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神之食:侗族黑色糯米饭的象征文化初探

2014-11-24廖凌子

黑龙江史志 2014年7期
关键词:祭祀侗族

廖凌子

[摘 要]对于农耕民族而言,配合其完成农业生产活动的耕牛是神圣而伟大的。出于这种特殊的情感,人们通过献祭的方式来取悦牛神。祭仪是多种多样的,但食物是作为主要的祭品。广西三江县梅林乡侗族人民为何挑选黑色的糯米饭作为人与牛神沟通的纽带,这一文化事象背后的深层含义需要如何解释呢?本文尝试从色彩象征的视角对祭祀牛神所用的黑色糯米饭进行解读。

[关键词]黑色糯米饭;侗族;祭祀;牛神

当人类发展处于初级阶段的时候,人们对变化万千的世界和奇特的现象无法理解,对自然灾害和疾病无法抗拒,使得当时的人相信自然界存在某种神奇的力量来操控他们生存的环境,并把这种神奇的力量看成是超自然的具有意志的东西,把其加以人格化。他们认为,只要对这种超自然的力量加以崇拜,通过献祭、祭祀的方式取悦它,人们就可以身体健康,安居乐业。献祭的仪式的多种多样的,但用食物作为祭品则是祭祀的重要方式,在特定时间,场合和背景下,作为信息传递媒介的特定食物一般都具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用黑色糯米饭祭牛神这个特殊的文化事象不禁引起人们的思考,隐藏在糯米饭染成黑色的表象背后,有何深层的文化含义。

一、侗族的图腾

“图腾”一词源于北美印第安奥吉布瓦斯部落的方言,意为“他的亲族”、“种族”等意思。一般认为,宗教是在最原始的时代从人们对于自身的自然和周围的外部自然的最原始的观念中引发的,这一点恐怕以图腾崇拜表现得最为典型。图腾崇拜产生的心理基础,在于原始人认为自己的氏族祖先是从植物、动物或一些非生物转化而来的,抑或是人与这些自然物相交而来,从而把此类自然物奉为始祖。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这些自然物曾经庇佑了自己氏族的先祖,因此这些原始氏族就对这些自然物顶礼膜拜,祈求庇护保佑,图腾崇拜就这样产生了。它与人类的起源和生产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是人类最初的宗教形式之一。

侗族以龙蛇为神灵,视其为保护神,是古越人图腾崇拜的遗存。贵州《玉屏县志》引明末清初曹申吉《八黔有述》说当地侗民“文身笑白鹇”,又榕江等地老人善终,后代要剃发藏在死者肩旁同葬,均为骆越“文身断发以避龙”的遗俗。直到清末,一些侗族家族仍自称蛇家,保持着对蛇的祭祀。清明扫墓时,动土垒坟,如看见蛇出没,就视其为祖先的化身,不能伤害它;村外预蛇则认为是祖先显灵,不能打也不能惊吓到它;蛇进屋,要祈求“社神”显灵,兴云降雨。

二、侗族尚黑习俗

侗族服饰尚黑,侗族人衣服的布料一般为藏青色侗布,衣袖及衣服的边沿用彩线绣上花纹,对比强烈;下着长筒黑色裤子或是百褶短裙,脚穿深底绣花布鞋。

在建筑色彩上,侗族村寨地位极其重要的村寨“鼓楼”和氏族“鼓楼”均以青瓦覆盖,木质结构的鼓楼框架则涂为黑色,唯瓦岩间隙有白色。鼓楼在侗族社会中是一村一寨或一族姓的政治、文化的活动中心。“鼓楼用色,非同小可,非尚色不足以为之。”除此之外,侗族地区著名的“风雨桥”亭廊建筑,也为黒木青瓦,用色与鼓楼一致。

糯米饭着黑色在侗族风俗节庆中被用到。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梅林乡,每年农历四月八被称作“祭牛神”。那天,会用枫叶或者一种当地人叫做“把烟筒”的藤状植物,把其捣碎,用水浸泡四至五个小时,取汁去渣,把糯米放入汁水中,浸泡一晚,第二天用木甑蒸熟即可。将制成的黑色糯米饭揉成团放到牛圈中,在牛棚外点上香,敬牛神。这天不允许放牛,有“不准上山动根草,不准到河碰滴水”的说法,与牛相关的事物人都是不许触碰的。关于为何要在四月八这天祭祀牛神,还有一个传说:

很久以前,牛被贯公差遣下凡,给人类带来谷种,转告人类:三天吃一顿饭,并帮助人们开荒种地。牛认为人们三天一顿饭会饥饿,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劳作,故其把三天吃一顿饭说成一天三顿饭,且告诉人们要制作黑色糯米饭,让它带回天界给贯公,用以弥补故意传错话的过错。但由于人类一日三餐,粮食不够吃,贯公还是很生气,就把牛罚下凡间,帮人们犁田。可人们认为牛是无辜的,就把牛被罚下凡间的那天即农历四月八,作为牛神节,祭拜家中年年岁岁勤劳耕作的牛。

三、黑色糯米饭象征意义的解读

如前文所述,在每年农历四月八当天,梅林村寨每家每户都会按照沿袭下来的风俗举办“祭牛神”仪式。为何牛在当地社会占有如此神圣的地位?其实不仅仅在当地侗族村寨,在以农耕为主要经济类型的各民族社会中,牛是一个大写的文化符号,其在人们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动物,传统农耕技术的最高水平——牛耕,就是借助牛来实现的,所以牛是农耕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牛获取了拉犁耕田的功能,便成为农耕生产的主要帮手,作为象征丰产的文化意义一直被传承下来。侗族具有历史悠久的稻作文化,牛与稻作农业生产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侗族对牛的崇拜是建立在稻作文化根本的基础之上的。“动物是不可缺少的、必要的东西;人之所以为人要依靠动物,而人的生命和存在所依靠的东西,对于人来说就是神。”信奉万物有灵的侗族人认为,牛是人类进行劳动生产必须依靠的重要劳动力,它跟人类一样有灵魂。在农忙时节牛承受了劳累折磨,还常常被鞭打训斥,牛魂受到惊吓。所以在农历四月八这天,家家户户会带牛去河边清洗干净,做好黑色糯饭,供奉在牛棚门外,一是对牛这一年来的辛勤劳作表示感激,希望牛及其子嗣繁衍兴旺,继续为人类出力,二是期望谷物不断丰收,寄托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从古到今,食物作为祭品是祭祀的主要方式。人们祭祀时用的祭品形形色色,但其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动物和植物。侗族人在祭牛神的时候选择糯米饭,而且是染成黑色的糯米饭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呢?“因为黑色糯饭犹如牛的排泄物,所以用来祭牛神”。

可在人们传统的意识观念里,排泄物是不洁的,用污秽的物品敬奉给神灵是对神灵的亵渎。其实不然,在特定时间、背景和场合下作为信息传递媒介的特定食物一般都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通过其外显的形状、色彩以及人们赋予它的特殊含义,使其象征意义得以表现。

“象征是文化的建构…象征的意义是不固定的……一个象征只有放在与其他象征的关联中,才能被理解,它们构成同一个文化复合体的组成部分;只要习惯与风俗允许,几乎任何事物都可以是象征。”从黑色糯饭的形与色出发,根据当地人的叙述,黑色糯饭像牛的排泄物,而牛的排泄物形似于一条缠绕蜷缩的黑蛇,这样便得出了“黑色糯饭——牛的排泄物——蜷缩的黑蛇”这一象征关系。

色彩一旦被赋予某种功能,承载某种意义,它就不仅仅是色彩,而成为了一种符号,成为色彩语言。色彩语言的功能包括标示个体的社会归属,驱邪庇佑,审美表现,显示个性。作为族徽和保护神的图腾与作为社会归属标示和驱邪庇佑工具的色彩语言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关联。笔者认为图腾崇拜与色彩语言之间的纽带是图腾的色彩。侗族先民是百越中骆越的一支,骆越尚蛇图腾,且侗族人有尚黑的习俗,黑色糯饭便是承载着这两个重要信息的象征物。各种象征图案的意义与涵义,与物品拥有者的图腾信仰有关。既然不同的象征代表不同的动物,那么它们是如何代表的呢?可以是动物的全貌,是具有象征特点的纹样,或不管其形状如何,用其色彩来代表涵义。象征也是一种符号,一种特殊的符号,人类生活的典型特征,就在于能发明、运用各种符号,从而创造出一个“符号的宇宙”——“人类文化的世界”。简单描述以上观点可以用一个公式:人—运用符号—创造文化。侗族人通过色彩符号的运用和理解的过程,通过直觉、理解、联想、想象和情感体验等诸种心理能力综合发挥作用,把色彩与象征的意蕴结合起来,用黑色糯米饭的形与色作为图腾与尚黑习俗的表达物,创造了每年农历四月八用黑色糯米饭祭牛神的民俗文化。

结语

作为祭礼的黑色糯米饭用其形与色的象征方式诠释了侗族图腾文化,把符号象征与色彩象征融为一体,不仅表达了侗族人民的神灵信仰,还传递了侗族人的民俗文化。同时,黑色糯米饭是一种以糯稻为主要原料的食物,在此习俗中,我们也还可以体会到隐藏在其中的浓厚的糯稻文化的意义:一方面,牛的辛勤劳作与稻作紧密相关;另一方面,作为对牛的犒劳奖赏,也仍旧是糯稻文化的物质结晶——糯米饭。

参考文献:

[1]朱净宇,李家泉.少数民族色彩语言揭秘[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137.

[2]李子贤.西南少数民族的稻作文化与稻作神话[J].楚雄师专学报,2000-03-30.

[3]管彦波.云南稻作源流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261.

[4]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M].上海:三联书店,1962:438-439.

[5](英)菲奥纳.鲍伊著,金泽等译.宗教人类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46.

[6](美)弗兰兹·博厄斯.原始艺术[M].金辉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8.

猜你喜欢

祭祀侗族
侗族大歌在音乐课堂中的意义
侗乡学子爱家乡
侗族生境模塑下的侗族大歌
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践与探索
侗族大歌文化内涵研究
谈谈侗族大歌的发展状况
试论《蛙》中的民间文化
浅析《九歌》祭祀与戏曲之关系
辰河高腔传承谱系与科仪
清入关前后谒陵礼仪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