式,港口集疏运体系不完善,各种集疏运方式的有效衔接有待加强,常州港水水中转的天然优势尚未充分发挥,严重制约了常州港的区域辐射作用和多元化发展空间。

“十三五”时期,“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上海自贸试验区、苏南现代化示范区等国家战略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江苏省“产城融合”示范城市落户常州,“中国智造城”、“文化旅游名城”等城市名片效应叠加,常州应抓住机遇,围绕“枢纽城市”、“产城融合”的城市发展战略,找准定位,趁势而上,在国家战略中主动作为。结合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工程的建设,常州长江取水口改移、夹江及德胜河口门整治,提出以打造常州“亿吨大港”的总体目标。本文以此为背景,对如何打造“亿吨大港”进行发展策略的研究。

二、常州打造“亿吨大港”的发展策略

1.强基础:突破瓶颈,深挖潜力

加强规划引导,拓展港口发展空间。加紧修编《常州港港口总体规划》,统筹衔接港口、岸线、后方陆域用地规划,策应国家和省部发展战略、沿江沿海布局规划、综合交通规划,以及城市、交通、地方经济的发展要求,优化既有岸线资源,提升港口生产效率;结合夹江航道及德胜河口门整治,深入开展德胜河口门及幸福夹江建港情况研究,增加常州港岸线资源供给;结合魏村取水口迁移、配合新北区对小散化工企业的关停拆迁,挖掘盘活存量岸线资源,拓展常州港未来发展空间。

提升港口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加快港口的开发和整合,建成录安洲4号泊位10万吨级通用码头,将2号泊位调整为专业集装箱码头,在夹江建设三个3000吨级泊位,配套录安洲4号泊位;推进圩塘港区建滔石化码头5万吨级扩建、国电码头扩建以及夹江扬子江综合物流仓储工程和龙江码头建设,提高化工码头靠泊能力和夹江码头的集疏运能力;加快推进录安洲深水港区的开发进程,建设录安洲港区5、6号泊位;结合德胜河航道整治,统筹推进德胜河入江口门段码头群建设,拓展常州港口岸线资源,提升港口服务能力;加快推进金坛金城、指前,溧阳溧城西、社渚,常州奔牛,武进南礼嘉一期等内河港口作业区建设以及大型临港产业的码头建设。

2.重配套:江海河畅达,公铁水联运

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服务“亿吨大港”发展的高等级水运集疏运体系,以录安洲港区建设为重点,提升海船直达靠泊能力,以夹江港区建设和规划中的德胜河挖入式港区建设为保障,加强“水水中转”能力,加快推进德胜河、京杭运河等省干线航道的达标建设,提高船舶通航等级,形成配套完备的江海河联运体系;优化公路运输方式,以专用疏港公路建设为重点,完善港口公路集疏运体系;发挥常州空港特色,发展航空物流业,探索公水空的联运方式;做好港区铁路支线规划研究,适时开展铁路建设,逐步形成以江海河联运为主,铁、公、空、水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的集疏运体系。

表1 常州港集疏运体系及与周边港口的协调情况

3.拓功能:发展港口物流,推进通关一体化

结合常州港口总体规划修编和沿江地区用地性质调整,完善临港物流园区布局,强化港口与后方物流园区的规划对接和功能衔接,发展综合型物流园区,依托临港物流园区资源优势,加快集聚流通加工、商贸交易、配载配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多种增值物流服务功能,发展港口综合物流,延伸港口产业链。

推进港区与临港产业、综合保税区、物流园区和城市产业的联动发展,促进沿江临港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提升沿江港口对经济转型升级的服务支撑作用。优化内河港口产业布局,充分发挥运河东、西港等内河主要港口的龙头作用,提高对周边地区产业发展的牵引带动作用,促进产业集聚,将其打造成为临河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充分发挥沿江港区、内河港区和纵深腹地的叠加优势,逐步形成沿江港区通过德胜河至内河港区的临江、临河经济带,强化沿江港区与地方经济的互动促进作用,打造港产城融合发展的示范区。

表2 设施联动发展案例

进一步提升常州港一类口岸的对外开放功能,积极融入国家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区域通关一体化建设,深化区域通关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区域通关一体化,加快与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对接融合,争取将常州港口纳入启运港退税试点范围,促进贸易便利化,支撑常州外向型经济发展。

4.顺机制:加强港口监管,创新发展机制

针对现状区(市)等基层管理机构的权责不对等不明晰,建议在常州市级层面成立专门的港口条线管理机构,“两区一市”成立对应的内河港口管理机构或部门,进一步明确各区(市)的内河港口管理责任主体,加强对内河港口的监督管理。

创新港口开发和经营模式,配合省市行政职能改革,进一步转变管理方式,实现港口管理手段向规划引领、政策引导、资源调控和服务支撑转变,建议以拟建的德胜港区为试点,由政府主导,总体规划分期开发,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或战略投资者等社会资本,成立混合所有制(股份制)有限公司开展港口建设。强化港区公用设施管理,探索推行德胜港区开发“地主港”模式。

5.谋合作:推进港口一体化,加强腹地货源集聚

积极配合全省区域港口一体化试点工作,加强常州港与周边的泰州港、无锡(江阴)港的合作战略联盟建设,探索常锡泰同城化发展,建立各港口的分工协作机制,发展差异化港口服务。

加强常州港与长江流域港口的合作关系,积极承接上海港口货种、航线航班转移,加强与长江中上游港口合作,提升常州港对长江中上游的服务能力。加强与内河港口的合资合作,强化港口货物集聚,充分发挥常州港江河联运天然优势,构建常州江海河港口联动的运输体系。

深化常州港港航船货合作机制,加强常州港与国内外大型船公司、船代、货代等物流企业的合作,积极开拓港口腹地,培育腹地货源,提升常州港整体竞争力。

本文针对常州“枢纽城市”、“产城融合”两大城市发展战略,解析常州港的功能定位,针对现状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形势要求,对常州港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文章将发展策略归纳为强基础、重配套、拓功能、顺机制和谋合作五个方面,并对每一方面的具体举措和任务进行分解。本文研究结论,对常州市港口及后方产业的联动发展、港区的统筹规划建设、集疏运体系完善等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意义。

图1 2014年沿江八港吞吐量比较

图2 2014年沿江八港单位岸线吞吐量比较

表3 常州港及周边港区吞吐量预测情况

[1]日本道路公团.日本高速公路设计要领[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1991.

[2]石良清.预测交通量与互通立交布局和设计的相关关系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7(8).

[3]聂蓉,王俊.高速公路网互通式立交布局规划影响因素分析[J].交通科技,2005(4).

[4]陈大伟,徐中,李旭宏.高速公路网互通立交布局优化模型[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0(3).

责任编辑:张明

猜你喜欢

集疏运港区常州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广州港集疏运系统仿真研究*
常州的早晨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我国沿海港区分布特征与集疏运能力评价*
港区使命
开放的港区赢得转型期待
港区文化牌
港区故事
天津国际航运核心区视角下的天津航运发展
建立铁路快速货物公铁联运集疏运系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