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六经”所涵之“天人观念”

2016-07-09魏涛

资治文摘 2016年5期
关键词:祭祀

【摘要】先秦诸子百家及这一时期所出现的文化典籍,奠定了我国数千年来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的基调,逐渐积淀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是我国先秦时期的重要文化典籍,先秦时期重要的文化典籍遗存,内蕴诸多原始文化精神,本文试析“六经”中所包含的原始宗教天命观及其在统治阶层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关键词】六经;自然崇拜;祭祀

《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是我国先秦时期重要的文化典籍,学界称之为“元典”。《乐经》已在流传中亡佚,其具体内容散存于其他文献中,现存仅“五经”。“五经”所涉及的内容粗略可分为历史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等。“五经”所涵先秦内容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是研究该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庄子·天下》:“《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六经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为我们研究先秦文化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史料。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先民靠天吃饭,在承载大自然给予各种恩惠的同时,对神秘的自然产生深切的敬畏之情。先民遇到难以解释的自然现象时,则是产生对自然的畏惧之情,继而对自然现象进行祈祷,逐渐形成了的原始自然崇拜观念,即所谓的“万物皆有灵”的原始自然崇拜。自然崇拜的直接结果便是巫术祭祀祈福活动,甲骨卜词记载,商王每天必卜,每事必卜,巫术占卜成为商王朝的头等大事,“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占卜之事在先秦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礼记·表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鬼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尊而不亲。”《诗·尔雅·释天》:“春祭曰祠,夏祭曰礿,秋祭曰尝,冬祭曰蒸。祭天曰燔柴,祭地曰瘗薶。祭山曰庪县,祭川曰浮沉,祭星曰布,祭风曰磔。是禷是禡,师祭也。既伯既祷,马祭也。禘,大祭也。绎,又祭也。周曰绎,商曰肜,夏曰复胙。”《尚书》:“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先秦时期原始祭祀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复杂多样。夏朝设秩宗,商朝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行政官元,权位显赫。《尚书·周书》:“我闻在昔成汤既受命,时则有若伊尹,格于皇天。在太甲,时则有若保衡。在太戊,时则有若伊陟、臣扈,格于上帝。巫咸乂王家。在祖乙,时则有若巫贤。在武丁,时则有若甘盘。”伊尹、保衡、甘盘等既是位高权重的贤臣,又是令人敬仰的巫术大师。

國家产生后,诞生于人类蒙昧时期的原始自然崇拜逐渐失去了祈求福祉的最初精神,沦为统治者彰显其权威和统治合法性的工具。先秦时期天命论盛行,“六经”多有体现。《尚书·泰誓》载言:“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可见殷商文化并没有脱离原始宗教自然崇拜,“天”与生民息息相关的神灵,是殷人社会的最高主宰,相伴的宗教巫术则是沟通人与天的主要方式,巫师是人沟通天的媒介,统治者只要掌握了主管祭祀的巫师,也就名正言顺的受天之命统治人民了。

《礼》是先秦礼仪制度和礼仪文化的汇编,记载了先秦至两汉时期的各种礼仪制度与规范。如前文所述,“礼”起源于原始宗教的巫术礼仪,是先民祈求神灵的仪式性活动,《说文》中对礼的解释:“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礼源于原始宗教祭祀活动,不可避免的带有一定的“天人思想”,用礼来规范人民也就变得顺应天命,容易为人民接受。因而统治者大力宣扬礼文化,礼文化逐渐繁荣起来,成为西周乃至后世封建统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礼记·访记》记载:“夫礼者,所以章疑别微,以为民坊也。故贵贱有等,衣服有别,朝廷有位,则民有所让。”此时“礼”已经脱离原始祭祀活动形成了一种社会规范,用以维系血缘关系,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成为西周维护宗法等级制度的工具。《礼》中,各种礼制规范纷繁复杂,事无巨细。据《礼记》中各类条文来看,统治者用礼对社会的方方面面进行了规范,小到婚丧嫁娶,大到朝会征伐,都有细致的规定。实际上,礼已经从日常行为和心理两个方面对人民加以控制,统治者以此达到了稳定秩序,稳固统治的目的。后世新王朝统治者往往会找一个合乎“礼”的借口,以“顺应天道人心”,实质上无非就是为自己的统治披上“天命”的外衣,让人民信服,以便用“礼”统治百姓,维护统治。

“六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奠定了先秦文化发展的基础,其中所包含的原始天命观极,自然崇拜观等,包含丰富的政治性色彩,推动了先秦时期政治的发展,对后世文化、政治的发展具有极大影响。

【参考文献】

[1]杨天宇.礼记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2]杨天宇.周礼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3]金开诚.诗经[M].北京:中华书局,1980.

[4]白玉林、党怀兴.十三经导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5]十三经注疏整理委员会.礼记正义[M].十三经注疏整理本(第12册)[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6](东汉)许慎著,(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作者简介:魏涛;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山东滕州;职业:学生;学历:硕士;单位:聊城大学;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

猜你喜欢

祭祀
土家族梯玛神歌的特征和社会功能
试论《蛙》中的民间文化
高古玉首佩饰演变简析
浅析《九歌》祭祀与戏曲之关系
简论瑶族祭祀文化的特点
辰河高腔传承谱系与科仪
撒尔嗬与梯玛文化的关系探究
清入关前后谒陵礼仪的演变
牛神之食:侗族黑色糯米饭的象征文化初探
《诗经》草木意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