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016-06-07刘静

创新时代 2016年5期
关键词:培养途径创新思维信息技术

刘静

摘要:信息技术给课堂信息的传递提供了新的途径,将信息技术渗透到课堂教学环节,能为学生创设认知环境,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的创新学习及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阐述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思维培养的必要性,从教师和学生角度分别探索培养的方法,并点明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

关键词:信息技术;创新思维;培养途径;学生

一、信息时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必要性

创新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通过这种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它给人们带来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物,是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

第一,信息时代下,创新思维可以不断地增加学生知识的总量,不断推进学生的认知水平。创新思维因其对象的潜在特征,表明它是向着未知或不完全知的领域进军,不断扩大着学生的认识范围,不断地把未被认识的东西变为可以认识和已经认识的东西,从而促进教育的发展。

第二,信息时代下,创新思维可以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要想获得对未知世界的认识,学生们就要努力地探索教学中没有出现的思维方法、思考角度,就要独创性地寻求新方法和新途径去正确有效地看待问题、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全面提升自己认识未知事物的能力。所以,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需要创新思维。

第三,信息时代下,创新思维可以为实践开辟新的局面。创新思维具有独创性和风险性,这些特征赋予了它敢于探索、敢于开创的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支配下,学生们不满足于现有的教学体系,不满足于已有的知识水平及生活经验,总是力图探索当今客观世界中还未被认识的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以此为根据,进行开拓性的实践,开辟出实践活动的新领域。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与学相互反馈的教学模式决定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1.从教师角度出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从信息时代创新思维的四大特点出发,利用信息技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争取将培养的过程做到最优化。

(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网络中的资源丰富多彩,各种信息,如文字、图像、图形、声音、视频、动画等以多媒体形式呈现,为学生创设了形象生动、形式多样、贴近实际的学习情境。网络所带来的强烈的外部刺激,使学生处于一种强烈的新颖性和感受性认知中。正是这种新颖性和感受性,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并迅速转化成一种思维的主动性。

(2)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解题能力,开发学生创新思维扩散性。互联网的最大特点是知识资源极其丰富,能使学生接触到多种多样、形形色色的信息,让学生的视野不只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从而为教师提供了开发学生创新思维扩散性的广阔空间。

(3)利用信息技术巩固知识建构,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已学的知识和新的知识、过去的经验和新的经验、旧的概念和新的概念重新加以组织,转化为新的知识、经验和概念,使得学生在参与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中,能够将新的思维和旧的思维进行融合交织,产生更加创新的思维,从而将获取的知识做到活学活用。

(4)利用信息技术改善教学方式,发展学生思维的独特性。网络在时间、地域和交流方式上具有开放性。教学中,教师应该按照自己的教学需求采用适当的模式,在网上进行专题知识的讨论,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多角度提出问题,这样能更好地扩大参与面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鉴别能力,发挥协作学习的优势,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2.从学生自身角度出发培养创新思维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同时也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学生应充分发挥教学中自身的主体性,通过将信息技术与自身学习情况巧妙融合,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自身创新思维的养成及发展。

(1)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和这种意识下产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创新思维的培养必须以创新意识的增强为前提,同时又以创新能力的提高为目的。因此学生在学习中,要利用多媒体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把自己带到一个和生活相通的情境,这样才能有效激活自身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

(2)利用信息技术搭建创新平台,实现团队合作。当代学生不但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还应有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利用信息技术搭建创新平台,将不同空间的学习者聚集起来,形成一个能够合作交流、共同讨论的团队,从而利用合作的方式寻求知识难点的解决,利用网络环境与其他人进行知识交流、资源共享,学会在与人协作中创新、创造。

(3)利用信息技术树立主体观念,促进自主探究。在学习中,学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需求,将多媒体集成工具整合、设计的知识内容,以友好、交互的方式集成处理为自己的学习资源。进而使自己通过信息技术获取生动形象、直观真实的学习情境,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有选择的自主探究,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

(4)利用信息技术联系生活实践,体验创新成功。对于创新意识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创新思维的展现上,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能否将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实际,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虽然现在的教学课堂与实际生活联系得越来越紧密,但课堂与生活毕竟存在一定的距离,现实生活不可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生动的再现,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压抑自己创新成功的体验。学生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教学课堂里,能动态地再现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使得知识不再抽象和枯燥,自身也得到一个运用创新思维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机会,体验创新所带来的成就感。

三、创新思维培养中要注意的问题

信息技术环境不仅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指明了新的方向,也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然而,这种全新的教学环境一方面有助于解决培养中的某些问题,另一方面又在发展的同时与当下教学实践进行摩擦,从而产生了新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在培养过程中加以注意和避免。

(1)适度运用信息技术,避免忽略培养目标。在多媒体环境下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多媒体容易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主导了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和学生都成了“配角”,变成了被动的教与学,试想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何激发创新思维的主动性?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布置合适的任务,并给予他们一定的自由度,运用网络资源争取做到恰到好处,明确信息技术的载体作用,并将其作为达到教学目标的手段,不能因过于追求网络的优势而忽略了思维培养的重点。

(2)教师适度引导学生,避免忽略学生的主体性。教学中,教师可以收集素材,制作网页,让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让学生去查找资料、制作网页、维护网站,让他们感到这是自己的网站,从而促使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网页制作中来,增加自身的存在感和使命感。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索品质、协作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同时可以将网站内容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促进其他学科知识的增加。

(3)扬长避短,避免忽略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不能因为过分地夸大信息技术环境的重要性而舍弃传统培养模式,也不要因为多媒体的弊端而摒弃信息技术环境,应该努力寻求两者的结合点,扬长避短,使得信息技术与传统模式相辅相成,从而取得更好的培养效果。

(4)掌握具体方法,避免忽略实践操作。在培养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通过操作演示、电脑表演、网络交互等方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各种现象,并参阅大量资料,说明和解决一些问题,促进学生的观察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及独立工作能力的发展。这是网络不能替代的,所以不能因为网络技术的使用而削弱甚至替代了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陈水先,邝劲松.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4(33):44-45.

[2]张永清.基于网站建设的高中学生综合信息能力培养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6.

[3]李俊杰.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的创新学习[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5):342-342.

[4]戴丽兰.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关于创新教育刍议[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2):5-6.

[5]刘时勇.数字化技术背景下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8):175-176.

猜你喜欢

培养途径创新思维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