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经》草木意象探析

2014-09-26乔晓培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年9期
关键词:祭祀比兴草木

摘 要:《诗经》中涉及到众多与先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草木意象,先民们或因草木而触发情感以咏叹,或以之为婚恋生活的寄情之物,或以之为祭祀而表达虔敬之情,这些意象在先民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对《诗经》草木意象的探究,可以窥见先民的生活情趣和思想情感及其表现出的时代文化现象。

关键词:草木 比兴 婚恋寄情 祭祀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向后人展示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广阔的社会历史生活画面,而其篇章中所涉及到的草木鸟兽意象,不仅增加了人们对于自然界的认识,更成为后人探讨先民思想情感的重要基础。孔子所说的“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便揭示出《诗经》中鸟兽草木意象的最直观的作用,即增长认识,而《诗经》所涉及到的鸟兽草木意象,其更重要的作用是使后人通过鸟兽草木这些外在的客观物象,来析求其中所蕴含的先民的主观情感。《诗经》中,尤其是“国风”的很多篇章都涉及到鸟兽草木,而这其中尤以草木为甚,草木不仅是作为人们满足生存所需要的东西,也是引发诗人比兴以抒发真实情感的媒介,是男女婚恋生活的寄情、引情之物,更是祭祀中传达虔敬之情的不可或缺的祭品。总之,上到统治阶级下到普通百姓的生活中处处都渗透着草木的痕迹。

一、触发诗人比兴的媒介

孔子所说“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可见《诗经》中涉及的草木种类之多,诗人或以之起兴,或以之为喻,形成了《诗经》的重要创作手法“比兴”。“兴”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的歌唱。所谓“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1](P223)意即外物触发诗人情感而引起诗人吟咏,联想不已。而这种联想是跳跃式的,完全不需要理性的逻辑思维,自然事物凡是足以感发意志、引起联想者,皆可起兴以表达动之于中的情感。

《诗经》中因草木起兴,或抒发感情不顺而郁悒之情,或表达仰慕贤者的爱戴之情,或祈求美好生活的真实情感,让我们真实地了解到先民们的喜怒哀乐。如《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此诗闻一多在《风诗类钞》中曰:“《关雎》,女子采荇于河滨,君子见而悦之。”这一说法不一定正确,起兴不必完全按照理性逻辑思维来研究,诗中的淑女采荇菜不应当以实际场景来看待,而应该是君子目见河边之荇菜,而联想起所悦之淑女,进而想起求而不得、夜不能寐的情境,故反复咏叹,并表达自己渴望与淑女过着“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的生活。如《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此诗以甘棠起兴,睹甘棠而思召伯,三章叠咏,只变换个别字,既朗朗上口,又表达强烈情感。全诗写对召伯之敬爱,但不言爱其人,而以言爱其所茇、所憩之甘棠起兴,间接传达出对召伯的怀念爱戴之情。《诗经》中还有以草木起兴,因目睹草木绵延不绝的旺盛生命力而起兴,传达祝福之意。《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全诗以葛藟攀缘樛木起兴,来祝祷君子获得福禄。

另外,《诗经》中也有很多诗用草木来“比”,表达一定的情感。“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使感情巧妙生动地表达出来。《诗经》中很多女性以草木的衰落自比,抒发被弃的哀怨。如《氓》:“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王先谦《集疏》:“诗言桑落,特绘其落之情状,谓将落时其叶必先黄而后陨,喻妇人色必先衰而后被弃逐也。”诗中弃妇以桑叶自喻,以鸠来喻男子,桑叶清润鲜嫩之时,鸠食之,以此景喻两人沉溺爱情时的美好,后以桑叶变黄陨落比喻自己容颜衰老,而男子三心二意,背弃誓言,形象生动地表达出自己因容颜衰老而被弃的怨愤之情。明媚的花草,总是让人感觉很美好,故而《诗经》中亦有不少诗篇用鲜艳的桃花、明丽的海棠等花来形容女子容貌的美丽,以及用冉冉修竹来喻男子形貌之美。《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何彼襛矣》:“何彼襛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用开到绚烂的桃李之花来形容出嫁女子容貌的娇艳美丽,可谓形象贴切!这一比喻对后世文人写女子容貌有很大的影响,正所谓“人面桃花相映红”、“芙蓉如面柳如眉”、“梨花一枝春带雨”等等绝妙的描述都是受到《诗经》的影响,姚际恒概括说:“桃花色最艳,故以喻女子,开千古辞赋咏美人之祖。”[2](P56)《诗经》中还有一部分诗用草木来比喻形容家庭伦理关系。如《杕杜》:“有杕之杜,其叶湑湑。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诗中主人公以孤生独特的甘棠,其枝叶不相比来喻自己与同宗族兄弟之间的疏远,孤立无助,其孤独之状亦如一甘棠之树立于荒野之孤生情状,可谓形象深刻,令人同情。

二、婚恋生活中的寄情之物

《诗经》的内容非常丰富,广泛反映了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上到贵族阶级的祭祀、宴飨、怨刺,下到百姓的农事、服役、婚姻爱情等都被记录在其中。而反映爱情生活的篇章,在《诗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丰富,既有反映男女相恋相思的情歌,也有涉及婚嫁礼俗以及婚后感情生活的诗歌。正如朱熹在《诗集传》中所言:“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处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3](P1)在这些或清新浪漫,或热烈奔放,或凄婉哀怨的情歌中,总是能找到草木的影子。

草木生于大自然之中,受阳光雨露的润泽,质朴纯洁,因而受到人们的喜爱。草木在男女爱情生活中有重要作用,或用来表达爱慕之意的情物,或用来相赠送以增进恋情,《诗经》中的多数篇章便是印证。如《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古代有这样的风俗,即在夏季果木成熟的时候,使士女分曹而聚,女子可以以果实投向自己所心悦爱慕的男子,男子若同意,便以佩玉相报,即可以相约为夫妇,这首诗正是这种习俗的印证。《诗经》中还有几种草木会经常出现在婚恋生活中,以之指代新婚,如“薪”、“楚”等。魏源在《诗古微》中有谈及,曰:“三百篇言取妻者,皆以析薪取兴。盖古者嫁娶必以燎炬为烛,故《南山》之‘析薪,《车舝》之‘析柞,《绸缪》之“束薪”,《豳风》之‘伐柯,皆与此错薪、刈楚同兴。”[4](P21)如《汉广》:“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诗中的男子以汉上游女不可追求而发为想象,想象和此游女结婚而砍薪楚作炬、喂马亲迎的场景。《诗经》中还常常赋写女子采摘蔬菜草木时,不由思念远行在外的人,往往写得巧妙而缠绵。如《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女子在郊外采卷耳,采了又采,却始终不能把易满的顷筐装满,可见其人虽在采菜而心却紧系远方。不言思念之情状,而以在采摘蔬菜时不能使筐装满来写出其因思念而心不在焉,无法安心劳作的情状,可谓巧妙!又如《草虫》:“陟彼南山,言采其厥。未见君子,忧心惙惙。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诗中女子登南山采厥菜、野豌豆苗,心却不在此事之上,而是在想着能否见到自己的丈夫,见不到则忧心而伤悲,见到则是释然喜悦。

三、祭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祭品

祭祀在上古先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论是征战出师之类的国家大事还是诸如婚姻之类的生活细事,人们都会举行祭祀活动,献上祭品,载歌载舞,以悦神灵,从而祈求神灵的赐福与保佑。总结来说,祭祀就是人与神之间的一种交换关系,即人们以祭品作为礼物奉献给想象中的神灵,以祈求神灵的恩赐和消灾,从而满足主体心理上和情感上的需要。古人的种种祭祀活动均是人们的生存需要与神灵观念相结合的产物。[5](P285)《诗经》中涉及祭祀的诗篇亦有很多,祖先需要祭祀,不仅是怀念祖先,也是以此教化百姓,《论语》所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正是此道理。春天祈谷、秋天丰收要祭祀,征战出师要祭祀,而且连女子出嫁也要祭祀。总之,祭祀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左传》谓:“国之大事,唯祀与戎”正是如此。祭祀之时不仅要态度庄重恭敬,还要为祖先献上一定的祭品,以飨神灵。先民祭祀时的祭品主要有毛色纯正的牛羊猪等动物,醇美的酒,还有新鲜、洁净的草木蔬菜之类。草木遍地都是,不足珍贵,缘何祭祀这种庄重的活动会以如此薄物——草木蔬菜为祭品呢?《礼记》在《礼器》这一章中讲到祭祀之礼时有谈及,即:故天不生,地不养,君子不以为礼,鬼神弗飨也![6](P8)草木蔬菜生长于土地之中,用草木蔬菜来充当一种祭品最好不过。具体说来,《诗经》中祭祀用到的草木蔬菜主要是生长于山涧水滨的蘋、藻、蘩、茆等草木,《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云:“济泽之阿,行潦之蘋藻,置诸宗室,季兰尸之,敬也。”以其生长于水滨而清新洁净来表达恭敬之意[7](P1151),另外祭祀中的祭品还有先民种植的韭、笾豆、芹等蔬菜,《左传·桓公六年》云:“奉盛以告曰‘潔之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用之以表达民和年丰的喜悦之情[7](P111)。如《采蘩》:“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以及《采蘋》:“于以采蘋?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于以盛之?维筐墍筥。于以湘之?维錡及釜。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这两首诗都是描写关于贵族女子从事祭祀的,诗中均提到从沼沚、水滨采摘新鲜清新的蘋蘩作为其中的一项祭品来祭祀祖先。《采蘋》更能说明祭祀在先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古人在嫁女的婚前教导之礼成时也要祭祀祖先,以表达敬意和祈求祖先降福保佑。而其中的祭品依然少不了草木,《毛传》云:“蘋藻,薄物也。……古之将嫁女者,必先礼于宗室,牲用鱼,芼之以蘋、藻。”正是印证。与人们饮食息息相关的蔬菜也是先民祭祀的重要祭品之一,远古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经常会受到饥饿的威胁,所以对于粮食蔬菜看得极为重要,故而对祖先神灵献以珍贵的蔬菜粮食以表达敬意,也是表明民和年丰之意。《七月》:“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中就用韭菜来祭祀祖先,《即醉》:“其告维何?笾豆静嘉”中用洁清而美的笾豆来用于祭祀。

除了以草木蔬菜来祭祀外,先民们还以草木蔬菜来酿制香酒以祭神,如《江汉》:“釐尔圭瓒,秬鬯一卣。告于文人,锡山土田。于周受命,自召祖命。”此诗写天子因召公功勋卓著以册命,在册命之前要告祭祖先,其中祭品的酒就是以黑黍和香草酿制的,孔颖达疏“秬鬯”云:“秬,黑黍……礼有‘郁鬯者,筑郁金之草而煮之,以和秬黍之酒,使之芳香条鬯,故谓之‘郁鬯。”此注解中更详细说到还要以郁金香之花草来和之,芳香以诱神。

《诗经》中的草木都是人们生活中触目可及的,先民种植、采集、使用草木,正是在这种息息相关的关系中,人们或因之触物兴词、引类连譬,聊以抒怀;或借之传情、寄情,以抒情思;或以之为祭品,传达对祖宗神灵的恭敬之情。总之,草木中蕴含着先民们的种种生命体验,从对草木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窥见先民情感的喜怒哀乐、祭祀神灵的敬畏之情等等。《诗经》中草木意象的运用,不仅对后世文学的写作手法有奠定作用,更对后世文学的内容多有启发作用。

注释:

[1]刘勰:《文心雕龙》,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2]姚际恒:《诗经通论》,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版。

[3]朱熹:《诗集传》,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

[4]聂石樵主编,雒三桂、李山注释:《诗经新注》,济南:齐鲁书社,2009年版。

[5]刘晔原,郑惠坚:《中国古代的祭祀》,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6]戴圣:《礼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7]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

(乔晓培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710119)

猜你喜欢

祭祀比兴草木
不识草木
寒露
绘心一笑
草木皆有
试论虞山诗派对晚明吴中诗风的继承与发展
关于纳兰性德文学思想的解读
《孔雀东南飞》开篇二句考释
试论《蛙》中的民间文化
浅析《九歌》祭祀与戏曲之关系
《毛诗正义》“比兴”观论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