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装专业非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途径探讨

2016-07-28王利君阎玉秀唐洁芳

纺织服装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服装专业移动学习人才培养

王利君,阎玉秀,唐洁芳

(浙江理工大学 a.服装学院;b.服装实验教学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8)



服装专业非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途径探讨

王利君a,b,阎玉秀a,唐洁芳a,b

(浙江理工大学 a.服装学院;b.服装实验教学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8)

摘要:根据浙江省纺织服装产业集聚特色,从政产学研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和移动学习理念下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入手,探讨服装专业非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途径。

关键词:非学历继续教育;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政产学研融合;移动学习

一、 终身学习视角下的非学历继续教育是实现纺织服装业人才升级的重要途径

自20世纪中叶起,随着世界经济与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收入和生活质量逐渐提高,对学习的需求与渴望也随之增加;而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使得劳动者不断面临增长知识、提升技能的压力,唯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顺利稳定地就业。此外,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得国家和地区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各国为提升本国竞争力,纷纷将加强对本国公民的教育和培训作为竞争的重要手段。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理念逐渐形成和发展,并成为当今各国教育思想的主流[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将非学历继续教育从纲领上提到国家发展的战略性高度[2]。非学历继续教育是指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尤其是成人的教育与培训活动,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种高层次的追加教育[3]。它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各种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基于爱好的各种培训等。由此可见,大学毕业、在岗或准备进入工作岗位的人群均可接受继续教育,体现出其教育对象的广泛性。此外,非学历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与培训计划往往简单精炼,还可以完全按照企业和学员定制,其培养模式与授课方式灵活多样,这样,既可以降低培训的课程压力,又可以节省参加培训的时间成本。

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和出口国,而浙江省则是我国纺织服装生产大省和出口大省,纺织服装业在浙江全省工业生产和出口贸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尽管浙江省纺织服装业在产业规模和整体效益上均保持全国领先地位,但仍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多数企业以加工为主、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国际市场萎缩而国内市场开发不足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员工的专业素质与技能水平直接决定着企业转型升级的进程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作为企业来讲,一方面,希望更多高级管理型、应用型人才加盟;另一方面,更希望内部员工通过业余培训成长为高技能创新人才。更何况纺织服装业在我国是一个劳动密集程度高的产业,浙江省的纺织服装业从业人员占工业总从业人员的五分之一多。可见,浙江省纺织服装企业当前的任务除了需要技术升级、产品研发之外,员工的培训任务可以说既迫切又艰巨。

二、 政产学研深度融合下的服装专业非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第一,作为浙江省的传统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在政府、行业、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纺织服装产业已经形成了专业化的产业集聚特色,如杭州的女装、宁波和温州的男装、织里的童装、海宁的皮革和装饰布、桐乡的毛衫、上虞的皮草、诸暨的袜业、嵊州的领带、温州的皮鞋、枫桥的衬衫、绍兴的面料、嘉兴和湖州的丝绸等。因此,应该根据块状产业经济的现状与发展需求,在省行业协会、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组织各地方行业协会联合纺织服装院校和相关研究机构,调研和分析当地块状经济现状及区域发展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依托企业与院校、研究机构,共同构建面向区域块状经济、面向地方主导企业的多样化纺织服装人才继续教育培养体系;继而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行业协会的组织下,让院校、研究机构与企业共同实施对行业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同时,由行业协会组织专家对培养方案及其实施效果进行教育评估,实现质量监控。这样,不仅能保证培养目标合理、恰当、有效,还能保证培训的实施效果,真正提升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与能力,以期将来转化为企业素质,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第二,企业是人才的最大买方市场和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受益方,院校则是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实施方,双方全方位、全过程的深度合作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最终成效。因此,政府应该引导、鼓励双方的深度融合,企业要积极参与人才培养目标及评价标准的确定,提供企业所需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其他素质构成等信息。而院校在认真分析和研究企业提供的相关信息的基础上,主动深入企业进行调研、访谈,充分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再与企业一起审核、修改,最终确定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标准。在培训实施阶段,院校应积极挖掘自身的优势,整合现有的国内外相关教育资源,通过跨学科、跨专业、跨院校、跨国别联合,如与信息技术、机械制造、纺织材料、生命科学等学科、专业合作,与兄弟院校、职业学校、国际知名院校合作,与企业、相关机构合作,协同创新,共同开发与培养目标、培养标准相契合的课程及其内容,共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共同完成培训教学活动与质量评价、反馈。

第三,服装专业非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包括:(1)面向产业新兴技术的培训项目,如智能纺织品、智能制造、服装定制技术等,通过前沿技术的培训,拓宽企业从业人员的视野,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2)面向工作岗位需求的培训项目,如面辅料风格及检测、产品设计与研发、品牌策划与推广等,通过各工作岗位核心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的培训,增强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与发展后劲;(3)面向企业的个性化定制培训项目,如服装模板设计技术、流水线优化与单件流、IE工程技术等,具体见图1。这些培训项目属于订单式培养,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可以与产学研项目一起开展。

图1 服装专业非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第四,教育培训的内容应根据工作岗位核心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构建,以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为重,确保继续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教学方法可采取如项目训练法、案例教学法、研训一体化、学业导师制等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方法,让学员在项目训练中边做边学、边学边做,充分发掘学员的创新潜能和加深对相关专业技术原理、方法的理解,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其必需的职业能力、团队意识和综合素质的养成。要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功能,为企业的继续教育提供多方面、个性化的服务,有效解决传统的职工继续教育工学矛盾突出的问题。同时,在教学组织上,政产学研共同实施培训,院校、研究机构可侧重理论知识与前沿技术方面的教学,企业负责案例分析、项目实施方面的实践教学。可聘请兄弟院校教师、国际合作院校教师、政府官员、企业家、专业培训师等担任教师。培训形式可采用长期或短期的培训班、研讨会、研修班等。

三、 服装专业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

移动学习是指学习者在自己需求学习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移动设备和无线通信网络获取学习资源,及时进行交流和学习。这种没有时空限制、灵活学习的方式也最适合从业人员学习时间少、学习时间零散的特点,容易做到以人为本。服装企业从业人员在年龄构成、学习能力、技能需求及时间安排等方面具有多样性,因此,对他们的培训应具有及时性、多元性和针对性的特点,即服装企业员工需要及时培训、 各个层面员工需求多元性的培训内容、

根据不同的时间段和任务安排需求针对性的培训。传统的统一、量化的服装类培训内容不能满足企业员工不间断、需求量大、块面多、学习时间有限等要求,而移动学习正可以满足服装行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企业对员工能力提升的新需求。因此,开发一批契合服装专业非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受从业人员欢迎的网络微型学习资源,包括教学素材、案例等,再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建设成适合企业从业人员进行移动学习的教学资源平台,既支持在线同步学习,也支持离线学习,是有效解决企业从业人员继续学习的技术支撑,也是对传统正式学习的有效补充。

考虑到从业人员持续专注力的时长有限,还可以将MOOC应用到教学素材库的建设中,这样也更符合学员教育背景多样化、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学习目标不统一的实际需求。MOOC的课程教学短小、直观、主旨突出,它不需要学习者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所以更符合从业人员学习时间“碎片化”的现实,比传统的集中面授方式更易组织教学,也更易激发从业人员的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 高文书.终身学习视角下的中国继续教育现实需求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09(5):1-4.

[2] 佟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之“继续教育”部分的分析与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11(3):19-21.

[3] 任毅,鲍英杰.高等学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现状与趋势[J].中国职工教育,2012(12):120.

基金项目:浙江理工大学2013年度继续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重点项目(JJZD1305);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教高函〔2009〕28号)

作者简介:王利君(1971—),女,浙江鄞县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材料与数字化服装技术。E-mail:wanglijunhz@126.com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3860(2016)03-0195-03

猜你喜欢

服装专业移动学习人才培养
教学评价在中职服装教学中的运用
服装专业Photoshop课堂教学改革初探
高校服装专业教学实施合作教学法的策略研究
技工学校服装专业教学现状及改革方向研究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
基于移动学习的自动问答系统设计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