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尔伯特·赖尔“身心二元论”批判及其宗教学意义

2016-07-19杨荣涛

铜仁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吉尔伯特

杨荣涛

( 四川大学 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四川 成都610064)



吉尔伯特·赖尔“身心二元论”批判及其宗教学意义

杨荣涛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4)

摘要:吉尔伯特·赖尔把笛卡尔以来哲学上的身心二元论称作“官方学说”,认为这种官方学说把“身体”和“心灵”两个不同概念放入同一范畴中理解,会导致逻辑上的荒谬结论。吉尔伯特·赖尔在《心的概念》一书中对身心二元论导致的谬误作了探讨,指出谬误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消除谬误的方法,为我们提供了理解身心二元论的新途径,对宗教学研究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吉尔伯特·赖尔;身心二元论;宗教学

一、吉尔伯特·赖尔的思想来源

吉尔伯特·赖尔(Gilbert Ryle,1900~1976),1925年毕业于牛津大学,毕业后在牛津大学任教,“二战”期间在英国军队中服役,1945年退役后回牛津大学继续任教。他在摩尔退休后任《心灵》杂志的主编,主要论著有《系统地引入误解的表达式》(1932)、《哲学论证》(1945)、《心的概念》(1949)、《两难困境》(1954)。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为摆脱“哲学危机”,西方哲学界出现了语言哲学的转向,赖尔、奥斯丁等人受这种哲学思想的影响,形成了牛津语言分析学派。

罗素和维特根斯坦的思想是赖尔分析哲学思想形成的重要来源。赖尔在《心的概念》中提出的“范畴错误”就来源于罗素的“逻辑类型”。“根据罗素的定义,A和B属于相同的逻辑类型,当且仅当,给出任意事实,A是其中的一个成分,就存在着相应的事实,B作为其中的一个成分,并且这一事实通过B或非B代替A得到。”[1]30而“范畴错误”是把两个不属于同一类型或范畴的A和B结合在一起,很显然,这样是很荒谬的,也是无意义的。“在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出版之前,赖尔就已经读到维特根斯坦笔记手稿。”[2]198《哲学研究》是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的代表作,重点关注日常语言,强调日常语言的正确理解要在实践中得到,日常语言的多样性也应该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奏效。赖尔的日常语言哲学深受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家族相似”等后期思想的影响。分析哲学在二十世纪的欧美哲学界占有重要地位,赖尔等人日常语言分析给人们提供了理解思维与存在的新途径。

二、身心二元论导致的谬误

《心的概念》一书是吉尔伯特·赖尔谈论身心二元论思想的代表作,该书于1949年问世后就受到了哲学界的高度评价,认为该书体现了现代分析哲学的独特方法,即语言哲学分析。

赖尔把身心二元论称作“官方学说”。赖尔在书中提到:“有一个关于心灵的本性和所在地的学说,它在理论家中间非常盛行,甚至在普通人中间也非常盛行因而可称之为‘官方学说’”。[1]4可见,这种所谓的“官方学说”在学界占有重要地位,但它给人们认识世界制造了障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这种“二分法”上,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得到极大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就希望挣脱这一束缚,摆脱它的控制。赖尔认为,“这种官方学说主要来自笛卡尔,它大致是这样一种学说:可能除了白痴和怀抱中的婴儿之外,每个人都有一个躯体和一个心灵。有些人则宁愿说,每个人都既是一个躯体又是一个心灵。通常,他的躯体和心灵被套在一起,但在躯体死后,他的心灵可能继续存在并依然发挥作用”。[1]4

在赖尔看来,按笛卡尔的分法,躯体和心灵的区别如表1所示:

表1躯体与心灵的区别

从上表可以看出,身与心的二分导致了身心的对立,我们很难把握心灵到底为何物,它就像“机器中的幽灵”,产生一系列谬误。首先,身心对立,两者不可能发生联系。从上面表格中的5种区别可以知道,按“官方学说”理论,身与心属于不同的东西,它们之间没有交集,躯体在物理世界的空间中公开服从机械法则,而“心灵就是它自身的所在地,我们每一个人在自己的内在生活中都过着一种鬼魂样的鲁滨孙·克鲁索式的孤独生活。”[1]7然而,一个人的躯体与心灵的交互作用是实际存在的,像疯子一样说“疯话”的人毕竟很少。其次,主体能了解自身当下的内心状态和内心活动,而对别人的心理状态则一无所知。内心状态和活动只有自己能把握,存在于不同个体的心里事件别人无从了解。可是,现实中,我们能对别人的内心状态做一定的推测,有时还能真实反映对方的心理活动。

三、谬误产生的原因及消除谬误的方法

赖尔用三个例子指出身心二元论产生的谬误:一个外国人第一次访问牛津大学或剑桥大学,参观完一些学院、图书馆、运动场、博物馆、科学院系和行政办公室后问大学在哪;一个儿童观看一个师的分列式的步兵营、炮兵连、装甲兵连后问什么时候可以看到师;一个外国人观看棒球比赛时得知了投球手、击球手、外场员、裁判员和记分员各自的职能后却不知道协作精神。

赖尔认为,“上述几个范畴错误的例子具有一个必须给予注意的共同特征。这类错误是那些不知道怎样使用大学、师和协作精神这样的概念的人所犯的。他们的困惑不解起因于没有能力使用英语词汇表中的某些词汇”。[1]12即“用适合于描述一种范畴的言语表达属于另一种范畴的事实,或者把一个概念放进本来不包括它的范畴中去。”[2]199

在赖尔看来,“范畴错误”的根源主要是由于没有分清两种逻辑类型,即“事件”和“素质”。赖尔在《心的概念》中通过对“素质性陈述的逻辑”、“心理能力和倾向”、“心理事件”的系统论述指出:素质是在某种条件下以某种方式行动或反应能力、倾向、可能性或趋向性,它是不能观察到的发生在时空中的个别事件,它是一种行为方式。有这样一个例子:可以说一个面包师(baker)正在烤面包(baking),但不能说一个食品杂货商(grocer)现在正在搞食品杂货(grocing),而只能说他现在正在卖糖,正在称茶叶,或正在包装黄油。这个例子说明“有些素质词是非常概括的或可以限定的,其他一些素质词则是非常明确的或已经限定的;我们为了报道概括的倾向、能力和可能性的各种不同表现所使用的动词往往不同于我们为了命名那些素质所使用的动词,而对应于非常明确的素质动词的事件动词则是往往就是那些非常明确的素质动词。”[1]143而事件是在物理世界中发生的可以观察到的状态、活动和事情。对于“躯体”自然属于物理世界,它的状态和活动可以为我们所观察;“心灵”则是属于另一个层次的东西,它属于理性的范畴,与人们的行动有关,它不能被观察,只能被“推测”。所以,赖尔认为“使得人们把素质词解释为事件词的诱惑,以及使得人们假设凡有一种素质性用法的动词也必定具有一种对应的事件性用法的上述那种诱惑,便是这同一个神话的两个根源。”[1]144

赖尔认为“笛卡尔没有搞对他的问题的逻辑。”[1]17笛卡尔认为躯体属于物理世界中的力学问题,而心则属于一个力学的某种对等物,“自然而然地,心理学就常常被选来作为力学的对等物”。[1]17这样一来,笛卡尔借助A∧非A的逻辑规则,构成身体∧心灵,物理过程∧心理过程,机械原因∧心理原因。当两个词项属于同一范畴时构造它们的合取命题是有意义的,然而对于上述不属于同一范畴词项的合取是荒谬的、无意义的。这一错误就似赖尔所举的“她回家时既痛哭流涕又坐着轿子”一样可笑。赖尔指出,看出范畴错误,“不是去否认这些事实,而是去重新配置这些事实”[1]2,就是“用归谬论证来否决笛卡尔神话中所隐含的对于这些概念的用法,并指出所研究的那些概念应当划给哪些逻辑类型”。[1]3这就是在推论中发现概念谬误,并把谬误的概念归入到正确的范畴中。

赖尔《心的概念》中写到:“当我们谈论人在运用心灵的各种才能时,我们并不是在谈论一些导致了人的公开言行的私密事件;我们是在谈论这些公开的言行本身。”[1]21这说明,矫正关于心灵范畴的错误,主要在于看到心理描述不是在对“机器中的幽灵”作出推论,而是在描述人的某些特殊种类的公开行为。通过对“智力和理智”的论述,赖尔要表明,有许多活动直接表现了心灵的各种性质,然而这些活动本身既非理智的活动,也非理智活动的结果。显示了智力的实践并不是理论的继续。相反,理论思维也是一种实践,它自身或者显示了智力或者表现了愚蠢。当然,归谬论证是一种不严格的论证,存在一定的不足,赖尔说:“构成本书的那些哲学论证,目的并不在于增加我们对心的所知,而在于纠正我们已经掌握的知识的逻辑地理格局。”[1]1

我们通过归谬论证(语言逻辑分析)知道,躯体与心灵二者表面上的对比是不合逻辑的,因为它们不属于同一范畴,那种“相信在心与物之间存在着一种两级的对立就是相信它们是属于同一逻辑类型的词项。”[1]18像A∧非A这样的逻辑结构用在心与物这两个属于不同范畴的概念上是荒谬的、无意义的。对于“范畴错误”,我们应该用归谬论证找出那些自相矛盾、违背常识的概念和推理。赖尔在《心的概念》中对描述各种心理活动的语词(如“智力和理智”、“意志”、“情绪”、“感觉”、“想象”等)进行了逻辑分析,指出“官方学说”是建立在许多范畴错误之上的,在逻辑上会出现一些荒谬的结论。

四、“身心二元论”批判的宗教学意义

身体与心灵、灵魂与肉体也是宗教的重要命题。西方“基督教会一直宣扬‘灵魂不朽’,主张灵魂是人的本质,是不朽的精神实体,肉体毁灭之后,灵魂依然保持着活力。这种身心二元论的观点长期主宰着人类的精神思想。”[3]999宗教的这种灵魂不死的观念,对于宗教的存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于神学宗教尤其如此[4]62。

美国宗教心理学家艾伦•威尔逊•瓦茨(Alan Wilson Watts,1915-1973)认为西方人看世界的惯常思维是将世界分割成一个个单独的成分,用一个个词汇加以命名,导致将词汇与现实混为一谈。瓦茨认为“事物与宇宙整体背景的分离其实仅仅存在于人们一系列的心理抽象中,它们只不过是人类语言的虚构。”[5]25对于宗教徒而言,“当‘上帝’被转化为词语或教义时,有关‘上帝’的直接体验也就消失了,因此由宗教传播的教义也许是一种误导”[5]30。克服身心二元论,有助于实现“对人的尊重和对完整人的渴盼”[6]104。

赖尔认为身体与心灵不是对立的,心灵更不是独立的,二者不仅仅是词语的简单拼凑,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体会作为整体的人的意义。对宗教学而言,赖尔这一批判也说明宗教体验的获得是建立在身体官能基础上的,而非那些关于宗教的词语或教义。

参考文献:

[1](英)吉尔伯特·赖尔.心的概念[M].徐大建,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叶浩生.身心二元论的困境与具身认知研究的兴起[J].心理科学,2011,(4).

[4]陈麟书,陈霞.宗教学原理[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

[5]陈永胜.瓦茨的神秘体验宗教心理观探究[J].世界宗教研究.2010,(2).

[6]郑国桂,郑国凤.教育就是培养完整的人[J].铜仁学院学报.2016,(2).

(责任编辑赖全)(责任校对王小聪)(英文编辑何历蓉)

Gilbert·Ryle’s Criticism on“the Dualism of Mind and Body”and its Significance in Religious Studies

YANG Rongtao
( Institute of Religious Studies,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64, China )

Abstract:Gilbert·Ryle calls the philosophical dualism of mind and body“the official doctrine”since Descartes. He thinks that if the two different concepts of“body”and“mind”are put into the same category in this official doctrine, it will bring about an absurd conclusion. Then he has a discussion about this fallacy in his book of the Concepts of Mind, pointing out the reason why this fallacy occurs and putting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which presents us a new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the dualism an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religion studies.

Key words:Gilbert·Ryle,dualism of mind and body, religion studies

中图分类号:B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639 (2016) 03-0135-04

收稿日期:2016-01-04

基金项目:本文系铜仁学院重点支持学科“宗教学”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杨荣涛(1987-),男,云南保山人,汉族,铜仁学院重点支持学科“宗教学”兼职研究人员,博士,研究方向:宗教学。

猜你喜欢

吉尔伯特
不一样的天空
裤子着火啦
试着慢一点
试着慢一点
妈妈,你是最好的
不给糖就捣蛋,闻闻我的臭脚丫
不给糖就捣蛋,闻闻我的臭脚丫
冬夜
只求输 时不要 哭
不给糖就捣蛋,闻闻我的臭脚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