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

2016-07-11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期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光疗临床效果

张 玲

(甘肃省庆阳市人民医院产科,甘肃 庆阳 745000)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

张 玲

(甘肃省庆阳市人民医院产科,甘肃 庆阳 745000)

【摘要】目的 对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展开观察分析。方法 对68例新生儿黄疸患者进行探讨,并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34例,通过不同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光疗时间为(35.26±10.58)h、黄疸消退时间为(7.32±2.51)d、日均胆红素下降值为(58±21)μmol/L、住院时间为(7.21±2.13)d同对照组患者的76.47%、(52.63±19.34)h、(10.28±2.94)d、(36±16)μmol/L和(9.18±2.81)d相比,有明显差异性(P<0.05);对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展开对比分析,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在治疗新生儿黄疸疾病临床上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光疗具有显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茵栀黄口服液;光疗;新生儿黄疸;临床效果

新生儿黄疸主要因患者机体中胆红素集聚产生的皮肤和其他器官黄染现象,若新生儿血液中胆红素>85.5~119.7 μmol/L,便可通过肉眼观察到黄疸。部分高但没有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患者,可能出现胆红素脑病,多数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病情严重的出现死亡现象。临床上,主要是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预防核黄疸,改善患者临床症状[1]。为进一步了解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展开观察分析,报道如下。

表1 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展开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68例新生儿黄疸患者,其中,治疗组34例,男21例,女13例;患者平均日龄(12.53±1.51)d;患者血清总胆红素(296.31±54.17)μmol/L;分析患者病因:14例为感染因素,8例为新生儿ABO 血型不合溶血病,3例为头颅血肿,6例为母乳性黄疸,3例为其他不明原因;对照组34例,男22例,女12例;患者平均日龄(13.06±1.57)d;患者血清总胆红素(297.64±55.06)μmol/L;分析患者病因:13例为感染因素,7例为新生儿ABO 血型不合溶血病,4例为头颅血肿,6例为母乳性黄疸,4例为其他不明原因。对本次研究选取患者的基本临床治疗进行对比分析,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可对比。

1.2 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患者入院后均停止母乳喂养,对照组患者通过光疗方法治疗,治疗组患者通过茵栀黄口服液+光疗方法治疗。

1.2.1 对照组:光疗,实施蓝光治疗,治疗箱温度处于32~34 ℃,湿度控制在60%左右,患者距离灯管的距离为35~45 cm,光谱波长为450~460 nm。在通过光疗方法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哟共黑纸将患者双眼遮挡,并用尿布对患者生殖器进行遮挡。光疗后,通过静脉补液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

1.2.2 治疗组:茵栀黄口服液+光疗,光疗方法同对照组患者一致。同时,患者每日口服3次茵栀黄口服液(北京华润高科天然药物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1020607),10毫升/次,4 d为1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2]。治愈: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后,黄疸全部消退,没有出现复发现象,且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至85~119 μmol/L;有效: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后,黄疸症状减轻,皮肤黏膜黄疸得到减轻,血清胆红素水平不超过257 μmol/L;无效: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后,黄疸症状没有改善,血清胆红素水平没有下降,或是下降幅度不大,严重的出现上升趋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有效例数+治愈例数)/总例数×100.00%。

1.4 观察指标[3]。对两组患者光疗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日均胆红素下降值、住院时间和出现不良反应展开密切观察。

1.5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展开对比分析: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展开对比分析,通过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光疗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06%)显著优于通过单纯使用光疗治疗患者(76.47%),有显著差异性(P<0.05),见表1。

2.2 对两组患者光疗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日均胆红素下降值和住院时间展开对比分析:治疗组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后,其光疗时间为(35.26±10.58)h,黄疸消退时间为(7.32±2.51)d,日均胆红素下降值为(58±21)μmol/L,住院时间为(7.21±2.13)d;对照组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后,其光疗时间为(52.63±19.34)h,黄疸消退时间为(10.28±2.94)d,日均胆红素下降值为(36±16)μmol/L,住院时间为(9.18±2.81)d。对两组患者光疗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日均胆红素下降值和住院时间展开对比分析,治疗组患者光疗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日均胆红素下降值和住院时间均同对照组患者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

2.3 对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展开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没有出现严重不良不良反应,治疗组患者服用茵栀黄口服液后出现轻微褐色稀便肠道反应,停药后自行消失。对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展开对比分析,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

3 讨 论

临床上,新生儿黄疸病例较为复杂,如胆红素排泄异常,胆红素生成过多,肝细胞摄取、结合胆红素能力低下和肠肝循环增加等因素均会导致患者出现黄疸疾病。光疗法对患者临床症状具有一定改善作用,其为一种常见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进而预防和阻止胆红素神经毒性[4]。该种治疗方法的主要原理为使患者机体中的脂溶性间接胆红素变成无毒水溶性衍生物,之后在短时间内从尿液或是胆汁中排出,不需通过肝脏排出,进而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茵栀黄口服液为一种从茵陈、栀子、黄芩和金银花中提取的药剂,其中,茵陈具有清热利湿,同时参加肝酶组成,调节肝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减少肝损害等作用,栀子具有帮助茵陈引湿热从小便排出和清湿热的作用,黄岑具有通泻胃肠郁热、松弛奥狄括约肌松弛、收缩胆囊、增加胆汁流量和抗氧化的作用,改善患者预后[5-9]。因此,在治疗新生儿黄疸疾病临床上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光疗临床效果较为理想,本次研究选取患者中,通过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光疗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光疗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日均胆红素下降值和住院时间均同通过光疗治疗患者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性(P<0.05)。综上所述,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光疗可显著改善新生儿黄疸患者临床症状,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张志新,闫利红,王长华,等.金双歧联合茵栀黄口服液、茵栀黄口服液单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比较[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2,10(9):369.

[2] 李在惠,张文艳.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90例临床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3):3558-3559.

[3] 姚志军,毕仲江,徐莎,等.茵栀黄口服液、贝飞达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20): 3878-3880.

[4] 王金明,杜晓晴.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妈咪爱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3,34(1):126-127.

[5] 王汉玲,王向农.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4,35(10):1369-1370.

[6] 何瑞.益生菌及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60例[J].西部中医药,2013,26(3):95-96.

[7] 王琳.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23(11):56-57.

[8] 刘吉霞.应用茵栀黄口服液和贝飞达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8):134-136.

[9] 吴云刚.口服茵栀黄注射液配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169例[J].中外健康文摘,2011,8(22):83.

中图分类号:R722.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1-0195-02

猜你喜欢

新生儿黄疸光疗临床效果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不同光疗策略的临床效果研究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强光疗与传统光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及安全性的比较/
LED冷光源与常规蓝光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及副作用对比
中药退黄汤颗粒剂与传统饮片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