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港口岸线资源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016-09-08翟剑峰

港口经济 2016年5期
关键词:导向性港口指标体系

吴 丹 翟剑峰 李 巍 李 辉

(1.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 南京 210014;2.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港口局 江苏南京 210001)

港口岸线资源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吴丹1翟剑峰1李巍1李辉2

(1.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210014;2.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港口局江苏南京210001)

本文基于新形势下港口岸线开发利用导向等原则构建港口岸线资源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运用德尔菲法与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筛选得到在重要性、可测性和导向性均表现良好的五项指标作为体系的评价指标,并给出具体的指标含义、计算方法等。

岸线资源;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港口岸线具有经济社会效益大、服务带动作用强和对自然条件要求高等特点,是具有战略性、稀缺性的不可再生资源[1]。随着港口发展步伐的日益加快,剩余港口岸线资源已经越来越紧张,而港口岸线资源的现状配置却并不合理,“多占少用”、“占而不用”、“货主码头占用岸线多且效率不高”等不合理利用情况仍然存在。

现有的港口岸线资源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普遍偏定性、偏前期、偏运量、偏宏观,相关研究也相对滞后,但已有部分学者开展港口、航道相关领域指标体系建立的研究,为本研究提供了经验借鉴。欧阳斌等[2]结合我国港口实际,研究构建了一套绿色低碳港口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相应测评方法及标准;王传瑜等[3]构建了港口企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节能管理机制建设、节能技术应用评价和节能减排运营考核这三类指标。曾凡华等[4]构建了港口国际中转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体系的18项指标及分类。徐秀梅等[5]则构建了基于畅通、高效、安全、生态、科技、法治、人文、社会满意度等8个一级指标的航运现代化指标体系。

本文通过建立港口岸线资源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一方面为港口岸线使用管理决策等提供参考依据;另一方面通过具体指标反映新形势下的港口岸线使用导向,提高港口岸线资源使用效率、效益、效能,促进港口岸线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港口可持续发展。

一、构建指标体系框架

1.构建原则

港口岸线资源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构建需要遵循下列原则:一是深入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岸线使用管理要求;二是体现岸线资源合理利用导向;三是便于现状岸线资源利用评价和未来规划岸线使用审查;四是更多的从行业管理的角度出发,而对于单位岸线投资强度等地方比较关注的指标等,不作为重点考虑的岸线评价指标。

2.指标框架方案

在研究过程中,本文重点比选了三个方案,方案一是从港口岸线资源的码头类型进行分类,方案二是从港口岸线利用的导向进行分类,方案三借鉴土地资源利用构建岸线评价指标体系。按照不同方案,构建港口岸线资源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及其优缺点如表1所示。

本研究侧重评价指标体系导向性的考察,因此,以方案二作为体系的最终框架。围绕方案二框架,本文给出下列22个初步指标:

(1)法规符合性指标:符合法律规定要求,符合国家战略、产业政策,岸线的功能性质和等级符合程度。

(2)开发必要性指标:单位泊位岸线吞吐量(分货种、分公用和货主),岸线公共服务率,单位岸线货源价值,单位岸线营业收入,单位岸线就业人数,单位岸线投资强度。

(3)利用合理性指标:码头利用岸线规模等与技术标准和规范的符合性(以岸线长度为主),港口岸线有效利用率(泊位长度/占用岸线长度),总平面布置方案是否节约岸线,是否满足航道和通航安全评估要求。

(4)方案可行性和技术先进性指标:库场周转率,是否满足安全和使用要求,交通干线数量,单位岸线集疏运物流量。

(5)环境协调性指标:与功能区划的符合度,与城市总体规划的符合度,区域同类型码头量能比(分货种、分公用和货主),单位吞吐量综合能耗,单位吞吐量CO2排放。

表1 指标体系框架方案比较

二、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1.德尔菲法筛选备选指标

邀请港口规划、设计、管理与科研等相关专家20名,采用5分制从重要性、可测性和导向性三个方面分三轮独立对各指标赋分,通过三轮赋值与测算,确定备选评价指标。

测算过程中以均值与变异系数的比值作为判断标准,将在重要性、可测性或导向性任一轮测算中表现最优异的10个指标筛选出来作为备选评价指标。

均值计算公式:

变异系数计算公式:

式中,Mj表示j指标得分均值,体现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均值越大说明j指标表现越优异;Vj表示j指标变异系数,体现专家意见的协调统一程度,变异系数越小说明专家对于该指标的意见越趋于统一;σj表示j指标得分标准差;n表示专家数量;Cij表示i专家对j指标的评分值。

备选评价指标筛选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备选评价指标筛选结果

表3 港口岸线资源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2.综合评价法筛选最终指标

结合专家赋分的统计情况,分别对重要性、可测性及导向性拟定权重,依次为0.5、0.25、0.25。

指标综合分=(重要性×0.5+可测性×0.25+导向性× 0.25),将备选评价指标在重要性、可测性以及导向性各轮得分的平均值带入上式,计算排序后选出综合得分最高的前五个指标作为指标体系的最终指标。

筛选结果为:岸线功能性质和等级的规划符合性、码头利用岸线规模等与技术标准和规范的符合性、区域同类型码头量能比、单位泊位岸线吞吐量和港口岸线有效利用率五项指标。

最终,港口岸线资源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如表3所示。

三、结论

港口岸线作为一种稀缺的宝贵战略性资源,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尤为重要。为了对现阶段港口岸线利用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价,也为了给港口岸线审查提供有效的考评工具,本文构建了一个港口岸线资源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具体过程如下:①确立指标体系具有紧扣交通运输部岸线使用管理要求,和合理利用岸线资源导向等原则;②基于上述原则给出三大框架方案,通过优缺点分析获得指标体系最终框架,并围绕体系框架给出体系22个初步指标;③运用德尔菲法从初步指标中筛选获得备选评价指标14个;④运用综合评价法从14个备选评价指标中筛选得到体系最终指标5个。

表3 港口岸线资源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续表)

本文建立的指标体系具有实用性强、可测性强和科学性强的特点,填补了港口岸线利用定量评价的空白,对于评价港口岸线利用现状,指导港口岸线资源整合,以及指导港口岸线利用项目审批、指导港口规划编制均具有重要借鉴和参考价值。

[1]许长新,石常锋.港口岸线资源价值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2010,12(3).

[2]欧阳斌,王琳,黄敬东,高爱颖.绿色低碳港口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应用[J].水运工程,2015(4).

[3]王传瑜,张亚敏,冯锡荣等.港口企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水运工程,2008(6).

[4]曾凡华,马军.港口国际中转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运输市场,2010,12(3).

[5]徐秀梅,桑凌志,李怡,钟丽.长江航道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J].水运工程,2016(1).

责任编辑:张明

猜你喜欢

导向性港口指标体系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任务导向性训练与冰、酸剌激促进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康复的研究进展
基于认知-信念-行为导向性护理干预在脑动脉瘤栓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港口上的笑脸
任务导向性训练在脑瘫患儿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论新闻记者如何把握好新闻导向性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惠东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