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患者心肌灌注、炎症反应及内皮功能的影响

2016-06-03黄兴红杨永曜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8期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阿托伐他汀

黄兴红 杨永曜

(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2)



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患者心肌灌注、炎症反应及内皮功能的影响

黄兴红杨永曜

(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贵阳550002)

〔摘要〕目的探讨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治疗患者心肌灌注、炎症反应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120例行PCI术的ACS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阿托伐他汀20 mg/d口服,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术前8 h给予80 mg负荷量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校正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帧数(CTFC)、术前、术后三羟甲基丙烷(TMP)心肌灌注分级,术前、术后1 d及术后1 w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水平。结果研究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8.33%,低于对照组的23.33%(P<0.05);研究组CTFC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TMP分级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术后1 w两组患者hs-CRP、NO水平均高于术前,术后1 w两组患者ET-1水平均低于术前,研究组术后1 d及术后1 w hs-CRP及ET-1水平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可以减少ACS患者PCI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降低炎症反应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心肌再灌注。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脉介入术;心肌灌注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袭,患者继发形成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可快速有效开通患者梗死相关动脉,从而使心肌供血得到迅速恢复,减少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是ACS治疗的有效方法。但是,PCI本身会给ACS患者带来血管损伤,血管损伤的发生过程可能和炎症反应或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有关〔2〕。另外,部分患者PCI术后心肌灌注恢复缓慢,从而引起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3〕。阿托伐他汀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药物,具有降脂、抗炎症反应及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4〕。本研究旨在探讨PCI术前8 h给予80 mg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对ACS患者心肌灌注、炎症反应及内皮功能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收集120例我院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行PCI术的ACS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ACS诊断标准〔5〕;②在我院进行PCI治疗;③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①自身免疫性疾病;②合并感染;③严重肝肾功能异常;④恶性肿瘤;⑤严重心功能不全;⑥近期手术史。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研究组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龄(60.21±3.92)岁,急性心肌梗死42例,不稳定心绞痛18例;对照组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龄(61.09±4.01)岁,急性心肌梗死40例,不稳定心绞痛2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疾病类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自愿配合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备案。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冠脉造影及PCI术治疗。术前均常规给予低分子肝素(0.4 ml)、阿司匹林(300 mg)、波立维(300 mg)、立普妥(10 mg),术后继续常规给予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波立维、立普妥等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术后1个月给予阿托伐他汀(美国辉瑞公司,批号J20120047,商品名立普妥)20 mg/d口服,1次/d;研究组患者除对照组的治疗措施外,另外在术前8 h接受80 mg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口服给药。

1.3评价指标①心血管事件:记录住院期间及电话随访出院后1个月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次数,包括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心绞痛。②心肌灌注情况:记录患者术后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帧数(CTFC),即将实测帧数×30/15转换为标准TIMI帧数(GE DLX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记录术前、术后三羟甲基丙烷(TMP)心肌灌注分级,TMP分级:TMP2~3级,心电图ST段变化(sumSTR)≥30%,表示心肌灌注良好;TMP 0~1级,sumSTR<30%,表示心肌灌注不良(GE DLX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③炎症反应及血管内皮功能:PCI术前、术后1 d及术后1 w取外周静脉血检测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评价炎症反应情况;检测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水平评价血管内皮功能情况。hs-CRP水平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ARCH ITECT c8000,美国雅培公司),正常值<5 mg/L。NO水平采用硝酸还原酶比色法检测(北京东亚免疫技术研究所),ET-1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美国ADL公司)。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0.0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c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研究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8.33%(5/60,再发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各1例,心绞痛3例),低于对照组的23.33%(14/60,再发心肌梗死2例,靶血管重建4例,心绞痛8例)(c2=5.065,P=0.024)。

2.2两组患者心肌灌注情况比较研究组患者CTFC计数〔(34.57±3.62)帧〕高于对照组〔(28.92±3.14)帧〕(P<0.05)。两组患者术前TMP分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TMP分级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TMP分级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见表1。

2.3两组患者炎症反应及血管内皮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术前hs-CRP、NO及ET-1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 d、术后1 w两组患者hs-CRP、NO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1 w两组患者ET-1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1 d及术后1 w,研究组hs-CRP及E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两组患者心肌灌注情况比较〔n(%),n=60〕

TMP分级研究组对照组c值P值术前 0~1级41(68.33)39(65.00)0.1500.699 2~3级19(31.67)21(35.00)术后 0~1级11(18.33)29(48.33)10.8370.001 2~3级49(81.67)31(51.67)

表2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比较(x±s,n=60)

指标研究组对照组t值P值hs-CRP(mg/L)术前13.25±3.1913.29±3.240.0680.946术后1d20.34±6.121)25.43±6.331)4.4780.000术后1w16.78±5.791)21.98±5.641)4.9830.000NO(μmol/L)术前44.07±7.9144.24±7.460.1210.904术后1d53.88±9.611)49.10±9.871)2.6880.008术后1w77.48±12.371)68.12±11.941)4.2170.000ET-1(mg/L)术前102.49±9.76101.74±9.450.4280.670术后1d107.46±9.441)114.01±9.981)3.6930.003术后1w67.34±6.111)82.12±6.651)12.6770.000

与术前比较:1)P<0.05

3讨论

PCI治疗可以快速有效地开通ACS患者梗死相关动脉,从而起到有效治疗ACS的目的。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有部分ACS患者行PCI术后心肌组织水平的血流未得到恢复,即虽然冠状动脉再通,但心肌组织再灌注并未实现。这可能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脂质碎片、基质成分及内皮细胞、炎症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发生黏附凝集导致微血管受损,因此即使冠状动脉主干再通,但是微血管受损,造成心肌再灌注不完全或者无再灌注,即无复流现象〔6〕。因此,ACS患者冠状动脉复通后的心肌微循环再灌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阿托伐他汀具有降脂、抗炎症反应及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7〕。有研究发现,PCI术前单次高负荷量(80 mg,24 h内)阿托伐他汀可以改善ACS患者术后24 h白细胞介素(IL)-6、hs-CRP等炎症指标,抑制体外单核细胞和内皮中单核细胞中趋化蛋白的表达,改善内皮细胞功能〔8〕。

CTFC及TMP分级是评价心肌灌注的客观指标,本研究提示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可以改善患者心肌灌注,这和前人的研究结果〔9〕相似。心肌灌注不足甚至出现无复流现象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10〕。本研究发现,PCI术前使用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肌灌注,使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减少,这和之前的研究结果〔9〕一致。hs-CRP是评价炎症反应的常用指标,机体发生炎症反应后,hs-CRP水平会在短期内急剧升高。此外,hs-CRP会促进组织因子的生产,导致凝血及血栓的形成,并激活补体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导致心肌灌注不良〔11〕。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hs-CRP水平,从而起到改善患者心肌灌注的作用。NO及ET-1是反映血管内皮功能的重要指标,NO是一种重要的内源性血管舒张因子,ET-1是一种强烈的缩血管物质。PCI术前使用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可抑制类异戊二烯类化合物的生成,调节内皮型NO合酶的形成,使NO含量升高并抑制NO灭活,改善患者心肌灌注〔12〕。PCI术前使用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ET-1水平,从而起到改善患者心肌灌注的作用〔13〕。

4参考文献

1霍勇.阿司匹林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内科杂志,2015;54(4):364-7.

2李方江,王晓元,杜美玲,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性标记物的变化及意义〔J〕.临床内科杂志,2015;32(3):178-80.

3张胜波,王力.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围手术期死亡原因分析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124-6.

4竟雪莹,祖磊.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炎症因子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9):1103-4,1107.

5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40(5):353-67.

6张胜波.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围术期死亡原因分析研究〔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14.

7谢立强,黄河,陈炜,等.高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替罗非班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中的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27):5307-10.

8徐长福,陆明,车庆,等.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使用负荷量阿托伐他汀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浙江医学,2013;35(15):1407-9,1437.

9陈洪涛,苗永国,侯文华,等.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对ACS行PCI治疗患者心肌灌注、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4;18(12):2375-7.

10李芝峰,殷跃辉.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2;31(12):1048-50.

11郑相慧,武维恒,巩雷,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相关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3):253-7.

12田玉龙,邢玉良,葛中春,等.负荷量加高维持量阿托伐他汀对ACS患者介入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血小板活化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21(2):212-4,217.

13于兴隆,葛志明,耿静,等.强化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直接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7):763-4.

〔2015-12-19修回〕

(编辑袁左鸣)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6)08-1851-02;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8.028

第一作者:黄兴红(1976-),女,主管药师,主要从事临床药学研究。

猜你喜欢

急性冠脉综合征阿托伐他汀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采用短期强化他汀治疗对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
芪参益气滴丸、双嘧达莫联合替罗非班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效果与安全性
ACS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抗栓治疗研究进展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与药理解析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临床分析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近期疗效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用替格瑞洛导致房室传导阻滞1例报告