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妇产科护理学开展社会实践教学的效果评价

2016-08-09孙顶双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白城137000

中国卫生产业 2016年14期
关键词:社会实践教学效果

孙顶双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白城 137000



妇产科护理学开展社会实践教学的效果评价

孙顶双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白城 137000

[摘要]目的 探讨开展妇产科护理学社会实践的教学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该校2014级护理学专业150名学生,通过5次社会实践,教学效果通过知识掌握、社会实践情况和学生对社会实践评价来判定。 结果 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平均值为85.6分;综合评价学生社会实践情况,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所占比例分别为17.3%、37.4%、21.3%和4.0%;学生评价社会实践安多到少排列分别为,社会实践能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所占比例最高(90.0%),第二位是激发学习兴趣(88.7%),其三为提高人际沟通能力(81.4%),第四位是提高健康教育能力(76.7%)。结论 社会实践教学可以激发学习兴趣,理论知识得到不断巩固,实践技能、人际沟通和健康教育能力得到不断提高,教学效果较为满意。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学;社会实践;教学效果

女性是妇产科护理学的服务对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实际工作涉及到服务对象的婚姻、家庭、生殖健康与繁衍后代等问题,这决定了妇产科护理教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复杂性[1]。妇产科护理学现有实践体系沿袭单纯依靠实验室做实验和基础—临床—实习模式,对培养护生职业能力仍有不足。因此让我们的护生走入社会,开展社会实践,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使女性人群自身受益,进而促进家庭和社会和谐。护生在社会实践情境中与社会相接触,理论联系实际,合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这需要我们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课外社会实践活动是教学改革的一种基本形式,实践表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培养护生具有较强的人文素质和能力,学生认识到护理学科的重要性,掌握基本技能,学科教学任务完成效果较好,同时达到提高人际交往、与患者沟通和交流艺术和适应社会能力的目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该校2014级护理学专业3个班级150名学生,学生均为统招生。150名护理专业学生中,男15名,女135名;年龄介于18~21岁,平均年龄为21.5岁。

1.2社会实践教学方法

教学选用同一版本的《妇产科护理学》为蓝本,学科授课计划包括20学时的社会实践教学,利用周末时间到白城市某社区街道完成教学活动。

1.2.1 社会实践教学基地的选择 社会实践教学是提高妇产科护理学课堂教学小学的重要手段。在选择社会实践教学基地时,考虑了企事业单位、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社区街道、妇联、乡村妇女居民等具体情况,最终我们选择交通较为便利、各年龄段妇女较多及孕产妇数量较集中的地点作为社会实践教学基地。根据学校制定的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结合我市女性健康实际,选择适宜社区作为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1.2.2 社会实践教学管理组织的建立和运行 为了保证社会实践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成立了由任课教师、社区保健人员、护工和学生干部等各方面人员组成的教学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指导、监督并考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评价。为提高教学效果,进入教学基地前,领导小组成员根据教学内容和社区实际统筹安排实践教学的目的、组织实施和各小组成员在教学中的作用,以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较好地完成单元教学任务,巩固理论教学成果。

1.2.3 确定教学目的 社会实践教学目的应紧紧围绕妇产科参与产前检查,掌握检查孕妇体质量、血压、健康状况、胎儿发育等基本技能,并判定其临床意义;具有开展孕期卫生、营养及心理调适等健康教育的能力。产后访视并评价社会实践教学基地的产妇;指导产妇掌握产褥期卫生、活动与休息、母乳喂养、新生儿沐浴和护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1.2.4 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将学生平均分为25个教学小组,教学小组长由组内成员选定,教学领导小组成员随机抽查监督活动质量。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安排各小组成员利用周六或周日半天的时间完成4学时规定内容的教学任务。为达到实践教学目的,实践教学实施前,任课教师要利用课堂教学时机讲解活动计划安排、实践教学注意事项,告知学生教学中涉及的理论知识、沟通技巧和技能操作等内容。

第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整体了解社区街道女性人群分布,了解罹患疾病分布情况。运用所学的护理知识,与女性人群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有助于高质量完成以后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

第二次社会实践活动:为社区孕妇进行产前检查,实际检测孕妇体质量、血压、健康状况、胎儿发育等项目,并依照判定标准给出护理建议。妇女生活质量应用问卷进行调查和评估,运用护理程序和专科护理评估技术了解女性身心健康情况,针对评估得到的护理问题制定并不断完善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和措施,并得到有效贯彻实施。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指导产褥期卫生、活动与休息、母乳喂养、新生儿沐浴和护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使其顺利完成妊娠、哺乳和生长过程。

最后,以小组为单位为个别女性书写1份生活质量评估表和护理评估表,通过实施效果评价实践教学的完成程度。

第三次社会实践活动:到中学为青春期女生讲解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和生理知识,以及青春期卫生保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也使青春期女生了解自身生理知识和自我保健方法。针对护理教材内容和护理评估资料,按常规开展PBL教学法,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下温习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次社会实践活动:根据评估资料,到附近乡村,为女性居民做健康咨询和健康指导活动[2]。根据罹患疾病情况,为其讲解妇科病的预防和自我护理,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第五次社会实践活动:评估女性慢性疾病基本情况阴道炎症、宫颈炎症、盆腔炎症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及痛经等,制定并实施整体护理计划和措施,以小组为单位为每位女性服务对象书写1份完整的护理病历[3],使学生认识护理病历在护患纠纷解决中的重要作用,为适应临床护理岗位奠定基础。

1.3 教学效果评价

1.3.1 评价知识掌握情况 授课结束后,按照学校统一安排,从题库中随机抽取选择、名词解释、简答及病例分析等考试题,以教考分离的方式进行期末闭卷考试。记忆性知识、理解性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所占分值比例为5∶3∶2,卷面满分值为100。

1.3.2 评价社会实践情况 将实践态度、纪律、能力和报告等内容作为社会实践鉴定表的内容,对各项内容合理赋分,并将分数转换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并进行综合评价。

1.3.3 学生评价社会实践 授课结束后,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匿名调查学生对社会实践的定性评价,问卷设计8个问题,定性评价结果分为同意、不确定和反对三种评价结果。

1.4 统计方法

计算学生考试成绩的算术平均数,统计并计算学生考试各分数、社会实践情况和学生评价社会实践评价项目定性评价的人数和构成比。

2 结果

2.1 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

学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为85.6分,其中90分以上、80~90分、70~80分、60~70分和60分以下者分别有12人、66人、39人、24人和 9人,所占比例分别为8.0%、44.0%、26.0%、16.0%和6.0%。

2.2 学生社会实践情况评价

学生社会实践情况评价的各项目各等级分布和综合评价各等级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学生社会实践情况评价[n(%)]

2.3 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评价

按照同意定性评价由大到小排列,所得学生对社会实践的定性评价情况见表2。

表2 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评价[n(%)]

3 讨论

实践教学是临床护理学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必须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见习时间短,实践内容较多,学科性质和特点不同,往往难以找到理论和实践的契合点。应该说,社会实践教学不同于临床实习,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理论知识掌握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实践教学的高质量完成,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学生获得知识能力和临床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服务能力、评判思维能力[3]。更使学生认识到维护女性健康,可促进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固。必须通过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使女性更加健康[4]。

该研究结果表明,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4级护理学专业3个班级150名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平均值为85.6分;学生社会实践情况综合评价中,优秀占17.3%,良好占37.4%,合格占21.3%,不合格占4.0%;学生对社会实践评价中,认为社会实践能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者最多 (90.0%),其次为激发学习兴趣(88.7%),其三为提高人际沟通能力(81.4%),提高健康教育能力者较多(76.7%)。

综上所述,社会实践教学可以激发学习兴趣,理论知识得到不断巩固,实践技能、人际沟通和健康教育能力得到不断提高,教学效果较为满意,使学生较快适应临床护理实践需要。

[参考文献]

[1]黄会霞.高职护理专业妇产科护理学教学评价的研究[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23(2):241-243.

[2]卢文凯.提高妇产科护理学教学效果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教学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4):91-93.

[3]纪敬敏,王荣,杨荣芳,等.社会实践为基础的社区护理教学模式[J].求医问药,2013,11(2):504-505.

[4]吕一婷,姚跃英,苏惠玉,等.通过社会实践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探讨[J].中华护理教育,2011,8(9):430-431.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6)05(b)-0122-03

DOI:10.16659/j.cnki.1672-5654.2016.14.122

收稿日期:(2016-03-09)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 “十二五”规划课题 (批准号:GH150644)。

[作者简介]孙顶双(1981.3-),女,吉林白城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护理学。

Effect Evaluation of Development of Nursing Social Practice Teaching in the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SUN Ding-shuang
Baicheng Medical College,Baicheng,Jilin Province,137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development of nursing social practice teaching in the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Methods 150 students from nursing major in our school in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underwent 5 social practices,and the teaching effect was evaluated through the knowledge mastery,social practice and students’evaluation of social practice.Results The mean value of final examination results was 85.6 marks,the excellent,good,qualified and unqualified evaluations of students’social practice respectively accounted for 17.3%,37.4%,21.3% and 4.0%,the proportion of consolidating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improving practice skill was the highest,(90.0%),the second is motivating study interests,(88.7%),the third is improving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capability(81.4%)and the fourth is improving health education capability(76.7%).Conclusion Social practice teaching can motivate study interest,constantly consolidat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practice skill,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capability,and the teaching effect is more satisfactory.

[Key words]Nursing in the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Social practice;Teaching effect

猜你喜欢

社会实践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策略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拓展语文外延 提升核心素养
高等美术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研究分析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提高中学体育教学效果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