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曲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

2016-08-06臧召霞朴钟源魏亚芬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

卢 冲 臧召霞 朴钟源 魏亚芬



巴曲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

卢 冲 臧召霞 朴钟源 魏亚芬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巴曲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黑龙江省医院收治的CIS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巴曲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RS与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4 h及7 d时,研究组患者MRS与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血、尿、便常规检查及肝肾功能检查异常,均未发生出血反应,无主诉或观察到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巴曲酶治疗CIS可提高临床疗效,能够快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且不良反应少,不增加出血风险,用药安全可靠。

【关键词】巴曲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是临床最为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约占80%,中老年人群发病率较高,是中老年人致残、病死的主要疾病[1]。早期溶栓治疗对于 CIS具有显著疗效,但其治疗时间窗较短,仅为3~6 h,临床溶栓治愈率较低,仅为4.1%~6.3%[2]。近年来研究发现,早期降纤治疗对于保护 CIS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临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巴曲酶是目前临床降纤治疗的常用药物,能够通过多途径、多机制影响CIS,改善临床预后。我院对CIS患者应用降纤药物巴曲酶辅助治疗,获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CIS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2例。研究组患者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45~78岁,平均(66.3±2.1)岁,病程6~48 h,平均(12.6± 2.3)h;对照组患者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43~80岁,平均(67.3±2.4)岁;病程7~48 h,平均(13.3±2.7)h。入选标准:血压水平<180/100 mmHg (1 mmHg=0.133 kPa);发病时间≤72 h,均在入院后24~48 h经CT或磁共振成像(MRI)复查确诊;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4分;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脑卒中症状;入院时NIHSS评分>25分;近3个月内具有脑卒中病史且存在严重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确诊或怀疑脑梗死、颅内活动性出血;合并颅内肿瘤者、颅脑手术;具有糖尿病病史;合并血液系统疾病、严重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处于妊娠哺乳期女性。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吸氧、降糖、降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降颅内压、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应用营养脑细胞药物等,例如给予阿司匹林口服或静脉滴注(首剂量为每天300 mg,然后改为每天 100 mg),20%的甘露醇进行静脉滴注,脑复康口服(0.8~1.6 g/次,3次/d)或静脉滴注(4 g/次,1次/d),血塞通口服(500~100 mg次,3次/d)或静脉注射(200~400 mg/次,1次/d),奥扎格雷钠(80 mg/次,2次/d)静脉滴注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巴曲酶(北京托毕西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0295)治疗,初始剂量为10 BU,加入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混匀后静脉滴注1 h以上,然后改为5 BU,加入1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0.5 h以上,隔日1次,连续用药3次,且用药前复查血浆纤维蛋白原(FIB)需≥100 mg/dl。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①神经功能障碍程度: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4 h、7 d参照改良Rankin量表(MRS)[3]进行神经功能障碍程度评价,最高为6分,得分越高则表明神经功能障碍越严重。②神经缺损功能评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的24 h、7 d参照NIHSS[4]进行神经功能评价,最高为34分,得分越高则表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③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 d测定患者的血浆FIB水平,正常值为2~4 g/L。④安全性评价: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7 d后各进行1次血、尿、便常规检查及肝肾功能检查,观察和询问患者的不良反应或不适症状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5]拟定疗效标准。基本治愈:NIHSS降低≥90%,缺病残程度为0级;显效:NIHSS降低46%~89%,缺病残程度为1~3级;有效:NIHSS降低18%~45%;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率(%)=(基本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治疗前后MRS及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RS与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4 h及7 d时,研究组患者MRS与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RS及NIHSS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RS及NIHSS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24 h  治疗后7 d MRS评分对照组 32  3.3±1.0 2.9±0.7  2.8±0.5研究组 32  3.4±0.9 2.1±0.6  1.8±0.4 t值   0.258  3.950  8.687 P值   0.797  0.000  0.000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24 h  治疗后7 d NIHSS评分对照组 32  11.6±3.0 11.4±3.4  7.8±1.9研究组 32  11.8±3.0 7.7±2.1  6.0±1.2 t值   0.280  5.208  4.603 P值   0.780  0.000  0.000

2.3 治疗前后血浆FIB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浆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患者血浆FIB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患者血浆FI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FIB水平比较(g/L,±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FIB水平比较(g/L,±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2  4.5±2.1  3.1±1.4研究组  32  4.7±2.0  2.4±1.0 t值   0.374  2.234 P值   0.710  0.029

2.4 安全性评价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血、尿、便常规检查及肝肾功能检查异常,均未发生出血反应,无主诉或观察到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CIS的致病因素较为复杂,主要病理生理基础为脑动脉内膜病变、脑血管内血流滞缓或血液的凝固性升高,导致脑血管狭窄、闭塞,进而导致相应供区脑组织出现缺血性坏死[1]。CIS患者由于局部颅脑组织发生长时间缺氧、缺血,导致该区域部分脑细胞出现不可逆性坏死,但是仍有部分组织细胞表现为可逆性损伤,并且有缺血半暗带形成。临床实践表明,对于缺血半暗带以及可逆性损伤,早期积极应用科学合理的药物治疗是可以挽救或修复的[2]。因此,治疗 CIS的关键在于重建脑动脉畅通、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从而促进病灶面积的缩小,重建缺血区域的血液循环,进而挽救缺血半暗带以及可逆性损伤的脑组织及神经功能细胞[3]。文献研究表明,早期溶栓对于 CIS的脑神经功能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溶栓治疗时间每延迟20~30 min,临床疗效将降低约10%,且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6]。但是,传统的溶栓药物治疗时间窗极短,患者难以获得溶栓机会。

巴曲酶是一种新型生物制剂,具有强效降纤维蛋白原作用,故临床又将其称为去纤维蛋白酶或者凝血酶样酶。药理学研究表明,凝固促进内源性重组组织相溶性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的释放,从而起到抗凝以及间接的溶栓作用,且治疗时间窗较长,能够有效改善缺血部位脑组织血供[7]。巴曲酶对于纤维蛋白原a链末端甘-精氨酸间的肽键具有选择性干扰作用,能够促使固态的纤维蛋白向可溶性纤维蛋白转化,进而使其难以与血小板以及血脂等发生聚合、沉积作用,从根本上抑制血栓的形成[8]。同时,其对于基质金属蛋白酶具有表达抑制作用,还具有抑制血管炎性反应,能够促进梗塞病灶的缩小,有效缓解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2,7]。研究发现,巴曲酶具有一定的血管内皮保护作用,并能通过清除氧自由基以及抗氧化作用有效缓解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缓解CIS及其伴随症状[9]。孙良伟等[10]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巴曲酶治疗,患者的NIHSS评分及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均得到显著降低,认为巴曲酶能够有效减轻和保护患者的神经元损伤,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的修复。柳林[11]研究证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应用巴曲酶辅助治疗不仅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并能有效缩短疗程,促进患者病情早日康复。

本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且治疗后NIHSS评分及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巴曲酶辅助治疗CIS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或神经功能障碍,疗效确切、安全性高。FIB异常升高在CIS的发生及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降低 FIB水平对于改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但 FIB水平过低又会增加出血风险,通常宜控制在 0.5~1.0g/L[12]。本研究两组患者治疗后 FIB水平均有显著降低,但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更为接近理想范围,与赵艳[13]报道结果基本一致。出血是溶栓降纤治疗中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之一,传统静脉溶栓药物的特异性较差,作用范围较广,在对纤维蛋白酶产生溶解作用过程中,仍可能会激活血浆中部分纤维酶原,从而诱发全身性出血[9-10]。巴曲酶具有较强的纤溶酶原亲和力,降纤特异性较高,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13]。本研究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出血反应,认为巴曲酶辅助治疗CIS能够平稳、有效地降低FIB水平,提高临床疗效,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综上所述,巴曲酶辅助治疗 CIS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快速、有效地改善神经功能,且不良反应少,不增加出血风险,用药较为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 李浩,李春生.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8):87-88.

[2] 王铁羽.巴曲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4(12):179-180.

[3] 张世洪,吴波,谈颂.卒中登记研究中 Barthel指数和改良的Rankin量表的适用性与相关性研究[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4,4(12):871-874.

[4] Lyden PD,Lu M,Levine SR,et al.A Modified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for Use in Stroke Clinic Trials Preliminary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J].Stroke,2001,32(6):1310-1317.

[5]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6] 黄宪.巴曲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2(7):91-92.

[7] 姚志厚.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2(2):17-17.

[8] 张丽丽.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采用巴曲酶的效果评价[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8):1784-1786.

[9] 罗传松,唐云.依达拉奉、巴曲酶联合用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观察[J].血栓与止血学,2013,19(5):196-198.

[10] 孙良伟,李强,许延路,等.巴曲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神经功能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0,50(33):71-72.

[11] 柳林.探讨巴曲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及时间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9):51-51.

[12] 刘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TOAST病因分型对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9):1445-1447.

[13] 赵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应用依达拉奉和巴曲酶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7):87-87.

黑龙江省医院神经内一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36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志码】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7.015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Batroxobin in Treatment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Lu Chong Zang Zhaoxia Piao Zhongyuan Wei Yafen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batroxob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CIS) patients.Methods January 2014 to June 2015 during the CIS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Hospital admitted 64 patients as research subjects will b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which uses random number table,32 cases in each.The control group of patients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the study group patients Batroxobin,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safety.Results Study group of patients with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treatment with MRS NIHSS scor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reatment after 24 h and 7 d,the MRS study patients with NIHSS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nd the post-treatment of plasma fibrinogen(FIB)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During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not to see blood,urine,feces routine examination,liver and kidney function tests abnormal bleeding reactions did not occur,or no complaints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observed.Conclusion Batroxobin CIS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it is possible to quickly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neurological function in patients,and fewer adverse reactions,without increasing the risk of bleeding,medication safety and reliability.

【Key words】Batroxobin;Acute ischemic stroke;Clinical efficacy

猜你喜欢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溶栓预后影响因素与临床研究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患者的保护作用分析
康复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神经和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