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病情及并发症控制效果观察

2016-08-09张艳芹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医院儿科内蒙古赤峰025450

中国卫生产业 2016年14期
关键词:护理干预并发症新生儿

张艳芹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医院儿科,内蒙古赤峰 025450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病情及并发症控制效果观察

张艳芹
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医院儿科,内蒙古赤峰 025450

[摘要]目的 研究对缺血缺氧性脑子在新生儿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近两年收治的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共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与加强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控制状况以及并发症控制效果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患儿护理干预后SOD(超氧化物歧化酶)与MDA(丙二醛)分均变化更为明显。症状改善方面,对照组总改善率为88%,观察组总改善率为9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方面,实施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在颅内高压、呕吐、低血糖、惊厥并发症发生率上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加强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护理干预;并发症

缺血缺氧性脑病在新生儿阶段出现主要是由于新生儿或胎儿由于脑血流减少或各种因素造成的脑缺氧状况而导致的疾病,属于造成新生儿神经系统受损的主要原因[1]。临床上除了积极治疗之外,还需在护理方面加强干预,避免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出现影响到疾病控制效果[2]。该文主要采用对比的方式研究了加强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疾病控制状况以及并发症控制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在2013年2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共10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50例。对照组中男患23例,女患27例;剖宫产18例,顺产32例;症状程度:24例为轻度,19例为中度,7例为重度;Apgar评分:11例3分以下,39例4~7分。观察组中男患22例,女患28例;剖宫产19例,顺产31例;症状程度:22例为轻度,20例为中度,8例为重度;Apgar评分:13例3分以下,37例4~7分。两组患者在性别、症状程度、Apgar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根据患者用药实施基础护理,护理期间注意无菌操作以及消毒隔离。每日为患者清洁病房并采用灭菌灯照射方式消毒[3]。观察组加强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

1.2.1 小儿惊厥的护理 患儿在病床上需确保呼吸道处于通畅状态,可采用侧卧位,将其病服解开,必要时可给予吸氧。镇静剂的使用需快速而准确,将患者每日发生惊厥的时间、次数以及程度详细记录,当患儿抽搐不止、持续性惊厥时需做好复苏操作,避免由于外界刺激加重惊厥程度,影响其疾病控制效果。

1.2.2 加强病情监测 护理人员须严密观察患儿的呼吸状态、心率以及体征,采用呼吸自救仪监护其心电状况及呼吸状况,若发现其呼吸节律异常,应注意对呼吸道的观察,确保呼吸畅通。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容易发生抽搐,在抽搐时需警惕患者无意识活动咬到舌头[4]。仔细观察抽搐前兆,发现抽搐前兆后及时处理,对患儿尖叫、烦躁、上下肢抽动、眼球偏斜等症状加强预防性观察,若患儿在抽搐过程中出现意识障碍程度加重、瞳孔大小不等、呼吸节律紊乱状况时需警惕脑水肿,应立即监测颅脑内压。

1.2.3 抚触操作护理 对于新生儿而言,患有缺血缺氧性脑病很可能造成其脑部功能的永久性缺陷,因此尤其需加强对新生儿的照顾[5]。由于年龄关系,新生儿在此阶段具有较强的代偿能力以及可塑性,且处于脑部发育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中加强抚触可促使新生儿消化以及睡眠状况得以改善,从而对疾病有所帮助。具体操作时,抚触的顺序可按照首先从头部开始,之后逐渐移动到胸部以及腹部,最后抚触四肢及背部,按照上述顺序每日为患儿抚触两次,20 min/次左右,连续抚触7 d,观察患儿病情改善状况。

1.2.4 输液操作护理 除了按医嘱准确用药之外,护理人员在患者静脉用药穿刺过程中应避免药物注入体内速度过快而造成肾脏衰竭、心脏衰竭或肺水肿疾病,可使用微量泵注入给药。通常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病情多变且危重,需多次静脉给药,但可能造成患儿的哭闹、疼痛及不适感,因此可为患儿使用静脉留置针[6]。所有护理操作中均需避免医源性感染,加强无菌操作程度,在留置针时间上加以控制,避免出现静脉炎。若患儿存在颅内出血情况,则严禁使用头皮静脉输液操作。

1.2.5 保暖护理 由于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自身神经系统已经受到了创伤,因此在体温的调节上中枢神经调节能力较弱,体温可能存在持续性偏低状态[7]。在体温的控制上切不可强行改变,可在保温箱温度控制上每小时上升1℃,避免温度上升过快而出现肺部出血并发症。将患儿体温控制在36~37℃之间,所有护理过程均需在保温箱中操作,尽可能减少患儿离开保温箱的次数以及时间。

1.2.6 加强管理 加强对新生儿的系统化管理以及针对性管理。系统化管理在于强化对新生儿的日常观察以及问题处理,制定流程化急救方案,当新生儿出现病情变化时可立即实施抢救。针对性管理需要为患儿制定健康档案,对病情实施针对性记录与控制。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该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统计,以计量数据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t检验,若P<0.05,则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SOD与MDA变化情况

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OD与MDA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护理前 SOD(t=24.638,P=0.606)与 MDA(t= 26.841,P=0.428)水平并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临床治疗及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后,两组SOD(P=0.047,t= 16.640)与MDA(t=15.273,P=0.026)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更优,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SOD与MDA变化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SOD与MDA变化情况对比(±s)

对照组(n=50)观察组(n=50)组别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7.8±0.9 6.0±0.8 7.7±1.0 4.2±0.7 351.4±89.3 589.4±99.2 356.1±93.4 668.5±79.6 SOD(μg/L) MDA(μmol/L)

2.2 症状改善情况

统计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记录处于明显好转、有所改善及无改变人数并计算总改善率。结果显示,对照组总改善率为88%,观察组为9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95,P=0.028),详见表2。

表2 症状改善情况对比[n(%)]

2.3 并发症情况

统计两组中出现颅内高压、呕吐、低血糖及惊厥并发症的人数并计算战组内比例。结果显示,观察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表[n(%)]

3 讨论

患有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脑部血流状态会受到明显影响,严重时会损伤脑神经,病死率较高。护理过程中需加强对新生儿的观察,当发现新生儿由于抽搐、惊厥造成窒息时,需注意缺血及缺氧改变,以免脏器受到损伤[8]。由于新生儿年龄较小,在为其吸氧时需着重加强观察,确保吸氧导管通畅。若新生儿颅内高压,应对颅内压力及时降低,避免脑部受损[9]。只有在合理的临床治疗以及精心的护理操作下,患儿疾病才能够得到更有效的控制[10]。

根据该研究结果,加强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儿在SOD与MDA变化情况下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症状改善率明显更高,说明患儿在护理干预下能够更有效地控制疾病发展,改善各项症状。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在护理干预下颅内高压、呕吐、低血糖、惊厥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加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对缺血缺氧性疾病所引发的并发症予以控制,提升临床治疗安全性。

综上所述,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加强护理干预有利于其疾病的控制以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对其疾病恢复产生有益影响,提升护理质量与治疗安全性,因此护理干预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钟金富.早期护理干预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8(9):897-898.

[2]莫静金,高沛云,范凤仪.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并发症和神经行为测定的影响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6(11):214-215.

[3]宋哲,匡继红,景文贵.综合护理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高压氧治疗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4,13(15):2053-2055.

[4]张翠玲.护理干预对高压氧辅助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效果[J].吉林医学,2014,22(21):5046-5047.

[5]孙琼.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效果分析[J].安徽医药,2011,4(19):520-521.

[6]殷淑凤.护理综合干预对高压氧辅助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效果[J].中外医疗,2013,21(17):164-165.

[7]李艳霞,贺新萍,徐晓伟,等.高压氧辅助纳洛酮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25(20):100-101.

[8]陈月芝,周金莉,阮卫华,等.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预后的影响[J].农垦医学,2012,34(3):281-284.

[9]朱为,李小花,鈡瑛.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生长发育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4):25-26.

[10]杨玉芳,张舒梅,黄凌雁,等.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发育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 (11):77-78.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6)05(b)-0152-03

DOI:10.16659/j.cnki.1672-5654.2016.14.152

收稿日期:(2016-02-29)

[作者简介]张艳芹(1975.8-),女,蒙古族,内蒙古巴林左旗人,本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儿科护理工作。

Effect Observation on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Controlling the Condition of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in Newborns

ZHANG Yan-qin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Baarin Left Banner Hospital of Chifeng,Chifeng,Inner Mongolia,02545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controlling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in newborns.Methods 100 cases of newborns with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in recent two year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and they respectively adopted conventional nursing model and enhancing nursing intervention model,and the clinical symptom controlling situation and complication controlling effect differenc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changes of SOD and ND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were more obvious,the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improvement rate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88%vs 98%),and the incidence rates of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vomiting,glucopenia and convulsion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obvious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Enhancing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condition of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in newborns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which is worth promotion.

[Key words]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Newborn;Nursing intervention;Complication

猜你喜欢

护理干预并发症新生儿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早期科学干预新生儿喂哺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