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结核合并胸椎结核误诊一例

2016-08-01李海宏孔胜兵石向阳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误诊

李海宏,孔胜兵,石向阳



·病例报告·

肝结核合并胸椎结核误诊一例

李海宏,孔胜兵,石向阳

(池州市人民医院 肝胆外科,安徽 池州 247000)

[关键词]肝结核;胸椎结核;肝肿瘤;误诊

肝结核较为少见,因缺乏特异的症状和体征,临床误诊误治率较高。我科近期收治一例以肝脏单发占位为首发表现的肝结核患者,后期合并有胸椎结核。早期有明显的体重下降,无其他部位结核症状,且影像学表现与恶性肿瘤类似,误诊为肝脏恶性肿瘤。由于患者合并有呼吸道症状,予抗炎治疗后,发现肝脏占位病灶缩小并消失,再次误诊为肝脓肿。经后期进一步完善检查,并予抗痨治疗后,病情逐渐好转,诊断为肝结核合并胸椎结核,现报道如下。

病例

患者,女,59岁。因“体检发现左肝占位1 d”于2014年9月11日入住我院肝胆外科。3年前单位体检时行B超,发现“胆囊炎、胆囊息肉”,无症状,未处理。此次外院体检行B超及CT检查,发现左肝类圆形低密度结节,为进一步诊治入住我科。既往无肝炎病史,入院前无咳嗽、发热,近3个月体重下降约5~6 kg。入院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软,全腹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未扪及包块。实验室检查:HBsAg阴性,HCV阴性;肿瘤标志物全套均为阴性;血清结核抗体阴性;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正常。胸腹部CT示:两肺纹理增强,未见明显实变;纵膈见多发肿大淋巴结;左肝外侧段见一约直径2.4 cm大小低密度结节,密度欠均,边界模糊;增强扫描呈延迟强化;肝内另见数枚小囊肿,肝门区见多发肿大淋巴结呈环形强化,考虑胆管癌或转移癌(见图1中A1、A2)。患者为进一步诊治,于2014年9月18日出院到外院就诊。经多方诊治,均考虑肝左叶占位为恶性可能,于2014年10月3日再次入住我科拟手术。外出就诊过程中,患者出现咳嗽、发热,体温多在37~38 ℃之间,最高达40 ℃。门诊查血象高,血沉增快;胸片示:两下肺纹理增多较模糊,余肺未见明显实质性病变。入院后予抗炎对症处理(头孢西丁+左氧氟沙星),患者咳嗽、发热好转。2014年10月11日行胸腹部CT平扫,左肝病灶不明显(见图1 中B1),进一步行上腹部增强CT,示左肝病灶明显减小(见图1 中B2)。考虑肝脓肿可能,继续抗炎治疗,2014年10月22日出院。出院后患者未再出现发热,但有上腹部及腰背部疼痛不适。在本院及外院普外科、骨科及消化内科等多个科室就诊,考虑“胆囊炎、腰肌劳损”等,予对症处理,效果不佳。2014年12月22日门诊复查上腹部增强CT,左肝病灶较前缩小(见图1中C1、

图1 上腹CT复查对比

图2 上腹MRI复查对比

图3 腰椎MRI复查对比

讨论

由于肝脏具有吞噬功能强大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胆汁亦可抑制结核杆菌的生长,结核杆菌即使侵入肝脏也不易发病,故临床上肝结核少见,尤其是不伴有肺结核的肝结核更为罕见。多数肝结核为全身粟粒性结核的一部分,肺结核等病灶的病原菌通过肝动脉血行播散到肝,此外,经门静脉、淋巴管、胆管或邻近器官结核病灶的直接侵入亦可导致肝结核的发生。肝结核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发热及肝肿大较为常见,部分患者可能合并有腹痛或轻中度黄疸,可能为结核直接破坏肝实质或肝门肿大的淋巴结压迫胆管所致。肝结核的影像检查多样,很难作出定性诊断。

该患者以肝脏单发占位为首发症状,无明显发热、盗汗及其他部位结核症状。CT增强扫描,肿块呈延迟强化,伴肝门区多发肿大淋巴结,符合肝恶性占位的影像学表现;虽有体重下降,但亦当作恶性肿瘤的表现,故早期误诊为肝脏恶性占位。再次住院,经抗炎治疗后病灶缩小(可能与使用的左氧氟沙星具有一定的抗结核作用有关),多次查血清结核抗体阴性,均对诊断存在一定的误导,导致再次误诊为肝脓肿。患者后期出现腰背部疼痛,但因胆囊炎、胆囊息肉病史的干扰,未能及时行相关检查,直至后期行PET-CT才明确为胸椎结核所致。故对于肝脏的占位性病变,特别是无肝炎背景、肿瘤标志物为阴性的病例,应警惕肝结核的可能。

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肝结核的认识,结合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等综合分析,减少误诊的发生。

(本文编辑:鲁翠涛)

[中图分类号]R525; R529.2; R657.3+3

[文献标识码]B

Doi:10.11952/j.issn.1007-1954.2016.04.023

[收稿日期]2015-12-14

[第一作者简介]李海宏(1981-),男,湖北红安人,主治医师,硕士。

[通讯作者简介]孔胜兵,主任医师,E-mail:zckongsb@163.com。C2)。因持续腰背部疼痛,于2015年4月13日入住我院消化内科。行PPD试验及T-SPOT检查均为阳性;查ESR>140 mm/h,CRP 70.4 mg/L。2015年4月15日行上腹部MRI+MRCP提示右肝包膜下多发小片状异常信号;原左肝病灶消失(见图2中D1、D2)。2015年4月23日患者出院到上海瑞金医院就诊,行PET-CT考虑肝结核?胸椎结核?转移性肿瘤待排。转至上海结核病医院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口服联合抗结核治疗,腹部及腰背部疼痛症状缓解。2015年5月19日再次入住我院消化内科行抗结核治疗。入院时查ESR >140 mm/h,2015年6月16复查ESR 52 mm/h,MRI示:左肝囊肿;右肝病灶基本消失(见图2中E1、E2);T7、T8椎体异常信号伴椎旁软组织肿胀,符合椎体结核表现(见图3中G1、G2)。2015年6月20日出院,2015年12月22日复查ESR 41 mm/h;MRI示:左肝囊肿(见图2中F1、F2);椎旁软组织肿胀较前好转(见图3中H1、H2)。目前仍在抗结核治疗中。

猜你喜欢

误诊
眼眶组织淀粉样变易误诊临床分析
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与漏诊分析
高度近视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临床误诊的因素分析
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心绞痛16例误诊分析
9例原发性肾小管酸中毒临床分析
9例原发性肾小管酸中毒临床分析
亚急性甲状腺炎误诊临床分析
关于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患者的CT磁共振表现以及漏误诊研究
老年人梅毒抗体阳性诊断梅毒易误诊原因浅析
浅谈输卵管积水的诊断与误诊、漏诊规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