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程中引入“小古文”未尝不可

2016-07-09陆秀梅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小古文白话文伯牙

陆秀梅

“语文主题学习”在“同一内容”“同一思想”“同一写作手法”“同一体裁”等同一主题下,一篇带多篇的阅读方式,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受益匪浅,我们喜欢这种方式的阅读。2012年我所在的学校开设了小古文(即文言文)课,所以在我的语文课堂中,除了选取“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白话文外,我们还特别喜欢在阅读课中加入同主题的短小文言文拓展的阅读,学生很是受益。

一、拓展阅读文言文,品味故事的原汁原味儿

香港有一首歌曲《真的爱你》,无论是歌词还是曲调,我都很喜欢,百听不厌。于是想让我的学生学习这首歌曲,因为孩子们不会粤语,所以我就让孩子们跟着调用普通话唱。但学会后,用普通话唱出来的《真的爱你》,怎么也找不到粤语版的那个“味儿”。这和我们把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来学习是一个道理,一翻译成白话文,文言文中的那种“味儿”,就品味不到了,所以我的学生学完白话文,我都会把相同内容的文言文拿来给学生欣赏,因为他们在小学阶段就学习文言文,最早的一年级就开设了小文言文课,有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阅读文言文还是没什么困难的。如学完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就把同题目同内容的文言文拿来进行拓展阅读,读着晏子干脆利落的话语“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晏子大义凛然,毫无畏惧的高大形象,赫然出现在我们面前,但白话文的语言却因详细、具体的翻译,削弱了文言文原有的语言气势。

二、拓展阅读文言文,了解古代文化

在首次执教《伯牙绝弦》一课时,我引导孩子们阅读了《俞伯牙坟头摔琴谢知音》,孩子们对伯牙、子期二人情感是有了一定的体会,但对于知音感情深厚 “摔琴”这一行为,孩子们总是不能理解,总觉得“摔琴”就是自暴自弃的行为。后来在马红芳老师的指导下,再次执教此课时,我引导孩子们拓展阅读了《人琴俱亡》,从文言文中了解“摔琴”乃是对知音最崇高的敬意,所以再回归课文,孩子们就不难理解伯牙的“摔琴”行为了。其实,关于中国古典文化方面的知识,直接阅读文言文,追根溯源,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古人行为、古人情怀。

三、拓展阅读文言文,还原语言文字的韵律美

文言文韵味儿十足,白话文是无法比拟的。如《女娲补天》的文言文“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于淫水” 。整齐,且字数相等的四个相同句式排列在一起,除了给我们语言美感、语言气势外,女娲的伟大也随语言的韵律之美跃然于纸上。又如,“苍天补,四极正;淫水调,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吟诵起来是多么有节奏感啊!

再如,学完二年级上册《酸的和甜的》一文后,拓展阅读文言文中描写狐狸看到葡萄那一段“见葡萄满架,万紫千红,累累可爱,垂涎久之” (“之”拖长音读)。一个“之”字把狐狸的贪婪之相表现得淋漓尽致。“望而生怨,怨则生怒,怒则生诽,无所不至。”多么像四四拍的曲子,狐狸吃不到葡萄的心理一览无余。拓展阅读文言文,还原了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孩子们会更喜欢阅读。

文言文有白话文不能替代的很多优势,如果我们在语文阅读中适时拓展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白话文与文言文阅读相得益彰,定会让我们的语文阅读生活别有一番风味!

猜你喜欢

小古文白话文伯牙
伯牙鼓琴
知 音
高山流水
巧借句式判断 激趣古文阅读
胡适妙解白话
小古文,打亮学生一生受用的中国文化底色
近现代媒介的功能如何由党见本位转向民意、舆论本位——以白话文运动为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